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张以宁,字志道,号翠屏山人,福建古田人,历任元明两朝翰林。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一考(春秋春王正月考)明正朔、一说(钟山说)定国都、一使(出使安南)封安南、一诗(闽中诗派)开闽先、一生扬正气(不营财产)。朱元璋评价:(抱忠贞之气,奋守节之刚,使之善者,以宁也)。本书贯穿张以宁一生经历,重点分为八个阶段:古田出生成长、宁德求学、游历四方、黄岩判官、六合县尹、滞留淮南、国子翰林任职、入明出使安南。
精彩书摘
第一部 少年立志
地灵人杰毓英才
古田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是福州的古老县邑之一。古田旧城城郊翠屏山下有座历史悠久的亭子,人称翠屏亭。此亭东邻紫桥,西与北溪北岸龙源堂、北坛殿相望,南距古田县城一保一华里,北去旸谷(羊角)七华里。亭子面积三十多平方米。此处风景独秀,是旸谷等村通往古田县城的必经之路。七百多年前,这里诞生了古田历史文化界的杰出人物——在经学、外交、文学上均取得突出成就的两朝翰林张以宁。宋濂称赞其文:“诚可为一代之奇作”“绚烂若星斗,流峙如河岳”。朱元璋称赞其外交表现:“抱忠贞之气、奋守节之刚,使之善者,以宁也”,钦赐八章十首诗并序。《四库全书》总编纪昀称赞其经学成就:“决数百载之疑案。”后人为纪念张以宁,在他出生地建设了一座凉亭,因张以宁自号“翠屏山人”,众人称亭子为“翠屏亭”(又称亲家亭)。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四月十五日,天气温暖,鸟语花香,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正是一年里的大好时节,一名叫陈道真的妇人走在古田城郊的道路上。她身穿浅蓝色的衣服,挎着包袱,在母亲和嫂嫂陪同下从旸谷回东塔。一路上,春花遍野开放,花丛中蜂飞蝶舞,河水潺潺,美景令人赏心悦目。她想起前几天夜里梦见小马在房间奔跑,醒来心想,这是好兆头,应该回娘家告诉母亲。到了娘家,将梦中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母亲,母亲高兴地对女儿说:你放心!这是吉利的好梦,小马奔跑,预示孩儿将来骑马外出当官。随后,母亲专程到妇幼保护神——临水娘娘庙烧香祈福。
神庙所在地临川,县城东去三十里,肇迹于唐,宋理宗时赐予“顺懿夫人”庙号。从南宋起多次受到皇帝册封。神姓陈,名靖姑,生于唐大历年间,师从道教闾山许真君门下,生前致力治病救人、救产护胎。母亲敬香完,在神像前说道:“娘娘啊,您的法力无边,我们都是在您护佑下长大,我女儿道真即将临产,祈求娘娘把我家将要出生的婴儿收为义子,保佑母子平安。”母亲在神像前请回白花和小红鞋交给道真,放在房中保佑平安。
道真的丈夫张一清,出生并成长于东塔村。古代东塔村隶属古田县建东乡保安里十四都,毗邻溪山书院,与翠屏山隔河相望,乔木葱茏,山清水秀。北宋年间,张氏入闽始祖张睦六世孙敏道,由侯官县磕源东渎(今福州马尾快安)迁入古邑东塔(塔下)村开基拓土,繁衍生息,人才辈出。张一清先娶妇人廖氏,生下三个儿子:张颐、张兴、张楚。廖氏去世后,一清又续娶旸谷郑家七世祖仲铧之女道真。道真乃名门望族之女,知书达理,温良恭俭,孝老爱亲,和睦邻里,与婆婆道慈一起倾力操持张家一门。因东塔与旸谷相距不远,道真常回娘家看望父母,嘘寒问暖。
道真在娘家过了两天,夜晚,她又梦见一个小男孩,手擎荷叶,向月而拜。四月十五日,是母亲选定回夫家的大好日子,一大早,道真在母亲和嫂嫂陪同下,带上母亲为自己准备好的临盆待产所需用品,踏上返回东塔夫家的路程。行走半个多时辰,到了翠屏山下,道真突感下腹阵阵疼痛袭来,脸色苍白,大汗淋漓。道真母亲见此情景,知是女儿即将临盆,安慰女儿保持镇定,选择比较干净的地方,在地面上铺上干净床单,让女儿平卧,帮助减轻产妇阵痛。同时吩咐在旁的儿媳速往古田县城一保请接生婆。还未等接生婆到来,“哇”的一声,响彻山谷,一个男婴在翠屏山下诞生。道真生下男孩,给全家带来无尽的欢乐,乡亲闻听道真梦里的情景后,感到惊异,“莫非是神灵投胎?”纷纷奔走相告,大家都认为道真生了个贵子,将来定会干出一番大事。孩子出生后,该叫什么名呢?家人七嘴八舌意见不一。博学多才的一清想起当年父亲给自己取的名字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意思是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何不给新生儿取名“以宁”?姓名的事,于是就这么定了。自此后,道真回旸谷娘家都带着以宁。旸谷是以宁孩提时的乐园,那里有慈祥的外婆,还有一大帮表兄弟玩伴。去稻田里挖泥鳅,去小溪里捞鱼,去山上采野果,去别人家地里偷挖地瓜成为伙伴们的娱乐项目。有时伙伴们也会偷喝大人们酿就的红曲酒,喝得小脸红彤彤的。有几次,因抵不住那芳香的味道,喝多了酒,就留宿在外婆家。多年以后,以宁看到吴江的红酒感叹道:“吴江红酒红如霞,忆着故园桃正花。羊角山前几回醉,女媭嗔汝未还家。”
P3-5
目录
第一部 少年立志
地灵人杰毓英才
理学名士引路人
交游四方长学问
进士及第上青云
第二部 县官善政
岩州缉盗民称颂
六合绿野尽开耕
科举滞选起风波
第三部 淮南授徒
城隍庙记明礼制
庚辰南归身浮萍
淮南隐士多鸿儒
诗画人生交谊长
淮南八载此日回
泉州诗会领潮流
第四部 大都任职
玉堂人诧笔如飞
凝心聚力倡忠君
木鸡老去德方全
进退荣辱唯义在
第五部 入明为官
双星聚会振新风
定都金陵聚共识
元明闽诗开先驱
出使安南路迢遥
百载疑案斯人解
乡情亲情隔不断
太祖声声我以宁
附录
张以宁的《翠屏集》
张以宁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张以宁宗脉简图
张以宁宗脉世系(略)
后记
试读
第一部 少年立志
地灵人杰毓英才
古田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是福州的古老县邑之一。古田旧城城郊翠屏山下有座历史悠久的亭子,人称翠屏亭。此亭东邻紫桥,西与北溪北岸龙源堂、北坛殿相望,南距古田县城一保一华里,北去旸谷(羊角)七华里。亭子面积三十多平方米。此处风景独秀,是旸谷等村通往古田县城的必经之路。七百多年前,这里诞生了古田历史文化界的杰出人物——在经学、外交、文学上均取得突出成就的两朝翰林张以宁。宋濂称赞其文:“诚可为一代之奇作”“绚烂若星斗,流峙如河岳”。朱元璋称赞其外交表现:“抱忠贞之气、奋守节之刚,使之善者,以宁也”,钦赐八章十首诗并序。《四库全书》总编纪昀称赞其经学成就:“决数百载之疑案。”后人为纪念张以宁,在他出生地建设了一座凉亭,因张以宁自号“翠屏山人”,众人称亭子为“翠屏亭”(又称亲家亭)。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四月十五日,天气温暖,鸟语花香,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正是一年里的大好时节,一名叫陈道真的妇人走在古田城郊的道路上。她身穿浅蓝色的衣服,挎着包袱,在母亲和嫂嫂陪同下从旸谷回东塔。一路上,春花遍野开放,花丛中蜂飞蝶舞,河水潺潺,美景令人赏心悦目。她想起前几天夜里梦见小马在房间奔跑,醒来心想,这是好兆头,应该回娘家告诉母亲。到了娘家,将梦中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母亲,母亲高兴地对女儿说:你放心!这是吉利的好梦,小马奔跑,预示孩儿将来骑马外出当官。随后,母亲专程到妇幼保护神——临水娘娘庙烧香祈福。
神庙所在地临川,县城东去三十里,肇迹于唐,宋理宗时赐予“顺懿夫人”庙号。从南宋起多次受到皇帝册封。神姓陈,名靖姑,生于唐大历年间,师从道教闾山许真君门下,生前致力治病救人、救产护胎。母亲敬香完,在神像前说道:“娘娘啊,您的法力无边,我们都是在您护佑下长大,我女儿道真即将临产,祈求娘娘把我家将要出生的婴儿收为义子,保佑母子平安。”母亲在神像前请回白花和小红鞋交给道真,放在房中保佑平安。
道真的丈夫张一清,出生并成长于东塔村。古代东塔村隶属古田县建东乡保安里十四都,毗邻溪山书院,与翠屏山隔河相望,乔木葱茏,山清水秀。北宋年间,张氏入闽始祖张睦六世孙敏道,由侯官县磕源东渎(今福州马尾快安)迁入古邑东塔(塔下)村开基拓土,繁衍生息,人才辈出。张一清先娶妇人廖氏,生下三个儿子:张颐、张兴、张楚。廖氏去世后,一清又续娶旸谷郑家七世祖仲铧之女道真。道真乃名门望族之女,知书达理,温良恭俭,孝老爱亲,和睦邻里,与婆婆道慈一起倾力操持张家一门。因东塔与旸谷相距不远,道真常回娘家看望父母,嘘寒问暖。
道真在娘家过了两天,夜晚,她又梦见一个小男孩,手擎荷叶,向月而拜。四月十五日,是母亲选定回夫家的大好日子,一大早,道真在母亲和嫂嫂陪同下,带上母亲为自己准备好的临盆待产所需用品,踏上返回东塔夫家的路程。行走半个多时辰,到了翠屏山下,道真突感下腹阵阵疼痛袭来,脸色苍白,大汗淋漓。道真母亲见此情景,知是女儿即将临盆,安慰女儿保持镇定,选择比较干净的地方,在地面上铺上干净床单,让女儿平卧,帮助减轻产妇阵痛。同时吩咐在旁的儿媳速往古田县城一保请接生婆。还未等接生婆到来,“哇”的一声,响彻山谷,一个男婴在翠屏山下诞生。道真生下男孩,给全家带来无尽的欢乐,乡亲闻听道真梦里的情景后,感到惊异,“莫非是神灵投胎?”纷纷奔走相告,大家都认为道真生了个贵子,将来定会干出一番大事。孩子出生后,该叫什么名呢?家人七嘴八舌意见不一。博学多才的一清想起当年父亲给自己取的名字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意思是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何不给新生儿取名“以宁”?姓名的事,于是就这么定了。自此后,道真回旸谷娘家都带着以宁。旸谷是以宁孩提时的乐园,那里有慈祥的外婆,还有一大帮表兄弟玩伴。去稻田里挖泥鳅,去小溪里捞鱼,去山上采野果,去别人家地里偷挖地瓜成为伙伴们的娱乐项目。有时伙伴们也会偷喝大人们酿就的红曲酒,喝得小脸红彤彤的。有几次,因抵不住那芳香的味道,喝多了酒,就留宿在外婆家。多年以后,以宁看到吴江的红酒感叹道:“吴江红酒红如霞,忆着故园桃正花。羊角山前几回醉,女媭嗔汝未还家。”
P3-5
前言/序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 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 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历史名 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名人 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 观教育的优质资源。深入挖 掘和广泛传播历史名人的事 迹,对于增强文化自信,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起 着重要作用。 古田于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年)建县,是福建建 县较早的县份之一,历史名 人辈出,有深厚的优秀传统 文化积淀。张以宁就是其中 的杰出代表。 张以宁,字志道,号翠 屏山人,福建古田人,历任 元明两朝翰林,是杰出的经 学家、文学家、外交家,元 明之际重要的政治人物。从 立德、立功、立言的角度来 看,张以宁是古代文人的杰 出典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张以宁为史上古田人中最 有建树的贤达廉吏之一。宣 传张以宁文化,即是在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观张 以宁的一生,他最重要的贡 献,可以概括为“五个一”: “一考明正朔”,他的经学论 文《春秋春王正月考》,解 决了数百年来《春秋》之“ 春”究竟始于何时之争论。“ 一说定国都”,他的《钟山 说》,从经济、军事、地理 、历史、人文等各方面阐述 分析,为明朝定都南京提供 了理论依据;“一使封安南” ,他出使并册封安南国王, 为明朝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一诗开闽先”,他的诗歌 创作开元明之际闽中诗派先 驱,为其后“闽中十才子”起 引领示范作用;“一生扬正 气”,他清廉自守,明史称 赞其“所居潇然,未尝营财 产”,朱元璋亲赐八章十首 诗并序称赞,是清廉从政典 范。 郭祥回先生是我的挚友 。去年他与我聊起古田历史 人物时,就透露正在着手撰 写《张以宁传》,鉴于我对 张以宁的崇敬和我俩对古田 文史的共同偏好,我当即表 示赞许。令我十分意外的是 ,他竟出手这么快。这应该 是他多年积累的结果。今年 7月,他把初稿交给我,让 我帮忙提些意见。本人虽说 对张以宁十分崇敬,但对其 欠全面深入了解,真提不出 多少有价值的建议。但他把 费了多年心血的手稿交给我 ,我真的很感动,于是我当 好本书第一个读者,认真拜 读手稿。 《张以宁传》正文分为 五部,贯穿张以宁一生经历 ,重点分为八个阶段:古田 出生成长、宁德求学、游历 四方、黄岩判官、六合县尹 、滞留淮南、国子翰林任职 、入明出使安南。五部各有 重点:一是青少年时期勤奋 向学;二是为政时期敢为善 为;三是授徒淮南研学传道 ;四是大都任职苦撑危局; 五是入明时期大展抱负。张 以宁生活在元末明初政权更 迭的动荡岁月,他的一生曲 折复杂,经历许多矛盾冲突 ,主要有仕与隐的抉择、黄 岩剿寇时受逼迫恐吓与金钱 诱惑、六合劝农事时受豪强 势力阻挠、科举滞选风波时 抗争与被罢官的选择、元末 党争中的站位问题、红巾军 起义时期忠君之争、元明之 际去向选择、分封安南时印 诏授与不授、思乡与功业的 冲突。作者详细描写张以宁 一生的主要功业,并通过突 出矛盾冲突,塑造出一个有 血有肉、鲜活有力的古代文 人形象。传记对张以宁学习 、工作、交友情况进行阐述 ,涉及同时期文人多达几十 人。传记还对元朝政治、经 济、文化制度进行延伸分析 ,具体内容涉及科举、土地 、赋税等相关问题,使读者 能在了解张以宁生平的同时 ,了解学习到元代的历史状 况。总的来看,《张以宁传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资 料书籍。 一部好的传记关键是要 有高度的思想性。张以宁的 《经世明道集序》提到“天 地元气之精英,钟于人而为 文”“词与理俱而无遗憾之难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言之有物,读者才能开卷有 益。可喜的是,《张以宁传 》把阐述张以宁的思想作为 重点内容,这与张以宁的生 平是一致的。张以宁师承关 系为朱熹—辅广—韩翼甫— 陈普—韩信同—张以宁,是 朱熹第五代传人。张以宁生 前创作的大量诗歌、散文蕴 含着深刻的“道”,包括刻苦 学习、爱国爱乡、敢于担当 、文化自觉、廉洁奉公、灵 活处世等品德和精神,这些 都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大力弘 扬。斯人已去,丰碑永存。 先贤的脚步,虽然已经停留 在他生活的时代,但先贤的 精神具有恒久的穿透力。我 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汲取营养,大力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 代化贡献力量。 古田县政协原主席、二 级巡视员、古田县慈善总会 会长 刘振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