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贵州省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编制指南》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贵州省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建设,以标准化管理为出发点,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补齐水库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用管护、信息化等方面的短板,按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通过努力基本实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监管有力的水库运行管理新局面,并以水利信息化推动逐步实现水利现代化,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目录
第一册 管理手册
1 工程和管理设施情况 (3)
1.1 工程状况 (3)
1.2 注册登记 (6)
1.3 安全鉴定 (6)
1.4 管理范围和工程划界 (8)
1.5 管理设施基本情况 (11)
1.6 附件 (19)
2 单位概况 (20)
2.1 基本情况 (20)
2.2 职能与任务 (20)
2.3 岗位与职责 (21)
3 管理事项 (24)
3.1 安全管理类 (24)
3.2 运行管护类 (33)
3.3 综合管理类 (39)
3.4 “管理事项-岗位-部门-人员”对应表 (42)
第二册 制度手册
1 安全管理类 (47)
1.1 注册登记 (47)
1.2 安全鉴定 (47)
1.3 保护管理 (48)
1.4 应急管理 (53)
1.5 安全生产 (58)
2 运行管护类 (83)
2.1 工程检查 (83)
2.2 雨水情测报 (84)
2.3 安全监测 (85)
2.4 维修养护 (87)
2.5 调度运行 (90)
3 综合管理类 (95)
3.1 责任制 (95)
3.2 教育培训 (96)
3.3 档案管理. (99)
3.4 信息化管理 (101)
3.5 年度评价 (103)
第三册 操作手册
1 安全管理类 (107)
1.1 注册(变更)登记 (107)
1.2 保护管理 (110)
1.3 安全鉴定 (113)
1.4 应急管理 (115)
2 运行管护类 (128)
2.1 工程检查 (128)
2.2 雨水情测报 (132)
2.3 安全监测 (135)
2.4 维修养护 (140)
2.5 调度运用 (148)
3 综合管理类 (158)
3.1 培训教育 (158)
3.2 档案管理 (158)
3.3 信息化管理 (162)
3.4 年度评价 (163)
附表 (165)
附表1 xx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示例) (165)
附表2 水库工程管理事项划分参考表(示例) (166)
附表3 “管理事项-岗位-部门-人员”对应表(示例) (169)
附表4 记录表(示例) (170)
参考文献 (182)
前言/序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智慧化,构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工程运行标准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保障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保证工程效益充分发挥。结合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提出的“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四管”覆盖水库运行管理各个方面的系统性管理模式。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和贵州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贵州省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编制指南》。
本指南编制的目的是指导水库管理单位或管理责任主体编制水库工程标准化工作手册。本书以水库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和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要求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细化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标准,增加参考示例,标准化管理手册编制更加清晰明确,进一步提高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编制质量,对保证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指南适用于贵州省水库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工作手册编制,全书分为管理手册、制度手册操作手册三个分册。管理手册主要包括工程和管理设施情况、单位概况、管理事项等,制度手册操作手册涵盖安全管理类运行管护类和综合管理类等全部工作事项。
本指南的出版得到了贵州省科技厅项目“水工程安全”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黔科合平台KXJZ[2024]026)、“贵州国家重要饮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和水污染防治创新服务能力建设(黔科合服企[2024]016)”、贵州省水利厅科技项目课题“新时期贵州省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项目编号:KT202201)“贵州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情况评估研究(KT202203)”“典型岩溶河流-水库系统生物碳泵作用下碳增汇效应研究”(项目编号:KT202311)等课题的资助,特表示感谢!
由于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涉及因素众多,同时作者所掌握的资料和知识有限,指南中内容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请在使用过程中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王红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