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障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启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系列讲座。
本书共八讲,收录了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讲座,这些主讲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书也将为读者带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领域的*思想盛宴。
精彩书摘
年友好社区的支持性理论。联合国有 “老年人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的第一项就是独立。独立原则包括了六项行动准则,行动准则的第五项和第六项,讲的是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第一要安全,第二要符合个人的爱好。我把它概括成一个词,叫 “适地安老”,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期在自己家中居住。所以现在居家养老是整个老年服务的核心。支持老年人尽可能在家里和社区生活,在经济上和社会上都是有益的。让老年人在适当的地方变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全面的规划和在社区里形成一种广泛的支持性的服务。
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新的 “健康老龄化”。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提出的 “健康老龄化”比较广泛,不太好操作。这一次把以前的 “健康老龄化”以及后来提出的 “积极老龄化”这些概念都融入积极的健康养老这一块。不能狭隘地把老年人的 “健康”定义为 “没有疾病”。老年人没有疾病是比较少见的,所以什么叫老年人的健康? 老年人的健康其实就是能够完成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所具备的根本属性和整体属性,也就是说,老年人自己能做他想做的事情。
在健康老 龄 化 的 这 个 基 础 上,发 展 出 了 “功 能 发 挥”
的概念。看老年人健康不健康,不是看他有病没病,而是看他的基本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对残疾人而言也是一样。功能发挥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在能力,也就是个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动用的脑力或者体力;第二是环境,从微观的家庭、中观的社区到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内在能力是互动的。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和物质环境密切相关,物质环境是调节老年精力和机会的重要因素。社区的性质对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的活跃性、独立性和生活方式有重大的影响。老年友好已经把社区设计和越来越复杂的场所都考虑进去了。首先,要有一个服务系统支持老年 人 的 生 活;其 次,要 有 理 念、有 好 的 生 活 态 度;
再次,要有建筑环境、社会政策、健康政策等;*后,还要有一个社会环境。把这些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网络,才能够给老年人、残疾人更好的生活环境。老年友好社区的概念及重点,是优化健康参与和安全的机会,以提高人们随着年龄增长的生活的质量。假设要保持人的生活质量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能力越来越差,需要越来越多,就需要优化很多方面。老年友好社区包括许多方面。我们现在讲的无障碍,重在物质环境,但是我一开始就提出来了,障碍可能在人心中。
目录
一讲 我国的无障碍法治建设与发展
第二讲 无障碍理念与视野
第三讲 听障群体的语言服务
四讲 平等参与原则下的无障碍和合理便利
第五讲 无障碍与老年友好社区
第六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
第七讲 从特殊到普同——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理念变迁
第八讲 无障碍与辅具设计
试读
年友好社区的支持性理论。联合国有 “老年人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的第一项就是独立。独立原则包括了六项行动准则,行动准则的第五项和第六项,讲的是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第一要安全,第二要符合个人的爱好。我把它概括成一个词,叫 “适地安老”,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期在自己家中居住。所以现在居家养老是整个老年服务的核心。支持老年人尽可能在家里和社区生活,在经济上和社会上都是有益的。让老年人在适当的地方变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全面的规划和在社区里形成一种广泛的支持性的服务。
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新的 “健康老龄化”。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提出的 “健康老龄化”比较广泛,不太好操作。这一次把以前的 “健康老龄化”以及后来提出的 “积极老龄化”这些概念都融入积极的健康养老这一块。不能狭隘地把老年人的 “健康”定义为 “没有疾病”。老年人没有疾病是比较少见的,所以什么叫老年人的健康? 老年人的健康其实就是能够完成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所具备的根本属性和整体属性,也就是说,老年人自己能做他想做的事情。
在健康老 龄 化 的 这 个 基 础 上,发 展 出 了 “功 能 发 挥”
的概念。看老年人健康不健康,不是看他有病没病,而是看他的基本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对残疾人而言也是一样。功能发挥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在能力,也就是个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动用的脑力或者体力;第二是环境,从微观的家庭、中观的社区到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内在能力是互动的。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和物质环境密切相关,物质环境是调节老年精力和机会的重要因素。社区的性质对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的活跃性、独立性和生活方式有重大的影响。老年友好已经把社区设计和越来越复杂的场所都考虑进去了。首先,要有一个服务系统支持老年 人 的 生 活;其 次,要 有 理 念、有 好 的 生 活 态 度;
再次,要有建筑环境、社会政策、健康政策等;*后,还要有一个社会环境。把这些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网络,才能够给老年人、残疾人更好的生活环境。老年友好社区的概念及重点,是优化健康参与和安全的机会,以提高人们随着年龄增长的生活的质量。假设要保持人的生活质量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能力越来越差,需要越来越多,就需要优化很多方面。老年友好社区包括许多方面。我们现在讲的无障碍,重在物质环境,但是我一开始就提出来了,障碍可能在人心中。
前言/序言
我国无障碍建设与历年来的残疾人事业五年规划密切联系在一起。在 1988 年 《中 国 残 疾 人 事 业 五 年 工 作 纲 要 (1988—1992)》中仅要求对 “新建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设施”实行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对 “省会和特大城市的主要道路、公共设
施、公共建筑”加以改造; “八五”计划增加了文化体育活动及场所无障碍的内容; “九五”提出 “将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纳入基本建设审批内容”,并要求 “广泛宣传、逐步推广无障碍设施”; “十五”将无障碍建设列为16条任务之一,并且增加了信息无障碍的内容; “十一五”在维权和信息化建设这两大任务中都强调了无障碍,提出在全国100个城市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 “十二五”再次单独将无障碍建设列为16条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制定无障碍条例的法治化要求,并将无障碍建设创建工作向县区推开; “十三五”进一步提出推进“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延伸到村镇。在近期发布的 《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更是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深度应用,无障碍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生产生活,为2035年实现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