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当前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任务正发生重大转折。任务内容已经从“促使国有企业尽快成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事主体”转型为“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然而,现有法律调控模式已无法充分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需求。例如,如何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实现国有企业日益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如何平衡国有企业经营自主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紧张关系?基于此,本书将探讨现有国有企业法律调控理念与模式的转型,以更好地回应新时代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目录
导论 国有企业法律调控的转型
第一章 国有企业法律调控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产权模糊:1993年之前的改革
一、 放权让利(1978—1983)与物权模式
二、 放权让利(1984—1992)与债权模式
第二节 产权清晰:1993年之后的改革
一、 制度创新(1993—2012)
二、 深化改革(2013—今)
第二章 国有企业法律调控的现实图景
第一节 现状描摹
一、 背景概述
二、 理念塑造
三、 运行机制
第二节 问题分析
一、 不清晰的概念界定
二、 不明确的法律属性
三、 不融贯的法律体系
第三章 国有企业法律调控的理念转型
第一节 新的框架:行政组织私法化
一、 理论框架
二、 实践应用
第二节 传统理念:形式主义的谬误
一、 理念概述
二、 谬误分析
第三节 理念革新:功能主义的路径
一、 调控理念转型
二、 国企概念重塑
三、 国企属性重塑
第四章 国有企业法律调控的体系转型
第一节 难题之一:规范识别的困境
一、 理论区分
二、 现实差异
三、 区分标准
四、 中国现状
第二节 难题之二:规范适用的困境
一、 私法行政的规范适用
二、 行政形式选择自由论
第三节 传统方案:主要内容与局限
一、 行政私法及其局限
二、 行政公司法及其局限
第四节 新的框架:公法与私法交互
一、 行政法学的转型
二、 公私法交互支持
第五章 国有企业法律调控的制度转型
第一节 政府与国有企业
一、 尴尬的国资委
二、 调控任务转型
三、 调控手段转型
第二节 市场与国有企业
一、 尴尬的竞争法
二、 调控任务转型
三、 调控手段转型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