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管理的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德鲁克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八大关键领域”等核心概念,深化了人们对管理功能的认知,奠定了他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历史地位。《管理的实践》被人们誉为管理学的“圣经”,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了全球无数的企业家与管理者。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的书,第一本把管理描述成独特功能、把施行管理描述成具体工作、把担任管理者描述成独特责任的书,也是第一本兼谈管理当前业务和创新未来业务的书。德鲁克从管理者的角色、任务、功能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切入,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为管理者提供了履行职责所需知道的观念、原则和工具——一套系统化的管理实践知识。比如以下观点和概念就出自本书:
?德鲁克的经典三问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我们的业务可以是什么?
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关于企业的目的,wei一正确的定义是:
创造顾客
目录
序言
绪论 管理的性质
第1章 管理的角色 / 2
第2章 管理层的职责 / 6
第3章 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 19
第1部分 管理企业的经营
第4章 西尔斯公司的故事 / 26
第5章 企业是什么 / 34
第6章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它又应该是什么 / 50
第7章 企业的目标 / 65
第8章 为了明天的成果,在今天做出决策 / 94
第9章 生产原则 / 101
第2部分 管理管理者
第10章 福特的故事 / 118
第11章 以目标和自我控制施行管理 / 128
第12章 管理者必须施行管理 / 146
第13章 组织精神 / 154
第14章 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 / 173
第15章 发展管理者 / 195
第3部分 管理结构
第16章 企业需要哪一种结构 / 204
第17章 建立组织结构 / 215
第18章 大企业、小企业和成长型企业 / 244
第4部分 管理员工和工作
第19章 IBM公司的故事 / 274
第20章 雇用整个人 / 281
第21章 人事管理已经破产了吗 / 292
第22章 组织人员以创造巅峰绩效 / 309
第23章 通过激励创造巅峰绩效 / 323
第24章 经济维度 / 334
第25章 主管 / 341
第26章 专业人员 / 352
第5部分 当管理者的含义
第27章 管理者及其工作 / 364
第28章 做决策 / 375
第29章 明日的管理者 / 395
结语 管理层的责任 / 405
参考书目 / 417
前言/序言
序言
在1954年本书面世以前,已有管理方面的书出版,尽管数量不多。本人在1946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管理著作《公司的概念》。切斯特·I.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还要早几年,是1938年问世的。玛丽·帕克·福列特(Mary Parker Follett)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写了多篇管理论文,并在1941年结集出版,书名为《动态管理》。哈佛大学澳大利亚裔教授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出版过两本关于工作和员工的薄书,一本是1933年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另一本是1945年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最初是1916年在巴黎出版的,它的英文译本1930年在伦敦面世。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 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推出的时间更早,在1911年就已出版,后来还加印了很多次。
这些书现在每一本都依然拥有众多读者,也值得拥有众多读者。每一本都曾是重大成就。每一本都曾奠定坚实而经久的基础,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里,没有哪一本已被后来者超越。在我们称之为组织心理学和组织发展的领域,没有比巴纳德和福列特更好的领路人。我们谈到“质量小组”(quality circle,又译为“品管小组”)和“员工参与”,也只是在应和梅奥四五十年前的观点。法约尔的书虽然词句已经过时,但他对管理工作及其组织的洞见,依然鲜活且具有原创性。在我完成《公司的概念》以后,就高层管理及其功能和政策这个主题,迄今也没有出现多少新见解。如今我们想要了解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并学习如何让知识工作有高产出,还得去研读泰勒的著作。
尽管如此,本书依然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它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的书,第一本把管理描述成独特功能、把施行管理描述成具体工作、把担任管理者描述成独特责任的书。以前管理方面的书全都只探讨管理和施行管理的某一个方面,例如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中探讨沟通,我在《公司的概念》中探讨高层管理的功能、组织结构和公司政策。本书重点探讨了“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者”及“管理员工和工作”,它们分别是本书第1部分、第2部分和第4部分的标题。本书也谈到“管理结构”(第3部分),还谈到“做决策”(第28章)。本
书还探讨了“管理的性质”,包括管理的角色、管理层的职责以及管理层面临的挑战,并且从人的角度,也就是把管理层当作开展管理工作和担任管理职位的人,探讨他们的任职资格、个人发展、责任和价值观。本书还专辟一章谈“组织精神”(第13章),如今以“企业文化”之名讨论的东西,全都可以在这一章里找到。本书也是第一本涉及以下主题的著作:探讨“目标”(objective),定义“关键成果领域”,说明如何设定目标,阐明如何运用目标指引和驾驭企业,并用目标衡量企业的绩效。实际上,本书首创了“目标”这个管理术语,这个词至少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过。另外,这还是第一本兼谈管理当前业务和创新未来业务的书。
更加重要也无疑更加新颖的是,本书可能是“第一本”把企业视为整体的管理著作。在本书以前出版的所有管理著作,甚至今天的大多数管理著作,都只看到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实际上,它们通常都只看到企业内部这一个维度,例如组织、政策、组织内的人际关系、组织内的权威,等等。本书则从三个维度描绘企业:第一,它是一个“经济机构”,其存在就是为了在外部产出经济成果,在市场上服务于顾客;第二,它是一个由雇员组成的人员和社会“组织”,必须发展员工,必须支付员工薪资,必须组织员工以提高生产率,因而需要治理,会体现出价值观,并将建立权力和责任关系;第三,它是一个“社会机构”,扎根于社会和社区,因而会受公共利益的影响。本书还探讨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这个提法在本书问世以前几乎无人知晓。
由此可见,本书在30年前开创了今天我们所称的管理“学科”。这既非偶然,也不是凭运气,而是本书的使命和初衷使然。
我在写作本书的时候,已经积累了10年成功的顾问实践经验。我既不是企业出身,也不是管理出身。早年我在银行工作过—在德国1年,在英国3年。但是,后来我开始写作,当新闻记者,讲授政府和政治科学。因此,我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踏入管理这个领域的。1942年,我出版了《工业人的未来》一书。我在该书中指出,过去很多由家庭和社区承担的社会任务,如今已经改由组织承担,特别是改由企业承担。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公司通用汽车的一位高管注意到这本书,他在1943年深秋邀请我针对该公司的高层管理及其结构和基本政策做深入的研究。《公司的概念》就是脱胎于这项研究,它在1945年完稿,1946年出版。
我发现对通用汽车的研究既让人着迷,又让人沮丧。我在为研究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几乎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为数不多的管理和企业方面的书根本不敷使用。它们会探讨某一个方面,而且只探讨那一个方面,仿佛它可以孤立存在。它们不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