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赣北幕阜山东坪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在系统收集综合研究已有的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和科研成果资料基础上,阐述了幕阜山-九宫山复式花岗岩体与稀有、有色金属成矿关系,区域构造与钨矿床控矿构造特征、东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机理及成矿过程,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总结了赣北地区钨多金属成矿规律,并划分了成矿单元和找钨远景区;分析了香炉山-东坪钨多金属矿集区钨矿成矿潜力,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赣北幕阜山东坪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可供地质科研、普查找矿、教学、资源规划等部门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2
一、地层 2
二、岩浆岩 5
三、构造 6
第二节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自然重砂特征 7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7
二、区域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0
三、区域自然重砂特征 11
四、东坪地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自然重砂特征 13
第三节 区域矿产概况 15
一、有色金属矿产 16
二、稀有金属矿产 17
三、非金属矿产 19
四、地热水 20
第二章 幕阜山-九宫山复式花岗岩体 21
第一节 复式花岗岩体侵入期次划分 21
一、晋宁期侵入岩 23
二、燕山早期(中一晚侏罗世)侵入岩 23
三、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侵入岩 25
四、伟晶岩脉 32
第二节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5
一、复式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35
二、幕阜山南缘伟晶岩主量元素、稀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三、湖南传梓源铌钽、锂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5
四、江西香炉山钨矿床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50
五、稀有金属成矿岩体与钨成矿岩体特征对比 54
第三节 成岩-成矿机制分析 55
一、幕阜山燕山期侵入体岩石成因分析 55
二、花岗岩与伟晶岩的关系 56
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机制分析 57
四、钨多金属矿成岩-成矿机制分析 58
五、成岩-成矿作用阶段划分 63
第三章 区域构造与钨矿床控矿构造特征 66
第一节 区域构造及其控矿特征 66
一、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66
二、主要断裂带特征 70
三、区域褶皱构造 72
四、区域古构造应力场反演 74
五、区域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74
第二节 香炉山-东坪矿集区控岩控矿构造 78
一、香炉山矿田控岩控矿构造 78
二、东坪矿区控矿构造特征 80
三、矿集区控矿构造样式 85
第三节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耦合关系 86
一、晋宁期一加里东期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 86
二、华力西期一印支期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 90
三、燕山期陆内构造演化与成矿大爆发 91
第四章 东坪钨矿床地质特征 92
第一节 矿区地质 92
一、矿区地层 92
二、矿区侵入岩 92
三、矿区构造 101
四、围岩蚀变 103
第二节 矿体特征 104
一、Ⅰ号钨矿带 105
二、Ⅱ号钨矿带 107
第三节 矿石特征 110
一、矿石矿物成分 110
二、矿石化学成分 114
三、矿石结构构造 115
第四节 成矿期次与成矿年龄 119
一、矿物生成顺序 119
二、成矿期次划分 119
三、黑钨矿-石英世代划分 122
四、成岩-成矿年龄 123
第五节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135
一、黑钨矿微区地球化学特征 135
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140
三、成矿流体演化 146
第六节 矿床成因分析 147
一、成矿物质来源 147
二、矿床成因类型 149
三、成矿垂直分带 149
四、成矿过程 150
第五章 东坪钨矿床三维地质建模 153
第六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177
结论 222
参考文献 224
附录 237
前言/序言
序
赣北东坪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是运用南岭地区钨矿“五层楼”模式和成矿系列理论,在赣北地区新发现的首个“五层楼”式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探明钨(WO3)资源量21.39×104t,平均品位0.45%。证实了赣北东坪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与香炉山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构成一个大型矿集区,是赣北钨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北钨矿带(或称为江南钨矿带)空间上与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矿带平行分布。
本书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采取从面到线、从线到点的野外系统调查,针对幕阜山-九宫山复式花岗岩体与稀有、有色金属成矿关系,区域构造与钨矿床控矿构造解析等进行专题研究,结合矿物学、岩石学、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床学等研究手段,取得了下列新认识和新进展。
一是在成岩成矿机制研究方面,首次运用黑钨矿LA-ICP-MS测年技术,获得东坪钨矿床黑钨矿LA-ICP-MSU-Pb年龄129.5±5.4Ma,精准厘定东坪黑钨矿床成矿时代约为130Ma,钨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与隐伏花岗岩关系密切;通过矿床地球化学示踪,查明东坪钨矿存在两阶段黑钨矿成矿作用,认为地壳泥质岩石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上侵定位,部分岩浆源区含基性-超基性岩夹层抑或在形成过程有地幔物质加入,经过强烈分异演化,在岩浆房隆起部位的内外接触带成矿。
二是通过矿田构造解析,认为东坪矿区控矿构造为双桥山群层内发育的枢纽近北北东走向的背斜,石英脉体侵位于背斜两翼的褶劈理内,呈西侧矿带脉体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南东,东侧矿带脉体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倾向北西的展布特征;构建了香炉山-东坪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模型,认为东坪、香炉山2个矿区可能是同源成矿流体在不同成矿环境下形成的一套成矿系列,即江南地块与燕山期S型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钨锡银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三是系统研究总结了赣北及邻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厘定了钨矿成矿规律,划分出香炉山钨矿田外围、九宫山、沙店-东坪等3处找钨远景区,分析了成矿潜力,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本书是继江西省出版赣南地区《西华山钨矿地质》(吴永乐等,1987),时隔30余年后又一部关于黑钨矿床研究的杰作,既是关于赣北地区石英脉型黑钨矿找矿实践的理论升华的成果,也是地勘单位、科研院校和矿山企业共同协作、不同学科交叉和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的结晶。无疑,此书的出版对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钨矿研究与勘查的同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作者们的辛勤劳动表示热忱祝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毛景文
202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