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以来一些著名人物成长故事的书籍。书中详细描述了包括钱学森、齐白石、老舍、梅兰芳、徐悲鸿等在内的多位大师的童年经历,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受教育过程到个人奋斗历程,都进行了深入剖析。书中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成功和成就,还探讨了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故事,以及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作者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揭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教育智慧,为现代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教育启示与思考。
精彩书评
这本书的闪光之处在于
,它从中国近代多位大师
的童年成长故事中,提炼
概括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
教养方法。相信看完这本
书,无论是家长、老师还
是孩子,都会有丰厚的收
获。
——王杰(中央党校哲
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
会会长,央视《百家讲坛
》特别节目《平“语”近人》
主要思想解读嘉宾)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
都需要英雄人物的带动。
那些为国为民、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披肝沥胆、宵
衣旰食的历史人物,不仅
是青少年学习的典范,也
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丰碑。
礼赞英雄,才能让才英雄
辈出;歌颂英雄,才能让
人人争当英雄。希望青少
年朋友以历史上为民族伟
大复兴和国家富强做出巨
大贡献的先贤为榜样,在
新时代书写新一代青少年
为国为民的新篇章。
——郭继承(著名文化
学者,哲学博士,历史学
博士后)
教育,虽是挖掘不同个
体的闪光点,但其背后必
然存在规律。本书通过多
位大师的成长故事,不仅
展现了每个成功者背后的
鲜活故事,更能让我们从
中发现共性。以史为鉴、
以人为鉴,可以让我们更
好地审视自身,面向未来
。
——绿泡泡(耿晨晨,
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全
国青联委员,中国播音主
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有人天性自信张扬,有
人则容易陷入自卑。因此
,每个人都需要人生榜样
的指引。选择不同的榜样
,往往引领人走向不同的
命运轨迹,这为学生的成
长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
为师者务必践行因材施教
之道:着力于学生的长处
施教,则人人皆可展现其
才,绽放光彩;若一味聚
焦短处强行弥补,反而可
能阻碍其成材。最近拜读
鹿鸣的《大师的童年》,
此书通过多位大师的成长
故事,传递深刻的人生智
慧,读来感触良深。
——藏其超(三藏文化
创始人,全网粉丝1.4亿+
)
精彩书摘
齐白石:穷孩子也有春天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名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册》《墨虾》等。2011年5月22日,他的最大尺寸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大师的童年
——讲述钱学森、齐白石、老舍等大师们的成长故事
曾经有人邀请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1956年6月,张大千拜访毕加索,毕加索搬出一捆画来,张大千一幅一幅仔细欣赏,却发现全是临摹齐白石的画。他正在诧异之时,毕加索对他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齐白石的父亲曾努力想把他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农民,也憧憬过他有朝一日能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木匠,但靠着一支画笔挣大钱,这是齐白石的父母祖辈做梦都不曾想到的事。
蒙学馆里的小明星
1864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高祖到父辈,都是庄稼汉。用齐白石自己的话说,小时候是在穷窝子里长大的。三岁时齐白石生了病,没有钱买药,母亲就到药铺里去说好话,求人情,赊了药来吃,真是穷到了极点。
8岁那年,因为外祖父周雨若在村里设了一所蒙馆,齐白石才有机会免费入学读书。开学后,祖父把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地送给了齐白石。这是他仅有的“文房四宝”中的两件宝贝,原是预备他自己记账用的,平日轻易不往外露。另外,祖父又给他买了一支新毛笔和作业本。有了这整套的工具,齐白石学习起来很用功。但天天在描红纸上描呀,描呀,齐白石觉得有些腻烦,私下就画起画来。
恰巧,住在齐白石隔壁的同学家婶娘生了孩子。按家乡的风俗,新产妇家的房门上是要挂雷公神像镇妖辟邪的。齐白石找到一张包过东西的薄竹纸,覆在雷公画像上摹了一幅,结果竟然和原像一模一样。同学到蒙馆一宣传,别的同学也都来请齐白石画了。从此,齐白石对于画画,感受到莫大的乐趣。
他常常把作业本裁开,半张纸半张纸地画,最先画的是平时常见的一个钓鱼老头,接着又画了花卉、草木、飞禽、走兽、虫鱼等,凡是眼睛看见过的东西,都把它们画了出来。尤其是牛、马、猪、羊、鸡、鸭、鱼、虾、螃蟹、青蛙、麻雀、喜鹊、蝴蝶、蜻蜓这一类眼前常见的东西,齐白石最爱画,画得也最多。
后来因为作业本用得快,外祖父觉得奇怪,结果把齐白石撕作业本画画的事查了出来,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只顾着玩,不干正事,你看看,描红纸白费了多少!”但这时,齐白石的画瘾已经很深了,没办法戒掉了。他不敢再撕作业本,到处找一些废旧的包装纸,偷偷地画。
哪见文章锅里煮
齐白石在外祖父的蒙馆读了不到一年,就辍学了。母亲说:“年头儿这么紧,糊住了嘴再说吧。”齐白石乖乖地跟着母亲回到家,每日帮着挑水、种菜、扫地,干完家务活,还要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的烧了,还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尽管家务繁重,但齐白石画画的兴趣丝毫没有减退。每次上山,他总是带着书本和一本祖父记账的旧账簿,一有闲暇,就读书作画。有一天,因为画得太投入,他竟然忘了砍柴,到天黑回家,柴没砍满一担,粪也捡得很少。
祖母憋不住了,对齐白石说:“阿芝(齐白石的小名),你父亲是我的独生子,没有哥哥弟弟,你母亲生了你,我有了长孙子,真把你看作夜明珠,无价宝似的,以为我们家,从此田里地里,添了个好掌作,你父亲有了个好帮手。现在你能砍柴了,家里等着烧用,你却只管写字。俗话说得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米吃了,你看怎么办呢?难道说,你捧着一本书,或是拿着一支笔,就能填饱肚子了吗?唉,可惜你生下来的时候,走错了人家。”
挨了祖母这顿训斥,齐白石长了记性,以后每次都砍足满满一担柴后,再偷偷读书作画。P1-5
目录
序言
新版序:天下没有难教的孩子
齐白石:穷孩子也有春天
蔡元培:一个三好生的逆向成长
鲁迅:读书点亮人生
竺可桢:咬定青山不放松
梅兰芳:从平庸少年到京剧大师
徐悲鸿:父爱如山亦如水
林语堂: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洋博士
茅盾:母亲为我指航程
徐志摩:富家子弟的激情人生
老舍:妈妈给我生命的教育
沈从文:山水孕育我成长
冼星海:一路风雨一路歌
曹禺:年少识得愁滋味
钱钟书:海阔天空任遨游
钱学森:为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侯宝林:从苦孩子到布衣大师
张爱玲:一朵含泪盛开的花儿
邓稼先:从“娃娃博士”到“两弹元勋”
陈景润:一生只为数学狂
为什么梁启超的子女个个成才——代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
齐白石:穷孩子也有春天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名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册》《墨虾》等。2011年5月22日,他的最大尺寸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大师的童年
——讲述钱学森、齐白石、老舍等大师们的成长故事
曾经有人邀请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1956年6月,张大千拜访毕加索,毕加索搬出一捆画来,张大千一幅一幅仔细欣赏,却发现全是临摹齐白石的画。他正在诧异之时,毕加索对他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齐白石的父亲曾努力想把他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农民,也憧憬过他有朝一日能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木匠,但靠着一支画笔挣大钱,这是齐白石的父母祖辈做梦都不曾想到的事。
蒙学馆里的小明星
1864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高祖到父辈,都是庄稼汉。用齐白石自己的话说,小时候是在穷窝子里长大的。三岁时齐白石生了病,没有钱买药,母亲就到药铺里去说好话,求人情,赊了药来吃,真是穷到了极点。
8岁那年,因为外祖父周雨若在村里设了一所蒙馆,齐白石才有机会免费入学读书。开学后,祖父把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地送给了齐白石。这是他仅有的“文房四宝”中的两件宝贝,原是预备他自己记账用的,平日轻易不往外露。另外,祖父又给他买了一支新毛笔和作业本。有了这整套的工具,齐白石学习起来很用功。但天天在描红纸上描呀,描呀,齐白石觉得有些腻烦,私下就画起画来。
恰巧,住在齐白石隔壁的同学家婶娘生了孩子。按家乡的风俗,新产妇家的房门上是要挂雷公神像镇妖辟邪的。齐白石找到一张包过东西的薄竹纸,覆在雷公画像上摹了一幅,结果竟然和原像一模一样。同学到蒙馆一宣传,别的同学也都来请齐白石画了。从此,齐白石对于画画,感受到莫大的乐趣。
他常常把作业本裁开,半张纸半张纸地画,最先画的是平时常见的一个钓鱼老头,接着又画了花卉、草木、飞禽、走兽、虫鱼等,凡是眼睛看见过的东西,都把它们画了出来。尤其是牛、马、猪、羊、鸡、鸭、鱼、虾、螃蟹、青蛙、麻雀、喜鹊、蝴蝶、蜻蜓这一类眼前常见的东西,齐白石最爱画,画得也最多。
后来因为作业本用得快,外祖父觉得奇怪,结果把齐白石撕作业本画画的事查了出来,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只顾着玩,不干正事,你看看,描红纸白费了多少!”但这时,齐白石的画瘾已经很深了,没办法戒掉了。他不敢再撕作业本,到处找一些废旧的包装纸,偷偷地画。
哪见文章锅里煮
齐白石在外祖父的蒙馆读了不到一年,就辍学了。母亲说:“年头儿这么紧,糊住了嘴再说吧。”齐白石乖乖地跟着母亲回到家,每日帮着挑水、种菜、扫地,干完家务活,还要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的烧了,还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尽管家务繁重,但齐白石画画的兴趣丝毫没有减退。每次上山,他总是带着书本和一本祖父记账的旧账簿,一有闲暇,就读书作画。有一天,因为画得太投入,他竟然忘了砍柴,到天黑回家,柴没砍满一担,粪也捡得很少。
祖母憋不住了,对齐白石说:“阿芝(齐白石的小名),你父亲是我的独生子,没有哥哥弟弟,你母亲生了你,我有了长孙子,真把你看作夜明珠,无价宝似的,以为我们家,从此田里地里,添了个好掌作,你父亲有了个好帮手。现在你能砍柴了,家里等着烧用,你却只管写字。俗话说得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米吃了,你看怎么办呢?难道说,你捧着一本书,或是拿着一支笔,就能填饱肚子了吗?唉,可惜你生下来的时候,走错了人家。”
挨了祖母这顿训斥,齐白石长了记性,以后每次都砍足满满一担柴后,再偷偷读书作画。P1-5
前言/序言
所裨益。 作为育儿类图书,本书 尊重客观事实,参考的素 材有的来自人物自述,有 的是已公开发表的文章; 但又非以史学家的笔触, 事无巨细地记录大师们成 长的点点滴滴,而是以普 通家长的视角,借鉴中外 经典育儿理论,深入剖析 他们成长为世人仰慕的大 师的内因和外因。 书中还结合教育现状, 对子女择校、“狼式”教育、 课外培训、学生减负、兴 趣培养、挫折教育、社会 实践等家长关心的热点话 题,进行了契合实际的探 讨,希望能给那些正站在 十字路口彷徨迷惑的父母 ,带去一线亮光,引发新 的思考。 本书也可以作为励志成 长类的书籍,让儿童自主 阅读。或许当前孩子们正 在经历的苦楚、郁闷、忧 愁和烦恼,这些大师也曾 经历过。孩子们在静下心 来,细细聆听大师的童年 故事时,往往容易产生内 心的共鸣,无形中收获成 长的力量和勇气。 鹿鸣 2012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