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民法典》合同编实施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学说发展,并在借鉴国外合同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民法典制定进程中合同法与民法总则、物权法、侵权法之间的协调问题。
第一卷重新探讨了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上的请求权与其他的债权请求权的关系、合同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当代合同法的新发展、合同的相对性与利他合同以及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本书还深入研究了合同成立中的强制缔约、电子合同和缔约过失责任等问题,以及合同的形式、合同的条款和分类、合同内容的解释和合同的效力等重要问题。
精彩书摘
时光飞逝,星霜荏苒。拙著 《合同法研究》发行至今,已逾十四载。在此期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合同法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国编纂 《民法典》的合同规范提供了坚实基础。2020年 《民法典》 颁布后,我国进入民法典时代。从形式上看,《民法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单设合同编,包括三个分编(通则、典型合同、准合同), 共计526条,占《民法典》条文总数的40%以上;而且,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 《民法典》总则编的核心之所在,它主要发挥着调整合同关系的功能。这样看来, 可以说 “一部民法典,半部合同法”。从实质上看,《民法典》合同编有诸多创新,比如:合同编通则发挥了债法总则功能;合同编不仅调整合同关系,还调整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尤其是相比于《合同法》,《民法典》合同编规定了不少新 制度、新规则。据此,也可以说 “编纂民法典,创新合同法”。 合同规范在《民法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与实践需求是完全匹配的, 一组数字能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截至2024年8月19 日,全国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一共83036545件,其中合同纠纷案件共53135345 件,占民事案件总数的63.99%;在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总数为3493755件,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为2613260件,占据民事案件总数的74.8%。
可以说,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社会的百科全书、社会财富创造的法律保障、组织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贯彻好、实施好合同法,对于解决民事纠纷、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配合 《民法典》合同编的施行,统一裁判尺度,2023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的解释》(以下简称 “《合同编通则解释》”)在总结本土经验、借鉴域外制度和凝聚理论共识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解释与漏洞填补的科学方法,对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以及与之存在体系关联的规则进行细化和发展,呈现了许多亮点,彰显了本土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赞同。 以《民法典》编纂和施行为契机,我国学界对合同法基础理论和新型问题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合同法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在一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少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促使合同法知识不断创新、合同法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规则 (诸如未生效合同、 合同司法终止等)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亦为《合同编通则解释》等所采纳。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结合 《民法典》和《合同编通则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国司法裁判经验,对合同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系统研究,推进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为 《民法典》及《合同编通则解 释》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解释、适用提供理论参考。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对 《合同法研究》进行全面修订,以更好地展现我国合同立法和学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试读
时光飞逝,星霜荏苒。拙著 《合同法研究》发行至今,已逾十四载。在此期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合同法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国编纂 《民法典》的合同规范提供了坚实基础。2020年 《民法典》 颁布后,我国进入民法典时代。从形式上看,《民法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单设合同编,包括三个分编(通则、典型合同、准合同), 共计526条,占《民法典》条文总数的40%以上;而且,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 《民法典》总则编的核心之所在,它主要发挥着调整合同关系的功能。这样看来, 可以说 “一部民法典,半部合同法”。从实质上看,《民法典》合同编有诸多创新,比如:合同编通则发挥了债法总则功能;合同编不仅调整合同关系,还调整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尤其是相比于《合同法》,《民法典》合同编规定了不少新 制度、新规则。据此,也可以说 “编纂民法典,创新合同法”。 合同规范在《民法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与实践需求是完全匹配的, 一组数字能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截至2024年8月19 日,全国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一共83036545件,其中合同纠纷案件共53135345 件,占民事案件总数的63.99%;在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总数为3493755件,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为2613260件,占据民事案件总数的74.8%。
可以说,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社会的百科全书、社会财富创造的法律保障、组织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贯彻好、实施好合同法,对于解决民事纠纷、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配合 《民法典》合同编的施行,统一裁判尺度,2023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的解释》(以下简称 “《合同编通则解释》”)在总结本土经验、借鉴域外制度和凝聚理论共识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解释与漏洞填补的科学方法,对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以及与之存在体系关联的规则进行细化和发展,呈现了许多亮点,彰显了本土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赞同。 以《民法典》编纂和施行为契机,我国学界对合同法基础理论和新型问题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合同法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在一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少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促使合同法知识不断创新、合同法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规则 (诸如未生效合同、 合同司法终止等)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亦为《合同编通则解释》等所采纳。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结合 《民法典》和《合同编通则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国司法裁判经验,对合同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系统研究,推进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为 《民法典》及《合同编通则解 释》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解释、适用提供理论参考。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对 《合同法研究》进行全面修订,以更好地展现我国合同立法和学理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