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是用户研究方法指南,谷歌用户体验研究员十几年工作经验结晶,从理论到实战,包含完整的实操案例,是设计以人为中心产品的实用手册。全书包含五个部分共15章。入门篇包括第1~5章:介绍用户体验入门,如何理解目标用户,道德与法律问题,如何搭建研究设施,如何选择用户体验研究方法等。起步篇包括第6~7章,详细介绍用户研究工作的开始工作,如起草研究方案、招募用户、预测试、迎接参与者、开始研究活动等。方法篇包括第8~14章,详细讲解用户研究方法,如日记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卡片分类、焦点小组、实地调研、评估方法等。同时,提供了各种材料、模板和任务清单,方便使用。此外,在各章节的结尾部分精选了案例研究,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收尾篇包括第15章,介绍如何对调研结果进行处理,如何有效地报告和表述研究结果并确保能应用到产品中。附录包含多种实用模板可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目录
目 录
本书赞誉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部分 入门
第1章 用户体验入门2
1.1 什么是用户体验2
1.2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5
1.2.1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5
1.2.2 将UCD原则融入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7
1.2.3 设计思维8
1.3 一系列要求9
1.3.1 产品团队的观点10
1.3.2 用户需求12
1.4 如何让利益相关方支持用户体验研究实践13
1.4.1 反对声音13
1.4.2 避免遭到反对16
1.5 下一步是什么17
第2章 研究之前:先理解目标用户18
2.1 概述18
2.2 现有研究19
2.3 理解产品19
2.3.1 产品使用体验20
2.3.2 人际关系网络21
2.3.3 客户支持意见21
2.3.4 社会情感分析21
2.3.5 日志文件和网络分析22
2.3.6 市场数据研究25
2.3.7 竞品分析25
2.3.8 早期用户或合作伙伴的反馈28
2.4 理解用户28
2.4.1 第一步:用户特征30
2.4.2 第二步:人物画像33
2.4.3 第三步:指导原则/反原则35
2.4.4 第四步:使用场景38
2.5 特殊人群40
2.5.1 国际用户40
2.5.2 通用性41
2.5.3 未成年人42
2.5.4 老年人43
2.6 本章小结44
案例研究:理解用户的理论和方法改进45
第3章 道德与法律问题52
3.1 概述52
3.2 公司政策、法律与道德52
3.3 道德准则54
3.3.1 不伤害原则55
3.3.2 知情权56
3.3.3 获得允许方可记录56
3.3.4 营造舒适的体验57
3.3.5 使用恰当的语言58
3.3.6 匿名与保密原则58
3.3.7 中途退出的权利58
3.3.8 适当的激励机制59
3.3.9 有效而可靠的数据59
3.3.10 明确你的专业能力范畴60
3.3.11 数据保留、归档和安全60
3.3.12 汇总61
3.4 法律层面的考虑61
3.5 本章小结62
第4章 搭建研究设施64
4.1 概述64
4.2 使用现有的设施和场所65
4.3 租用设施和场所67
4.4 建立一个专用的永久性场所67
4.4.1 一间用户研究实验室的组成元素68
4.4.2 实验室布局69
4.5 本章小结75
第5章 选择一种用户体验研究方法76
5.1 概述76
5.2 如何选择方法76
5.2.1 引入正确的人(参与方法决策)76
5.2.2 提出适当的问题77
5.2.3 了解限制77
5.3 方法78
5.3.1 日记研究(第8章)78
5.3.2 访谈(第9章)79
5.3.3 问卷调查(第10章)79
5.3.4 卡片分类(第11章)79
5.3.5 焦点小组(第12章)79
5.3.6 实地调研(第13章)80
5.3.7 评估方法(第14章)80
5.4 方法之间的差异81
5.4.1 行为与态度81
5.4.2 研究和参与者角色82
5.4.3 实验室与实地82
5.4.4 定性与定量82
5.4.5 程式化与总结性82
5.4.6 用户数量83
5.5 选择合适的方法87
第二部分 起步
第6章 选择一种用户体验研究方法92
6.1 概述92
6.2 做研究计划92
6.2.1 为什么要做研究计划93
6.2.2 研究计划的组成93
6.2.3 研究计划样例96
6.2.4 获得允诺98
6.3 确定测试的时长和时间100
6.4 招募参与者100
6.4.1 确定参与者激励101
6.4.2 开发招募筛选器103
6.4.3 筛选器样例105
6.4.4 制作招募广告108
6.4.5 广告样例110
6.4.6 招募方法111
6.4.7 防止参与者失约117
6.4.8 招募国际参与者118
6.4.9 招募特殊群体119
6.4.10 线上服务119
6.4.11 共创120
6.5 追踪参与者120
6.5.1 纳税问题121
6.5.2 职业参与者121
6.5.3 建立一个观察名单122
6.6 创建协议123
6.7 预演你的研究活动124
6.7.1 视听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吗125
6.7.2 让指导语和问题更加明白125
6.7.3 检查错误或瑕疵125
6.7.4 练习125
6.7.5 谁应该参加125
6.8 本章小结126
第7章 用户调研活动127
7.1 概述127
7.2 邀请观察员128
7.3 欢迎参与者130
7.3.1 欢迎参与者参加实验室调研130
7.3.2 在实地欢迎参与者130
7.3.3 介绍调研130
7.3.4 同意的参与者131
7.3.5 提供奖励131
7.3.6 发展友好关系131
7.3.7 热身活动131
7.4 主持活动132
7.4.1 主持策略133
7.4.2 使用出
前言/序言
前 言此版本中的新内容:10年的发展历程自从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在10年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从对“可用性”的聚焦转变为对“用户体验”的聚焦。“可用性”是系统或用户界面(UI)的一种属性。它通常是指有效,高效,以及用户使用产品完成任务时的满意度。另一方面,“用户体验”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并且是人和产品之间的一种互动。用户体验包括“可用性”,以及一个用户可能遇到的关于产品的方方面面,从品牌、动效和音效设计到客户支持。它是关于产品或服务让用户感受如何的。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在工作职位(例如,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十年的可用性工程师到今天的用户体验研究员),以及专业组织上(例如,“可用性专业协会”在2012年把名字改为“用户体验专业协会”)。这一聚焦点的变化使得一个用户体验研究员(UER或UXR)必须进行超越UI层面的研究,而思考影响用户体验的全部元素。这个变化显著地体现在本书的新书名中,同时,你会看到这种变化体现在本书的很多细节上。
在专业上的另一个变化是敏捷开发流程,以及类似的轻量级的、迭代式的、围绕项目的研究方法的流行。创立于2001年,敏捷开发是一种跨功能团队合作开发的流程,理论上,团队需要每天在一起工作,紧密合作。持续性的客户或利益相关者参与已经确定成为敏捷开发的一部分,而敏捷开发还包括快速迭代式的开发要求,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很难结合用户研究。这使得使用早期的用户研究方法去调研用户需求变得寸步难行,因为现实情况中只允许相对较短的时间。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本书加入了关于提高与利益相关者和产品团队互动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的内容。
第三个变化是需要用户研究参与的日新月异的技术和环境。例如,10年前科幻小说中虚拟的产品,如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Google眼镜)、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日渐增多的复杂的消费级医疗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眼泪测量血糖的隐形眼镜),已经或即将变为现实。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可用性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可能会变少,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的使用环境。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不仅要了解用户是否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功能,它是否真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还需要知道用户在环境中使用这些设备的感受和反应。今天,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人们需要进行有效的、可信的和合乎伦理规则的研究来应对,这就变得非常有挑战性。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丰富了第3章的内容,更新了书中的场景例子,包含了更多关于在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用户研究的细节。
第四个变化是支持远程用户研究的工具种类在飞速增长。这种工具包括专门为方便用户研究人员工作创造的工具,以及使跨国访谈变得如同在用户研究人员本地进行一样简单的通用社交工具,如Skype或Google Hangouts。我们将在本书的相关章节中介绍这些工具,提供示例工具的链接,并对在研究中使用这些工具的利弊进行讨论。
本书除了针对用户体验研究在实际操作和专业方面的改变进行了调整外,还移除了两种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方法(即,期望和需求分析、小组任务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在第1版中没有涉及的方法,这些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了解用户(例如,社会情绪分析、经验取样法、日记法、众包等)。基于学生读者的反馈,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我们增加了第14章,用于介绍评估方法(即,启发式评估、认知走查、可用性测试、眼动追踪、快速迭代测试和评估、合意性测试、移动测试和直播实验等)。学生和教授告诉我们,他们喜欢本书第1版,但作为一般更实用的用户研究入门教材,书中应该增加关于评估产品可用性的章节。我们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有必要将本书的内容从用户需求研究方法进行扩展,从而涵盖用户研究的方方面面。我们同样增加了2.5节来讨论研究中可能遇到的特殊用户类型(例如,老年用户、孩子、残疾人等)。最后,本着现代化的原则,我们更新了所有的方法来反映对正确地、可靠地收集数据的方法的最新认识,同时更新了相应的参考文献。
为了让本书更容易使用,我们不再把数据分析方法归到附录中,而是将每一种详细的数据分析方法归入到每个相应的章节中。对于一些可以使用不止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用户研究方法,我们简要地列出了这些方法,并告诉读者可以到其他相关章节中查阅细节。我们希望这样可以提供一种更加愉悦、直接、独立的阅读体验。我们提升本书有用性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本书的各个章节提供了数据收集仪器、工具、表单、笔记样本的示例。我们希望这些例子和工具可以对用户体验研究领域的新人,或是在工作环境中不接触这类的例子的用户,给予更多的帮助。
最后,我们希望本书是有趣并具有很强实践性的。Abi Jones的卡通图片在文字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提供了令人愉悦的解读。在一些具有极高天赋的案例研究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更新了全部案例,并为这些方法提供了从软件开发到银行和医疗设备的各种情景中的实际操作示例。
如何使用本书我们将本书定位为全面的、易懂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