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十四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生动展现了那些看似平凡却又极具戏剧性的关键时刻。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其精湛的笔触和深邃的洞察力,刻画了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的激烈碰撞,以及这些碰撞所迸发出的璀璨火花。从拜占庭的陷落到滑铁卢的惨败,从歌德的晚年到苏特拉的壮举,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紧张与悬念,引人入胜。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在感受历史震撼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个体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演讲台上的头颅:西塞罗之死
一个精明却不够勇敢的人,在遇到更强大的对手时,最明智之举便是避其锋芒,坦荡荡地等待,直至前路畅通无阻。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人文主义先驱、雄辩大师,他誓死捍卫正义,三十载如一日地倾注心血,献身法律,维系着罗马共和国的稳定。他的演说被载入史册,文字则成为拉丁文的基石。他镇压了喀提林叛乱①;他控告维勒斯②的贪污腐败;在打胜仗的将军身上,他觉察到了独裁的威胁并奋起抨击,以致招来忌恨;他的名篇《论共和国》,历来被推崇为对理想国家形态最卓越、最符合伦理的阐释。然而,强大的对手出现了。尤利乌斯·恺撒,这个在资历和声望上都逊于西塞罗的人物,西塞罗曾放心地提携他,他却在一夜之间率领高卢军团③称霸意大利。恺撒牢牢掌控着军队,伸伸手就能拿到马克·安东尼④于人群前献上的王冠。
恺撒违背了罗马法律,在他跨越卢比孔河⑤、僭取独裁权力时,西塞罗曾徒劳地抗争。西塞罗试图召集人马来对抗此等暴政,以捍卫自由,但无济于事。所谓论道难敌武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恺撒聪明能干,屡战屡胜。大多数独裁者睚眦必报,若恺撒也是如此,有赫赫战绩在手,本可以轻易摧毁这个执意捍卫法律的老顽固,至少能逼得(西塞罗)四处逃窜。但在这紧要关头,恺撒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气量,这比他在战场上的胜利更加令人钦佩。对于输家,他只是稍加责备,饶西塞罗一命,同时意味深长地建议其退出政治舞台。他让西塞罗做个听话的普通人,在国家事务上闭紧嘴巴,旁观就好。
对于才识卓绝的智者而言,远离公共事务和政治舞台反倒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样一来,这些真正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便可以坚守他们正直不屈的品格,与统治者的暴力与诡计隔绝开来。对智者而言,任何形式的流放都只是锻炼其内心世界的助力,对西塞罗来说,这劫数来得正好。这位伟大的雄辩家正在接近人生的转折点。一路走来,他历经风雨、百般磨砺,却很少有机会进行创造性思考。在严酷的时代背景下,这位年届六旬的老者承受了太多的纷争与对立。他出身低微,但品性坚韧、博学多才、内心强大,一个接一个地拿下那些寒门之士可望而不可即、总由贵族独占的高官厚职与无上荣耀。他获得民众支持,到达过顶峰,也遭人反对,跌入过深渊。西塞罗镇压了喀提林叛乱,人们兴奋地举着他走上卡比托利欧山①的台阶,为他戴上花环,元老院授予他“国父”的称号,这一切令人艳羡。然而,也是这些元老将他流放,也是这群人民将他抛弃,他不得不连夜逃亡。他能胜任所有重要的职位,亦能攀登每一级官阶,孜孜不倦,无所不能。他曾在罗马广场上滔滔雄辩,在军营大帐里运筹帷幄,亦曾担任执政官,执掌共和国,还担任总督,管理行省。数百万银币流经他手,在他的管理下却化为乌有,只剩下累累债务。他曾在帕拉蒂诺山②上拥有最华丽的豪宅,又亲眼看着它被敌人付之一炬。他的著作深受世人铭记,他的演讲被誉为经典。他有过孩子却又失去。此人既勇敢又软弱,曾经孤勇前行,又卑躬屈膝,既备受赞誉也备受憎恨,性情像风向标一样变化无常,优缺点同样显著,不分伯仲。总之,在那个时代里,他是最有魅力也是最能鼓舞人心的人物。但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从来无暇回顾、从未有时间审视自己的生活,他毕生都在马不停蹄地追求功名利禄,从未能平心静气地寻求建议,总结自己的学识与思想。
如今恺撒当权,西塞罗被迫退出公共事务,这会不会使西塞罗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呢?西塞罗的个人生活远比其政治生涯更加精彩。他毫不留恋地告别了元老院的辩论和罗马广场的喧嚣,任由恺撒独揽大权。被逐出政坛后,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政治的厌恶,他接受了命运。既然比起自由,人们更喜欢看激烈的角斗表演或类似的娱乐活动,那么保护这群人的权利的差事就交给别人去做吧。今后他将花更多精力去探寻、去发现、去追逐自己内心的自由。于是西塞罗第一次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决心向世界展示他为何而努力,为何而活着。
西塞罗是天生的艺术家,他本就该待在书房,不过是偶然之下被诱进了政治迷局,如今他已步入暮年,他希望能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告别了繁华喧闹的罗马城,来到了图斯库路姆①,在此尽享意大利的绝美风光。山丘上满是树木,仿佛披着柔色的外衣,缓缓倾斜至坎帕尼亚②;小溪潺潺,如同银色的旋律,却丝毫不扰此偏远之地的宁静。在此前的许多年里,西塞罗不停地穿梭在市场与广场之间,出入军营,搭乘旅人的马车,如今他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全情投入创造性思考。这座城市虽然迷人却也令人疲惫,就像远在天边的一层朦胧雾气;然而,前往此处的旅程却很轻松。
P3-5
目录
第一章 演讲台上的头颅:西塞罗之死
第二章 千年帝国一日亡:拜占庭的陷落
第三章 遁入不朽:望见太平洋
第四章 神谕降临:亨德尔的复活
第五章 一夜天才:《马赛曲》的诞生
第六章 决定性的时刻:滑铁卢之战
第七章 玛丽恩巴德哀歌:歌德最后的爱恋
第八章 黄金劫:被埋葬的财富梦
第九章 第一条越洋消息: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的跨洋电缆
第十章 直到地球尽头:南极征途
第十一章 封闭的列车:驶向革命的“炮弹”
第十二章 理想主义的幻灭:威尔逊在巴黎
试读
第一章 演讲台上的头颅:西塞罗之死
一个精明却不够勇敢的人,在遇到更强大的对手时,最明智之举便是避其锋芒,坦荡荡地等待,直至前路畅通无阻。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人文主义先驱、雄辩大师,他誓死捍卫正义,三十载如一日地倾注心血,献身法律,维系着罗马共和国的稳定。他的演说被载入史册,文字则成为拉丁文的基石。他镇压了喀提林叛乱①;他控告维勒斯②的贪污腐败;在打胜仗的将军身上,他觉察到了独裁的威胁并奋起抨击,以致招来忌恨;他的名篇《论共和国》,历来被推崇为对理想国家形态最卓越、最符合伦理的阐释。然而,强大的对手出现了。尤利乌斯·恺撒,这个在资历和声望上都逊于西塞罗的人物,西塞罗曾放心地提携他,他却在一夜之间率领高卢军团③称霸意大利。恺撒牢牢掌控着军队,伸伸手就能拿到马克·安东尼④于人群前献上的王冠。
恺撒违背了罗马法律,在他跨越卢比孔河⑤、僭取独裁权力时,西塞罗曾徒劳地抗争。西塞罗试图召集人马来对抗此等暴政,以捍卫自由,但无济于事。所谓论道难敌武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恺撒聪明能干,屡战屡胜。大多数独裁者睚眦必报,若恺撒也是如此,有赫赫战绩在手,本可以轻易摧毁这个执意捍卫法律的老顽固,至少能逼得(西塞罗)四处逃窜。但在这紧要关头,恺撒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气量,这比他在战场上的胜利更加令人钦佩。对于输家,他只是稍加责备,饶西塞罗一命,同时意味深长地建议其退出政治舞台。他让西塞罗做个听话的普通人,在国家事务上闭紧嘴巴,旁观就好。
对于才识卓绝的智者而言,远离公共事务和政治舞台反倒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样一来,这些真正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便可以坚守他们正直不屈的品格,与统治者的暴力与诡计隔绝开来。对智者而言,任何形式的流放都只是锻炼其内心世界的助力,对西塞罗来说,这劫数来得正好。这位伟大的雄辩家正在接近人生的转折点。一路走来,他历经风雨、百般磨砺,却很少有机会进行创造性思考。在严酷的时代背景下,这位年届六旬的老者承受了太多的纷争与对立。他出身低微,但品性坚韧、博学多才、内心强大,一个接一个地拿下那些寒门之士可望而不可即、总由贵族独占的高官厚职与无上荣耀。他获得民众支持,到达过顶峰,也遭人反对,跌入过深渊。西塞罗镇压了喀提林叛乱,人们兴奋地举着他走上卡比托利欧山①的台阶,为他戴上花环,元老院授予他“国父”的称号,这一切令人艳羡。然而,也是这些元老将他流放,也是这群人民将他抛弃,他不得不连夜逃亡。他能胜任所有重要的职位,亦能攀登每一级官阶,孜孜不倦,无所不能。他曾在罗马广场上滔滔雄辩,在军营大帐里运筹帷幄,亦曾担任执政官,执掌共和国,还担任总督,管理行省。数百万银币流经他手,在他的管理下却化为乌有,只剩下累累债务。他曾在帕拉蒂诺山②上拥有最华丽的豪宅,又亲眼看着它被敌人付之一炬。他的著作深受世人铭记,他的演讲被誉为经典。他有过孩子却又失去。此人既勇敢又软弱,曾经孤勇前行,又卑躬屈膝,既备受赞誉也备受憎恨,性情像风向标一样变化无常,优缺点同样显著,不分伯仲。总之,在那个时代里,他是最有魅力也是最能鼓舞人心的人物。但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从来无暇回顾、从未有时间审视自己的生活,他毕生都在马不停蹄地追求功名利禄,从未能平心静气地寻求建议,总结自己的学识与思想。
如今恺撒当权,西塞罗被迫退出公共事务,这会不会使西塞罗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呢?西塞罗的个人生活远比其政治生涯更加精彩。他毫不留恋地告别了元老院的辩论和罗马广场的喧嚣,任由恺撒独揽大权。被逐出政坛后,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政治的厌恶,他接受了命运。既然比起自由,人们更喜欢看激烈的角斗表演或类似的娱乐活动,那么保护这群人的权利的差事就交给别人去做吧。今后他将花更多精力去探寻、去发现、去追逐自己内心的自由。于是西塞罗第一次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决心向世界展示他为何而努力,为何而活着。
西塞罗是天生的艺术家,他本就该待在书房,不过是偶然之下被诱进了政治迷局,如今他已步入暮年,他希望能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告别了繁华喧闹的罗马城,来到了图斯库路姆①,在此尽享意大利的绝美风光。山丘上满是树木,仿佛披着柔色的外衣,缓缓倾斜至坎帕尼亚②;小溪潺潺,如同银色的旋律,却丝毫不扰此偏远之地的宁静。在此前的许多年里,西塞罗不停地穿梭在市场与广场之间,出入军营,搭乘旅人的马车,如今他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全情投入创造性思考。这座城市虽然迷人却也令人疲惫,就像远在天边的一层朦胧雾气;然而,前往此处的旅程却很轻松。
P3-5
前言/序言
给年轻读者们的一封信 当你展开这封信时,正 有十二颗“星星”穿越时间的 虫洞,等待着与你相遇。这 本由《人类群星闪耀时》英 文版翻译而来的书,就像被 咬过一口的面包——德语原 版中托尔斯泰深夜出逃时晃 动的烛火、陀思妥耶夫斯基 刑场晨曦中颤动的枪栓,都 消失在翻译的迷宫里了。但 剩下的十二点“星光”,依然 能让你触摸到历史年轮里鲜 活的指纹。 别担心,这些故事里没 有枯燥的说教,只有和你一 样会紧张、会犯错,也会在 某个黎明突然撕开夜幕的真 实的人:就像宇宙中那些被 引力撕扯却迸发光芒的星辰 ,他们最耀眼的时刻恰恰诞 生于人生的至暗时刻。 看!那个叫格鲁希的法 国元帅,在滑铁卢清晨的浓 雾里急得直转圈。他手里攥 着拿破仑的军令——往前冲 可能铸成大错,原地等又会 贻误战机。原来历史书里威 风凛凛的将军,也会像我们 面对难题时那样犹豫、无助 、痛苦。 在南极冰原深处,天气 极度恶劣,斯科特探险队的 雪橇在暴风雪中寸步难行。 他们明知道挪威人已经在南 极点插上了国旗,却依然坚 持把17公斤重的岩石标本带 回,尽管他们知道这会让他 们走向死亡。 那些写在日记本里给妻 儿的话,和你在日记里偷偷 写下的梦想一样滚烫。 最遗憾的莫过于拜占庭 那个被遗忘的士兵。当奥斯 曼大军如潮水般涌来时,他 可能正在打盹,可能正忙着 和家人报平安,也可能只是 觉得“这扇门不重要”。结果 正是这扇没关的科克波塔门 ,让千年帝国轰然倒塌—— 原来我们不经意走神的几分 钟,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 决定性瞬间。 在这个用算法解构星空 的时代,翻译茨威格的作品 如同守护即将消逝的萤火, 细读他的作品就像在时间的 河流里淘金。茨威格用十二 个历史快照告诉我们:那些 照亮人类夜空的时刻,从不 是精修过的完美图景——亨 德尔的乐谱沾着药渍,威尔 逊的提案被揉得皱巴巴,列 宁的讲稿的边角还蹭有火车 的煤灰。正是这些带着毛边 的瞬间,让历史的银河有了 温度。请记住:所有星辰的 诞生,都始于一次笨拙却炽 热的燃烧。真正闪光的从来 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而是 明知会搞砸却依然全力以赴 的你。 作为带着三个学生在译 海远航的船长,我要向你们 坦白:那些未能完美呈现的 句子,就像菲尔德第一次沉 入海底的电缆,传回的讯号 带着嗞嗞作响的杂音——我 们明明听见历史洪流里的惊 涛拍岸,却总在电流的瑟瑟 发抖中丢失几个关键音节; 那些尚有遗憾的段落,堪比 苏特尔守着“黄金国”判决书 时的荒诞——明明每个词都 精准如法律条文,却反而让 有些故事的细节略显拖沓。 但请相信,书里的每个字都 经过我们四个“历史侦探”的 沙盘推演——年轻译者们眼 里的星光不该被任何翻译误 差蒙尘,若有缺憾,请将矛 头对准我这个掌舵人。毕竟 ,当公元前二世纪西塞罗的 拉丁文,撞上十九世纪茨威 格的德语,裹上二十世纪英 文的薄雾,再跌进二十一世 纪中文的河流时,这趟横跨 两千年的文字远征,最终变 成了我们四人接力划动的独 木舟。我们师生四人就像当 年巴尔沃亚翻越达连山脉, 学生们负责擦亮望远镜,而 我要为所有迷失在雨季地图 上的坐标负责——这封沾着 翻译墨渍的信,或许不够完 美,但足够真实。 覃斌健 2025年初春于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