内容简介
《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将》是一部汇集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的传记集,通过多位学者的深入研究,展现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众多名将的辉煌事迹与卓越才能。书中不仅记录了孙武、孙膑、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古代名将的生平与功绩,还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再现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以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书中特别注重对名将个人品质、治军之道以及战略思想的探讨,展现了他们在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中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外,书中还配以人物小档案和精选图片,使读者能够在轻松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名将的风采。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读者不仅能汲取智慧与勇气,还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团结精神。
精彩书摘
兵家的鼻祖孙武
孙武个人小档案
姓名:孙武
字:长卿
尊称:孙子、孙武子、兵圣
所处时代:春秋
生卒年:约前545-前470年
出生地: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
辅佐君王:吴王阖闾
军事成就: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轶事典故:练女兵、三令五申、钝兵挫锐、以逸待劳
代表作品:《孙子兵法》
谥号:敬仲
追尊:沪渎侯(北宋)
最得意:率吴军攻破郢都
最失意:好友伍子胥被杀
孙武
军功贵族的家世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公元前6世纪末叶的春秋时代,他诞生于齐国的乐安(今山东惠民县)。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孙武的祖先,原是周惠王五年(前672年)因陈国内乱逃亡到齐国的陈完。当时的齐国,据有山东东北部,濒临渤海,物产丰富,实力强大。当政的齐桓公,在宰相管仲的辅佐下,革新军政,发展生产,一跃而成为春秋时代诸侯国家的第一个霸主。陈完逃到齐国后,改姓田氏,齐桓公任命他为管理手工业生产的“工正”之职。经过几代之后,到周景王十二年(前533年),田完(即陈完)的四世孙田桓子,已经发展为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人物,同以公室为首的大批奴隶主贵族相对立。田桓子“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即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办法争取民众,民众纷纷投奔田氏门下,成为田氏的“隐民”,于是田氏的力量日益强大起来。
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字子占,是孙武的祖父,齐景公时身居大夫之职,在一次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田书,作为他的采邑,并赐姓孙氏,以表奖励。本来春秋时代的“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只是某一个支派的称号,所以田书应当属于以“田”为姓,以“孙”为氏的一个支派。后来姓氏不分,人们就把“孙”作为孙武的姓了。
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夏,齐国新旧势力之间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武装斗争。斗争中,田氏联合鲍氏,打败了以栾氏、高氏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取得了胜利。此事史称齐国“四姓之乱”。
齐国新旧势力的斗争和孙书的军功贵族出身,使孙武有机会接受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受到军事素养方面的教育,学习和积累了比较广泛的军事理论知识,为他后来的兵法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十年的戎马生涯
齐国“四姓之乱”后,孙武离开了齐国故土,到南方新兴的吴国居住。当时的吴国,据有今江苏的中部和南部一带。孙武到达吴国后,在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附近“僻隐深居”,一方面潜心研究兵法,观察吴国的政治动向,一方面结交被楚王迫害逃到吴国的伍子胥,两人在共同的田园生活中,结成政治上的知心朋友。
周敬王四年(前516年),吴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公子光指示伍子胥推荐的勇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他就是吴王阖闾。阖闾是一位奋发图强立志改革的君主,他决心要使落后的吴国赶上中原各国,摆脱长期以来遭受楚国欺凌的屈辱地位。为此,他“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不迷恋安逸,不贪图享受,不追求玩好,一心要振兴吴国。因此,吴王迫切希望聚集人才,以佐自己成就富国强兵的伟业。
伍子胥深知吴王阖闾的政治抱负和思贤如渴的急迫心情,也了解孙武高明的政治主张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向吴王阖闾推荐才华横溢的孙武。孙武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终于到来了。
《吴越春秋》生动地描绘了孙武进见吴王的情景:一日,吴王“登台,向南风而啸,有倾而叹,群臣莫有晓王意者”。唯有在他跟前的伍子胥,知道吴王之所以登高台而喟叹,那是因为寻找不到一位精通文韬武略、能够率领吴军反击楚国的良将而感到苦闷。因此,伍子胥在一天之内,先后七次向吴王推荐孙武,极力推崇孙武的军事才能。吴王听后,决定召见孙武,亲自面试。
孙武带着他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去见吴王阖闾。据说,吴王在同孙武见面时,对他说:“您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否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呢?”孙武回答道:“可以。”吴王又问:“可以用妇人试验一下吗?”答道:“完全可以。”于是,吴王挑选了他后宫的嫔妃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习阵法,孙武把这些嫔妃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美姬分别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孙武问她们:“你们知道心和左右手以及后背的位置吗?”她们点头说:“知道。”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眼看着心;让向左,就眼朝左手看;让向右,就眼朝右手看;让向后,就眼朝后背看。”她们都说:“行!”布置完毕,孙武敲响向右的鼓令,那些嫔妃却都哈哈大笑。孙武严肃地说:“对部属约束不严明,命令交代不清楚,这是主将的责任。”他又重新申明号令,然后击响向左的鼓令,嫔妃仍然大笑不止。孙武说:“对部属约束不严明,命令交代不清楚,那是主将的责任;现在既然已经对你们重新申明过号令,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吏卒的
目录
001 兵家的鼻祖孙武 王兆春
013 身残志坚的孙膑 魏金庸
027 秦国大将王翦 刘英航
035 助汉王定天下的韩信 李桂海
054 七退匈奴的卫青 林岷
067 威震北方的青年将领霍去病 林岷
076 安抚西域的班超 高宇 赵忠文
097 佐定江东的周瑜 刘英航
111 蜀汉勇将关羽 刘英航
122 淝水之战的指挥者谢玄 张维训
135 足智多谋的两朝名将杨素 邱久荣
148 隋朝灭陈大将贺若弼 邱久荣
159 初唐开国名将李勋 臧嵘
177 再造唐朝的老将郭子仪 邱久荣
191 “杨无敌”杨业 王宏志
206 士兵出身的大将狄青 白钢
215 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 张秀平
232 威震黄天荡的韩世忠 张习孔
244 常胜的八字军将领刘锖 白钢
255 明朝开国名将徐达 陈梧桐
276 明代抗击瓦刺的名将于谦 海草
290 抗倭英雄戚继光 苏双碧
312 抗清名将袁崇焕 余三乐
334 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许良国
354 抗俄大将萨布素 阎崇年
369 威震朔方的策凌 赵云田
380 平定青藏的大将岳钟琪 许良国
399 西征大将左宗棠 林恂
试读
兵家的鼻祖孙武
孙武个人小档案
姓名:孙武
字:长卿
尊称:孙子、孙武子、兵圣
所处时代:春秋
生卒年:约前545-前470年
出生地: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
辅佐君王:吴王阖闾
军事成就: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轶事典故:练女兵、三令五申、钝兵挫锐、以逸待劳
代表作品:《孙子兵法》
谥号:敬仲
追尊:沪渎侯(北宋)
最得意:率吴军攻破郢都
最失意:好友伍子胥被杀
孙武
军功贵族的家世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公元前6世纪末叶的春秋时代,他诞生于齐国的乐安(今山东惠民县)。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孙武的祖先,原是周惠王五年(前672年)因陈国内乱逃亡到齐国的陈完。当时的齐国,据有山东东北部,濒临渤海,物产丰富,实力强大。当政的齐桓公,在宰相管仲的辅佐下,革新军政,发展生产,一跃而成为春秋时代诸侯国家的第一个霸主。陈完逃到齐国后,改姓田氏,齐桓公任命他为管理手工业生产的“工正”之职。经过几代之后,到周景王十二年(前533年),田完(即陈完)的四世孙田桓子,已经发展为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人物,同以公室为首的大批奴隶主贵族相对立。田桓子“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即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办法争取民众,民众纷纷投奔田氏门下,成为田氏的“隐民”,于是田氏的力量日益强大起来。
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字子占,是孙武的祖父,齐景公时身居大夫之职,在一次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田书,作为他的采邑,并赐姓孙氏,以表奖励。本来春秋时代的“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只是某一个支派的称号,所以田书应当属于以“田”为姓,以“孙”为氏的一个支派。后来姓氏不分,人们就把“孙”作为孙武的姓了。
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夏,齐国新旧势力之间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武装斗争。斗争中,田氏联合鲍氏,打败了以栾氏、高氏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取得了胜利。此事史称齐国“四姓之乱”。
齐国新旧势力的斗争和孙书的军功贵族出身,使孙武有机会接受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受到军事素养方面的教育,学习和积累了比较广泛的军事理论知识,为他后来的兵法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十年的戎马生涯
齐国“四姓之乱”后,孙武离开了齐国故土,到南方新兴的吴国居住。当时的吴国,据有今江苏的中部和南部一带。孙武到达吴国后,在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附近“僻隐深居”,一方面潜心研究兵法,观察吴国的政治动向,一方面结交被楚王迫害逃到吴国的伍子胥,两人在共同的田园生活中,结成政治上的知心朋友。
周敬王四年(前516年),吴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公子光指示伍子胥推荐的勇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他就是吴王阖闾。阖闾是一位奋发图强立志改革的君主,他决心要使落后的吴国赶上中原各国,摆脱长期以来遭受楚国欺凌的屈辱地位。为此,他“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不迷恋安逸,不贪图享受,不追求玩好,一心要振兴吴国。因此,吴王迫切希望聚集人才,以佐自己成就富国强兵的伟业。
伍子胥深知吴王阖闾的政治抱负和思贤如渴的急迫心情,也了解孙武高明的政治主张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向吴王阖闾推荐才华横溢的孙武。孙武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终于到来了。
《吴越春秋》生动地描绘了孙武进见吴王的情景:一日,吴王“登台,向南风而啸,有倾而叹,群臣莫有晓王意者”。唯有在他跟前的伍子胥,知道吴王之所以登高台而喟叹,那是因为寻找不到一位精通文韬武略、能够率领吴军反击楚国的良将而感到苦闷。因此,伍子胥在一天之内,先后七次向吴王推荐孙武,极力推崇孙武的军事才能。吴王听后,决定召见孙武,亲自面试。
孙武带着他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去见吴王阖闾。据说,吴王在同孙武见面时,对他说:“您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否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呢?”孙武回答道:“可以。”吴王又问:“可以用妇人试验一下吗?”答道:“完全可以。”于是,吴王挑选了他后宫的嫔妃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习阵法,孙武把这些嫔妃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美姬分别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孙武问她们:“你们知道心和左右手以及后背的位置吗?”她们点头说:“知道。”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眼看着心;让向左,就眼朝左手看;让向右,就眼朝右手看;让向后,就眼朝后背看。”她们都说:“行!”布置完毕,孙武敲响向右的鼓令,那些嫔妃却都哈哈大笑。孙武严肃地说:“对部属约束不严明,命令交代不清楚,这是主将的责任。”他又重新申明号令,然后击响向左的鼓令,嫔妃仍然大笑不止。孙武说:“对部属约束不严明,命令交代不清楚,那是主将的责任;现在既然已经对你们重新申明过号令,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吏卒的
前言/序言
在我们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不仅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而且有过许多伟大的军事家和杰出的将领。在他们当中,有的为了反抗、推翻腐朽阶级和黑暗王朝的统治,为了反抗民族压迫和外来侵略,为了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抛弃功名利禄,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有的奉命于危难之间,严格训练,信赏明罚,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强大武装,具有高超的治军本领;有的受命于败军之际,殚精竭虑,运筹帷幄,提挈全军,调动敌人,决战千里,转败为胜,具有出奇制胜的指挥才能;有的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当时的战争实践,概括出反映战争一般规律的军事原则,提出进步的军事思想,写出卓越的军事理论著作。他们的光辉业绩,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为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主权和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宝库,这是我们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笔丰富的历史遗产,将有助于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鉴于此,我们组织有关的专家和史学工作者,编写了这部《中国历代名将》,于1987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书介绍的诸多历史人物,属于少数民族的数量不多。在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当中也产生过许多杰出的统帅和将领,他们曾在军事舞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演出过许多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只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加上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又很有限,目前我们还难以对他们的军事活动做出详细生动的评述,除了书中介绍的几位外,其他人物的生平事迹只好暂时付之阙如。这一点,希望能得到读者的谅解,并且祈望将来能有其他的著作来加以弥补。
此次承华文出版社再版,我们将书名改为《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将》,删去了一些人物,并对部分文字作了修订。同时,精选一些图片插入文中,还在每篇文章前头加上人物的“个人小档案”,使文本形式更加活泼,以期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阅读口味。
囿于我们的水平,书中肯定会有不少缺点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陈梧桐
2017年9月23日于北京市
海淀区民族大学西路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