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章绪论001
第一节研究背景001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003
第三节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现状005
第四节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现状分析007
第五节本书主要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018
第二章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021
第一节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021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026
第三节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029
第三章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032
第一节绿色供应链模型032
第二节利益相关者相关研究033
第三节绿色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分析036
第四节绿色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参与和协调050
第五节利益相关者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058
第六节绿色供应链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博弈研究062
企业绩效视阈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研究
目录
第四章绿色供应链研究模型、协调机制与动力机制073
第一节绿色供应链研究模型073
第二节绿色供应链协调机制076
第三节绿色供应链动力机制078
第四节大数据时代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084
第五章企业环境行为消费者感知评价响应模型088
第一节消费者视域下企业环境行为研究缘起088
第二节企业环境行为消费者感知评价响应模型的构建与分析090
第三节提高消费者企业环境行为积极响应的对策115
第六章低碳供应链实施的影响因素118
第一节低碳供应链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118
第二节低碳供应链实施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20
第三节低碳供应链实施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论133
第四节企业低碳行为的提升措施134
第七章绿色供应链实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139
第一节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39
第二节绿色供应链实践与企业经营绩效研究模型构建140
第三节绿色供应链实践与企业经营绩效实证分析146
第四节绿色供应链实践与企业经营绩效研究的结论与启示155
第八章低碳经济压力与供应链企业绩效的关系157
第一节低碳经济压力与供应链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缘起157
第二节低碳经济压力与供应链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设计158
第三节低碳经济压力与供应链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163
第四节低碳经济压力与供应链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结论与展望172
第九章制度压力视角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174
第一节制度压力、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缘起174
第二节制度压力、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方案设计175
第三节制度压力、绿色供应链实践与企业绩效实证分析183
第四节制度压力、绿色供应链实践与企业绩效研究结果191
参考文献193
精彩书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引了全新的方向。与传统生产力对比,新质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驱动、发展质量高和产业链条新等显著特征,是由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创新性的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出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极为强大的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呈现出数字化和绿色化等时代特征。
工业时代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在加工、燃烧、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造成不可逆的环境损失,严重影响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为应对这一问题,世界主要国家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控制累积排放量而努力,诸多国家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随着经济与工业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迈入了以绿色化、生态化为主旋律的发展时代。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国家明确提出了优化结构、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加快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战略。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应对当前环境形势的举措备受关注。近年来,学者普遍认为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创新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和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企业往往注重的是单一要素的生产率。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企业开始关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通过精细化管理、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企业能够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等多种要素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各类先进生产技术的逐步应用,*终将形成全新的产品、生产资料、零部件和原材料,人类可以利用的生产要素的范围极大地拓展,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发展质量发生重大变革,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基于此,本书从多个维度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具体来看,第一章从整体上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章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及其与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的关联,从多个视角审视了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第三章聚焦于绿色供应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参与程度和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利益主体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影响。第四章整合并构建了绿色供应链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协调策略与动力机制,并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与挑战。第五章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环境行为的消费者感知评价响应机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消费者对企业环境行为的感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消费者积极响应的对策。第六章深入剖析了绿色供应链实施的各类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不同因素对低碳供应链实施的具体影响,并从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层面提出了具体措施。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探讨了绿色供应链实践、低碳经济压力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通过构建研究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第九章从制度压力的视角出发,以汽车行业为例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制度压力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和企业绩效的作用。
本书由张劲松拟定篇章结构并统筹全书撰写工作,在朱则、易旋、沈洁、闫明浩、熊青、王沁昀等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张劲松、何东辰和易旋共同负责完善、修改以及统稿工作。其中,张劲松负责第一、四、七章,何东辰负责第二、三、六章,易旋负责第五、八、九章。在书稿撰写方面,除三位主要作者外,朱则参与撰写第五章文本,沈洁参与撰写第七章文本,闫明浩参与撰写第八章文本,王沁昀参与撰写第九章文本。本书的出版获得了中南民族大学拔尖研究生科研项目“企业绩效视阈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研究”(3212025yjshq046)资助。另外,本书的出版获得了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和中南民族大学“大数据赋能管理决策与创新”学术团队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研究生舒双捷、钱婧琳、蔡铭涛、肖婧怡和马梦如也参与了本书的整理工作,感谢他们付出的辛苦努力。
本书建立在大量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没有他们深入细致的研究,本书难以取得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新进展。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本书可能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赐教,欢迎批评指正。
2025年6月
于中南民族大学
精彩书摘
张劲松,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人,*一流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负责人。分别于1993年、2000年和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4月~2009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2010年10月~2014年6月任管理学院副院长,2014年7月~2023年7月任管理学院院长。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数智赋能乡村振兴、社会经济系统风险监测预警、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3项;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多项*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目录
无
试读
张劲松,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人,*一流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负责人。分别于1993年、2000年和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4月~2009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2010年10月~2014年6月任管理学院副院长,2014年7月~2023年7月任管理学院院长。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数智赋能乡村振兴、社会经济系统风险监测预警、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3项;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多项*或省部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