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战略管理》弥补了实用技术与理论探讨的分歧,它研究的是普遍性,却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被视为“应用理论”的典范。安索夫创造性地将数学的逻辑论证方法引入了管理学领域,并用严谨的定义、假设与分析,指出了企业在日趋动荡的经营环境下,应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战略决策。
目录
丛书赞誉
出版说明
总序
译者序
序·1
战略管理之父·1
安索夫的思想演进历程·1
大卫·赫西教授的文章·3
《战略管理》方法上的三个显著特征·3
一位人文主义者和科学家·4
给读者的建议·5
安索夫与《战略管理》—在哲学家墓碑前的思考·6
挑战制度和改变文化·10
必要的多样性和复杂动态系统的管理·12
作者按语·13
参考文献·14
管理经典丛书XX
第一章 导言·15
研究现状·16
本书的研究范围·17
前期研究·20
第二章 总体框架·23
环境服务型组织·24
ESO 的任务·27
多重权力中心·31
模型概述·33
第三章 从历史视角看环境·37
工业革命·38
批量生产时代·38
批量营销时代·39
向后工业时代过渡·41
非营利组织的环境·46
主要趋势·48
第四章 预算行为模型·53
战略强度·54
环境依赖性·57
临界数量·60
预算组合·62
第五章 环境动荡模型·65
可预测性·66XXI
变化的新颖性·70
动荡逐步升级·73
组织智能的演变·76
动荡的级别·77
战略推力·80
游戏规则的影响·85
第六章 战略能力·89
行为的开放性·90
管理能力·93
总体管理胜任能力·95
后勤胜任能力·100
战略产能·103
战略能力的动力·104
战略绩效潜能模型·108
第七章 权力·113
权力结构的演变·114
权力动态模型·116
第八章 抱负与文化·123
抱负行为·124
绩效抱负的演变与制度化·131
文化与行为抱负·135
第九章 战略领导·143
战略领导模式·144
合法性领导·150XXII
决策领导·152
行动领导·157
战略经理的行为·159
对环境的感知·163
预期的沟通·167
第十章 战略选择模型·169
行动潜力和影响潜力·170
绩效预期模型·172
绩效抱负模型·180
战略推力的选择·186
第十一章 转型的行为·193
环境变化的滞后反应·194
引领对变革的反应·201
战略意外·205
社会惯性·207
参考文献·244
前言/序言
“一个人掌握了一种在其专注领域有用的方法,当他尝试将此方
法应用于更复杂的情形并据此做出广泛判断时,这是一个不当的做
法……在此,我们看到了一种成功的方法论带来的反经验教条主义的
典型情形。”
“……思想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研究现状
在本书中,我们探讨复杂组织在动荡环境中的行为。当前对这种
组织的研究分为两派:一派研究实用技术,为组织应该如何行动提供
解决方案;另一派则注重理论探讨,描述组织为什么和如何做出行动。
两派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从一线管理者的角度
来看,仍然存在比较大的知识差距。
在理论与实际应用技术之间,最主要的隔阂是它们之间仅有非常
模糊的联系。因此,前者对后者的发展所提供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
技术进步要么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要么来自全新的发明。每当新方
法出现时,我们没有先验测试的基础去检验其有效性,也无法确定其
适用的界限。结果技术只能在反复的试错中不断地改进完善。
每当人们将新技术应用于根本不适宜的环境时,常常会将失败归
咎于新技术本身而不是对其的误用。例如,最近有评论家指责,长期规
划未能预测石油危机—而这实质上是因为长期规划不适用于此场景。
现有的大多数理论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它们是从某个特定的学科
的视角折射而来的,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或通用的系
统理论。在行为中的关键变量与所观察学科的变量相匹配时,这种有第一章 导 言 17
限的视角是可以接受的。但当某种行为现象需要从多学科角度进行解
释时,它们就不够全面了,甚至会歪曲真相。
现今流行的理论普遍将组织作为一类群体来研究,着重于探讨它
们的一般特性,而非差异性或极端性行为(请参见两本具有代表性的
书《公司行为理论》(Behavior Theory of the Firm)、《公司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 Theory of the Firm),这些作品通常以复数形式提及“组
织”,似乎所有组织都是一样的)。新学科典型的做法是试图用一些一般规
律及原始模型来解释复杂现象。但是,对于一线管理者们而言,对组织
一般性特征的研究是第二位的,他们对异常行为和成功的原因更感兴趣。
本书的研究范围
本书的目的是弥补上文论述的差距,即通过提供一种有利于实用
技术评估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填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在自然科
学领域,这类理论被称为应用理论—一种介于纯自然科学理论与工
程学之间的知识范畴。应用理论研究的是一般性概念,但可以从解决
实际问题的角度进行阐述。
本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与所处环境进行产品(服务)交换的复杂组
织,研究它们适应动荡环境的过程,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 在动荡环境中,有哪些组织行为模式?
? 哪些因素决定了行为差异?
? 哪些因素导致了成功?哪些因素导致了失败?
? 哪些因素决定了行为模式的选择?
? 组织从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的转变过程是什么?18 战略管理(典藏版) 华章经典·管理
与大多数现有理论不同,本书将管理人员视为组织中具有影响作
用的社会阶层,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管理层既不像在微观经济学中
那样被理想化,也不像在多数组织社会学理论中那样被忽略。相反,
本书探讨了从强制到保守的不同的管理行为模式。如要揭示管理行为
与实用技术之间的关联性,这是必不可少的。
应用理论的另一关键需求是对一系列组织行为进行分析,这些行
为涵盖了从危及组织生存的消极形态到为组织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积
极方面。同样,组织面对不同程度的环境动荡时必须采取不同的应对
策略。本书通过设定一个(或多或少带有主观性的)五级动荡标准来应
对这一要求,并将此标准应用于评价不同的响应方式、组织文化及其
应对能力。本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在环境、反应、文化和能力相互
匹配时,组织将取得成功。
本理论是跨学科的,因为它寻求的是针对问题的合适视角,不局
限于任何特定的学术领域。有两条研究途径可供选择:一条是尝试把
现有各种学科的观点整合成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另一条途径则从“现
实”问题出发,提炼出对于解释行为至关重要的特点,然后选择性地
借鉴现有的各种理论洞察。
本书采用了第二条途径,因为在我职业生涯的一半时间里,我都
作为经理和管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如何应对各种动荡的组织环境。因
此,我认为我的相对优势在于理解现实问题,而不是对各种现有理论
文献的广泛了解。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