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目录
**章 绪论 001
**节 法医物证 001
第二节 法医物证鉴定的任务与技术 002
第三节 法医物证的司法鉴定 005
第二章 个体识别 007
**节 回顾与展望 007
第二节 生物检材的发现与收集 010
第三节 个体识别基本理论 016
第四节 微量与降解生物检材的个体识别 025
第五节 典型案例点评 042
第三章 亲子鉴定 051
**节 亲子鉴定回顾与展望 051
第二节 亲子鉴定基本原理 052
第三节 亲子鉴定标准 059
第四节 亲子鉴定中特殊情形 067
第五节 典型案例点评 072
第四章 亲缘鉴定 077
**节 现状与展望 077
第二节 基本理论 078
第三节 全同胞关系鉴定 084
第四节 半同胞关系鉴定 089
第五节 祖孙关系鉴定 096
第六节 同卵双生子鉴定 103
第七节 其他亲缘关系鉴定 107
第八节 典型案例点评 109
第五章 生物检材种属和组织来源鉴定 117
**节 回顾与展望 117
第二节 基本理论 118
第三节 血痕检验 121
第四节 精液斑检验 131
第五节 体液斑来源鉴定 137
第六节 典型案例点评 144
第六章 生物检材来源生物地理溯源 151
**节 基本概念与理论 151
第二节 生物检材来源生物地理溯源分子遗传标记 155
第三节 检测分析平台 157
第四节 生物检材来源生物地理溯源数据分析 161
第五节 人工智能算法在生物地理溯源中的应用 167
第六节 生物检材来源生物地理溯源研究实例 171
第七章 生物检材来源个体表型推断 193
**节 回顾与展望 193
第二节 面部特征推断 197
第三节 色素特征推断 201
第四节 身高推断 202
第五节 典型案例点评 203
第八章 生物检材来源个体年龄推断 207
**节 年龄相关生物标记 207
第二节 DNA甲基化与个体年龄推断 211
第九章 与非人源生物检材相关的其他法医物证鉴定 233
**节 与非人源生物检材相关的法医学研究及应用概述 233
第二节 生物检材的种属鉴定 234
第三节 非人源生物检材的个体识别 239
第四节 昆虫DNA物证鉴定 240
第五节 昆虫体内人源DNA的分子鉴定 243
第六节 典型案例 244
第十章 法医物证鉴定能力验证典型错误解析 254
**节 三联体亲子鉴定能力验证 254
第二节 二联体亲子鉴定能力验证 291
第三节 个体识别能力验证(血斑和唾液斑) 315
第四节 个体识别能力验证(血斑和精斑) 323
第五节 亲缘鉴定能力验证(全同胞) 339
第六节 亲缘鉴定能力验证(祖孙) 356
第十一章 法医物证鉴定质量控制 369
**节 法医物证实验室管理 369
第二节 法医物证实验室污染防控 373
第三节 法医物证实验室标准品DNA使用与管理 378
第十二章 法医物证鉴定标准化 380
**节 基本理论 380
第二节 法医物证鉴定标准综述 381
第三节 法医物证鉴定标准管理和使用 388
第四节 法医物证鉴定标准展望 389
目录
**章绪论
法医物证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法医物证学的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各类生物检材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法医物证鉴定包括个体识别、三联体亲子关系鉴定、二联体亲子关系鉴定、亲缘关系鉴定、生物检材种属和组织来源鉴定、生物检材来源生物地理溯源、生物检材来源个体表型推断、生物检材来源个体年龄推断以及与非人源生物检材相关的其他法医物证鉴定等。
法医物证鉴定适用范围广泛,不仅可应用在各种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案件中,也可应用在各种非诉讼事件中,如重大灾难事故遇难者遗骸的鉴定。
法医物证学是因法律的需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随着该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法医物证鉴定技术日臻完善,理论知识日趋丰富,解决鉴定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平台的STR分析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法医物证鉴定手段,但是新一代测序技术以及微单倍型、RNA等新技术新型遗传标记也已经被逐渐认可并开始应用。十多年来,法医物证鉴定的标准体系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逐步覆盖了法医物证鉴定的方方面面。
目前,国内外对于法医物证学科的命名尚未得到共识。国外称为法医血清学(Forensic Serology)、法医血型血清学(Forensic Blood Group Serology)、法医血液遗传学(Forensic Hematogenetics)、法医遗传学(Forensic Genetics)及法医生物学(Forensic Biology),而我国法医专业目录则定名为法医物证学。
**节法医物证
法医物证学研究的对象是与案件有关的生物物证,通常称为法医物证。法医物证以生物成分和其特性来证明案件事实,通常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唾液、鼻涕、尿液、羊水及其斑痕,毛发、指甲、骨骼和牙齿等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及其碎块,以及非人源生物检材等。如上所述,法医物证往往需要借助检验与鉴定来发现上述生物物证与案件事实的联系,因此在检验之前,它们常被称为法医物证检材。
一、法医物证的特点
1.法医物证的稳定性受环境条件影响
案件过程的多样性和犯罪现场的复杂性使法医物证检材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法医物证的检验与鉴定即使对一个非常有经验的鉴定人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以血液为例,血液一旦从身体流出,便迅速开始变质。死亡意味着生命活动停止,尸体内部的变质即刻开始,尸体中的血液也同时经历不可逆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由于温暖和潮湿的环境而加速。鉴定人不能预测血痕被收集前所经历的环境条件与时间,也难以控制血痕从收集到送达实验室的整个过程中的保存条件。血痕收集自现场,现场也可能有类似血痕的其他生物性斑痕,在没有进行实验分析之前,鉴定人甚至不知道检材是否是血痕。因此,法医物证检材不同于临床实验室使用的医学样本,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环境条件的作用使其具有某些不确定性。法医物证学的重点之一,正是针对法医物证检材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分析策略,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减少不确定性,实现对生物物证的鉴定。
2.法医物证属于“科学证据”
法医物证鉴定对科学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法医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来完成,法医物证鉴定意见与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的信息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解读。例如,对于血痕分析,无论是血型鉴定还是DNA分型均必须在法医物证专业实验室进行,有严格的操作管理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于鉴定意见的解释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理论。因此,法医物证属于“科学证据”的范畴。
二、法医物证的意义
在案件调查和审判中,法医物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法医物证是侦破刑事案件的向导
刑事案件中,特别是在凶杀、抢劫、盗窃、殴斗、强奸等案件中,常会出现人身伤害与死亡。由于个体与个体间,或个体与环境物品间发生接触,常遗留有血液、毛发、皮肤、指甲、牙齿、精液或唾液等,这些法医物证检材通常细小而且分布范围广,罪犯很难彻底将其毁掉。侦破工作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法医物证收集开始,并经分析鉴定,能为侦查提供线索,是侦破刑事案件的向导。
2.法医物证是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
案件是过去发生的事件,办案人员无法直接感知那些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只能通过各种证据来查明或“重建”案件事实。在许多案件中,法医物证都是这种“案件重建”的主要依据。它能帮助办案人员查明案件的性质,发案的时间和地点、过程和原因,以及案件中涉及的人和物。以事实为依据的法律原则,包含了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及其鉴定意见对重建案件事实的重要作用。
3.法医物证是审查其他证据的手段
法医物证属于“科学证据”。法医物证的证据价值是经过严密的科学检验所确认的,具有高度客观性和可靠性,被誉为“无声的证人”。美国学者赫伯特?麦克唐奈曾经形象地指出:“物证不怕恫吓
前言/序言
法医物证鉴定人、鉴定助理、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