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井工煤矿及地面单位高风险作业管控》聚焦于煤矿高风险作业的管理与风险管控,旨在为井工煤矿及地面单位提供系统化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对煤矿高风险作业的现状、管理策略及标准化规范的深入分析,结合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行业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针对高风险作业的管控措施和应对策略。
书中首先阐述了煤矿高风险作业管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不足与改进方向。同时,结合法律法规及标准化管理体系,对井工煤矿高风险作业的管理现状及风险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
针对高风险作业的管理,书中提出了以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闭环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结合乌海能源公司的实际案例,探讨了高风险作业的重点环节管控策略。此外,书中还详细制定了井工煤矿及地面单位高风险作业的企业标准与规范,覆盖了大型设备安装、运输、维修、高压停送电、通风系统调整、瓦斯处理、巷道作业、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等28项高风险作业的具体管理要求。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井工煤矿及地面单位高风险作业管控》为煤矿企业提供了科学的高风险作业管理框架,旨在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煤矿高风险作业管控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煤矿安全现状及趋势分析
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对外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与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从2016年到2020年,煤矿事故和死亡人数都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煤矿事故的次数和死亡人数比2016年分别下降了65%和62%。这是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政策的成果,尤其是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实施标准化管理等措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2020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145,2023年降至0.094,这体现了煤矿安全生产逐年改善的趋势。然而,与国际上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如印度、南非、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我国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然远高于这些国家,甚至是美国的30余倍,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022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68起,死亡245人,相比往年,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然而,2023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22年的0.054上升至0.094,我国煤矿安全形势虽然长期趋好,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和挑战。
未来,煤矿行业需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加强对中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同时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要实现长期的安全改进,我国需要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标准,并在矿井自动化、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
二、井工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趋势分析
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澳大利亚、南非以及美国等都处在先进行列,其百万吨死亡率以及事故发生率都要远低于我国。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矿,将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及其职权、责任等都明确写入到法律条款内,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及监察机构的监察行为,保障安全监察机构能够依法监察、依法行政。而且,将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擢升到法律的高度,更大程度上保障技术规程与标准的执行力。美国于1969年制定了《联邦煤矿安全与健康法》,1977年联邦政府制定了《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澳大利亚先后于198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法》,于1994年颁布了《矿山安全健康法》;从1987年开始,南非加大煤矿安全立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煤矿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并依法建立起了一支高效、专业的监管队伍。改革后,煤矿安全状况获得很大的改善,2003年澳大利亚甚至创造出全年煤矿开采零死亡的全球新纪录。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较低,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开始加强煤矿安全管理。195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此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逐渐得到了改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7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法律。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如《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法律保障。202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措施和要求。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矿山企业应当健全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格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并实施分级管控,定期开展全员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风险隐患台账清单,实行闭环管理。
国家始终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管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遏制矿山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全面提升矿山安全综合治理效能,实现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
安全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
井工煤矿安全管理趋势可概括为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
(1)法治化。安全管理法治化,既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的需要,也是实现工业生产根本利益的需要。为了保护生产劳动要素:劳动力、原材料和工具设备的安全,必须依照法律、法令、规定和生产规章制度的要求管理安全生产。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法令,正是为了强制人们提高对安全生产科学性的认识,对违反科学、冒险蛮干和不关心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现象加以制约的重要方式。
(2)标准化。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对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安全标准是指与人身、设备、操作、生产环境和生产活动等安全方面有关的标准、规程、规范。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3)规范化。企业安全管理,除属于标准化内容的范围应按专门要求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煤矿高风险作业管控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第二节 煤矿高风险作业研究方法与风险评估及分级 6
第三节 高风险作业管控研究成果 10
第二章 井工煤矿高风险作业及管理现状调研 12
第一节 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化管理体系 12
第二节 井工煤矿高风险作业现状 13
第三节 井工煤矿高风险作业管理现状 14
第四节 井工煤矿高风险作业风险及管理特征分析 14
第三章 公司高风险作业、管理及应对策略 17
第一节 乌海能源公司安全作业现状 17
第二节 高风险作业管理体系 19
第三节 高风险作业管控对策研究 23
第四章 公司高风险作业重点环节安全风险管控 29
第一节 安全风险管控理论概述 29
第二节 公司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2
第三节 安全风险管控 34
第五章 公司高风险作业企业标准及规范 45
第一节 井工煤矿及地面单位高风险作业管理规范总则 45
第二节 大型设备安装、拆除作业 54
第三节 大型设备运输作业 58
第四节 大型机电设备维修作业 62
第五节 高压停送电作业 66
第六节 临时用电作业 72
第七节 主要通风机切换作业 77
第八节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作业 81
第九节 巷道或火区封闭、采煤工作面采终封闭作业 84
第十节 巷道或火区启封作业 88
第十一节 矿井反风演习作业 93
第十二节 瓦斯积聚处理、排放瓦斯作业 98
第十三节 巷道开口作业 102
第十四节 工作面末采作业 106
第十五节 工作面初采初放作业 112
第十六节 贯通作业 117
第十七节 石门揭煤作业 122
第十八节 井巷维修作业 128
第十九节 采掘过特殊地质构造带作业 133
第二十节 特殊探放水作业 139
第二十一节 采空区治理项目边坡管理 142
第二十二节 高空作业 146
第二十三节 起重吊装作业 152
第二十四节 动土作业 157
第二十五节 受限空间作业 162
第二十六节 动火作业 168
第二十七节 煤仓清理作业 172
第二十八节 高风险作业标准解读 176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79
附录 182
附录1 高风险作业管理审批简表 182
附录2 高风险作业任务控制计划表 187
附录3 高风险作业计划审核流程图 188
附录4 高风险作业审批许可表 189
附录5 大型设备安装、拆除作业票 190
附录6 大型设备运输作业 191
附录7 大型设备维修作业票 192
附录8 乌海能源公司高压停送电工作票 193
附录9 乌海能源公司停送电联系票 198
附录10 乌海能源公司临时用电作业票 199
附录11 主要通风机切换作业票 200
附录12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高风险作业票 201
附录13 巷道或火区封闭、采煤工作面采终封闭高风险作业票 202
附录14 巷道或火区启封高风险作业票 203
附录15 矿井反风演习高风险作业票 204
附录16 瓦斯积聚处理、排放瓦斯高风险作业票 205
附录17 巷道开口作业票 206
附录18 工作面末采作业票 207
附录19 工作面初采初放作业票 208
附录20 贯通作业票 209
附录21 石门揭煤作业票 210
附录22 井巷维修作业票 211
附录23 采掘过特殊地质构造带作业票 212
附录24 特殊探放水作业票 213
附录25 采空区治理项目边坡管理作业票 214
附录26 高空作业票 215
附录27 起重吊装作业票 216
附录28 动土作业票 217
附录29 受限空间作业票 218
附录30 动火作业票 219
附录31 煤仓清理作业票 220
试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煤矿高风险作业管控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煤矿安全现状及趋势分析
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对外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与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从2016年到2020年,煤矿事故和死亡人数都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煤矿事故的次数和死亡人数比2016年分别下降了65%和62%。这是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政策的成果,尤其是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实施标准化管理等措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2020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145,2023年降至0.094,这体现了煤矿安全生产逐年改善的趋势。然而,与国际上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如印度、南非、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我国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然远高于这些国家,甚至是美国的30余倍,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022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68起,死亡245人,相比往年,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然而,2023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22年的0.054上升至0.094,我国煤矿安全形势虽然长期趋好,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和挑战。
未来,煤矿行业需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加强对中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同时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要实现长期的安全改进,我国需要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标准,并在矿井自动化、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
二、井工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趋势分析
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澳大利亚、南非以及美国等都处在先进行列,其百万吨死亡率以及事故发生率都要远低于我国。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矿,将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及其职权、责任等都明确写入到法律条款内,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及监察机构的监察行为,保障安全监察机构能够依法监察、依法行政。而且,将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擢升到法律的高度,更大程度上保障技术规程与标准的执行力。美国于1969年制定了《联邦煤矿安全与健康法》,1977年联邦政府制定了《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澳大利亚先后于198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法》,于1994年颁布了《矿山安全健康法》;从1987年开始,南非加大煤矿安全立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煤矿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并依法建立起了一支高效、专业的监管队伍。改革后,煤矿安全状况获得很大的改善,2003年澳大利亚甚至创造出全年煤矿开采零死亡的全球新纪录。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较低,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开始加强煤矿安全管理。195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此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逐渐得到了改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7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法律。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如《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法律保障。202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措施和要求。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矿山企业应当健全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格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并实施分级管控,定期开展全员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风险隐患台账清单,实行闭环管理。
国家始终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管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遏制矿山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全面提升矿山安全综合治理效能,实现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
安全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
井工煤矿安全管理趋势可概括为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
(1)法治化。安全管理法治化,既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的需要,也是实现工业生产根本利益的需要。为了保护生产劳动要素:劳动力、原材料和工具设备的安全,必须依照法律、法令、规定和生产规章制度的要求管理安全生产。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法令,正是为了强制人们提高对安全生产科学性的认识,对违反科学、冒险蛮干和不关心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现象加以制约的重要方式。
(2)标准化。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对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安全标准是指与人身、设备、操作、生产环境和生产活动等安全方面有关的标准、规程、规范。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3)规范化。企业安全管理,除属于标准化内容的范围应按专门要求
前言/序言
高风险作业管控是现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管理重点。做好高风险作业管控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需要,也是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需要。目前,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井工煤矿及地面单位高风险作业频繁,日常管理不规范、不统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规范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高风险作业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生存和竞争力,2024年4月,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了《乌海能源井工煤矿及地面作业特有高风险作业规范》研究项目,旨在系统分析煤矿生产全过程,尤其是对煤矿生产重点管控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明确高风险作业清单,细化管理内容,优化管控指标,做到高风险作业风险闭环管理,实现安全风险预先管控,杜绝高风险作业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避免伤亡事故出现,使安全管理关口前移,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高风险作业的概率有所降低,但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在逐步提升,对操作人员和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制定高风险作业规范,力求在井工煤矿及地面单位的高风险作业中形成有效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本研究旨在应对煤矿生产过程中高风险作业所带来的重大安全隐患,通过系统化分析和标准化管控,提升井工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该作业规范依据现行法规,通过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闭环管理,逐步形成以预防为主的高风险作业管理体系,从而降低井工煤矿及地面单位高风险作业的安全风险,确保作业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为实现煤炭行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