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环食药知案件侦办手册》是一部针对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及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案件侦办的实务参考书。全书围绕环食药知犯罪案件的侦办流程、罪名解析、类案侦办、典型案例以及非法涉案物质认定等内容,结合最新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操作指南。
书中首先概述了环食药知犯罪案件侦办的实务流程,包括线索挖掘与筛查、案件经营、收网抓捕、证据固定及审讯突破等关键环节,强调了多部门协作与技术手段的应用。其次,详细梳理了环食药知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38种罪名,逐一分析其犯罪构成要件、侦办要点及法律适用,为执法实践中疑难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外,《环食药知案件侦办手册》还收录了环食药领域常见的非法涉案物质认定标准,并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类案侦办的经验与技巧。典型案例汇编部分则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展示了办案过程中的法律适用与战术策略,为执法人员提供了直观的学习素材。
《环食药知案件侦办手册》编写团队结合实务经验与理论研究,注重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的结合,力求弥合行政执法与刑事侦查之间的衔接问题,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的工具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吸收了最新的司法解释内容,确保了内容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总体而言,《环食药知案件侦办手册》旨在为环食药侦执法部门提供专业的办案参考,助力提升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与水平,是相关领域执法人员不可多得的案头书。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环食药知犯罪案件侦办实务概述
第一节 案件来源
一、线索挖掘
案件线索是发现犯罪行为、打击犯罪的前提条件,只有掌握足够多的涉案线索,侦查工作才能处于主动地位,才能通过挖掘线索后的经营更好地侦办案件。环食药侦部门应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在总结环食药领域犯罪特点的基础上,重视案件线索收集工作。通过建立常态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机制,树立“溯源头、捣窝点、摧网络”的工作理念,在“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和群众发动”的工作格局下,发挥各警种的协调联动和派出所的支撑作用,在线索挖掘上下狠功夫。不断优化“线索上提、案件下移、合成作战”的环食药案件侦办模式,持续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环食药侦工作模式。
综合来看,现阶段的线索收集渠道主要有:
(一)行政部门通报或移交
1.情况通报、信息共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省市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的不定期通报(详见相关部门网站主页)。
2.线索通报、案件移交。从部门分工来看,线索通报、案件移交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市场监督管理、环保、药监、海关、农业、林业、疾控等。行政部门移交案件需包含如下文书:《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以及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二)领导批示、上级交办、外地协查、集群战役
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对环食药侦领域批示、交办的密件线索,以及外地通过协查公函、发起的集群战役中移交的案件线索等。
(三)日常工作及自侦过程中主动发现
日常工作中,通过结合其他工作,主动发现案件线索,如明察暗访(当地的卖场、保健品商店等实体店)、集中行动、网络巡查(电商、微信群、微商等线上渠道)、信息研判、秘密力量等。
(四)群众举报
接群众举报、样品送检、投诉、质疑等发现的线索。
(五)来信来访、媒体曝光
通过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接待日等线上线下渠道收集的群众、人大代表等来信来访,以及新闻媒体、自媒体等报道反映的案件线索等。
(六)线上电商平台线索发掘
较常见的电商平台有:淘宝、京东、拼多多、微商、快手、抖音、闲鱼、小红书等。线上线索发掘的主要流程和环节有:可疑商品和商家的摸排、隐蔽取证、证据分析和定性、店铺评价分析、用户反馈和投诉、网上资金流转等多个环节,其主要流程如图1-1所示:
以具有代表性的网店热销补肾壮阳类保健食品为例,搜索关键词时,应重点关注“延时、威猛、刚硬、补肾、鹿鞭、抗疲劳”等字样。如用户评论中含有“效果好”“x生活和谐”“老婆满意”“透支身体”等药效夸张且具有可疑不良反应的词汇,可以把此类产品定义为可疑目标。然后以体弱、亏虚人群的身份与卖家联系,获得卖家的信任后咨询药效、用量、产品产地等有效信息,购买产品前采取保存、收藏、另存为网页、截屏拍照等方法固定证据,收到产品后送到快检实验室进行检测。
二、线索筛查
通过快检技术、实验室筛查等手段,对群众举报或者主动侦查的样品进行筛检,根据筛检结果,确定办案方向。
……
目录
第一章 环食药知犯罪案件侦办实务概述 1
第一节 案件来源 1
一、线索挖掘 1
二、线索筛查 2
三、确证结果 3
第二节 案件经营 3
一、分析研判 3
二、工作手段 4
第三节 收网抓捕 5
一、制定行动方案 5
二、制作犯罪网络结构图、审讯笔录提纲 5
三、做好“软、硬件”准备 5
四、实施现场抓捕 5
五、24小时内审讯突破 6
第四节 案件侦办 6
一、明确人员结构,确保主要犯落网 8
二、完善证据链,做好证据固定 8
三、冻结涉案资金,及时挽回损失 9
第五节 调查取证的基本要求——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为例 9
一、查明犯罪主体信息 9
二、开展讯问工作 9
三、收集证人证言 9
四、询问被害人 10
五、开展勘验、检查或搜查 10
六、做好书证收集 10
七、进行鉴定和估价 10
八、现场勘查取证要求 11
第二章 环食药知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38种罪名 13
第一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14
一、污染环境罪 14
二、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21
三、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23
四、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25
五、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27
六、非法狩猎罪 31
七、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 32
八、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33
九、破坏自然保护地罪 36
十、非法采矿罪 37
十一、破坏性采矿罪 42
十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43
十三、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 44
十四、盗伐林木罪 45
十五、滥伐林木罪 48
十六、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51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52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52
二、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 56
三、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 62
四、妨害药品管理罪 65
五、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68
六、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74
七、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80
八、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83
九、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 85
十、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 88
第三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90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 90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95
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101
四、假冒专利罪 105
五、侵犯著作权罪 108
六、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116
七、侵犯商业秘密罪 118
八、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 126
第四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128
一、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 128
二、非法采集人类遗传资源、走私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罪 129
三、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 130
四、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 131
第三章 环食药领域常见非法涉案物质认定 133
第四章 环食药类案侦办参考 470
第五章 环食药知典型案例汇编 518
附录 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703
试读
第一章 环食药知犯罪案件侦办实务概述
第一节 案件来源
一、线索挖掘
案件线索是发现犯罪行为、打击犯罪的前提条件,只有掌握足够多的涉案线索,侦查工作才能处于主动地位,才能通过挖掘线索后的经营更好地侦办案件。环食药侦部门应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在总结环食药领域犯罪特点的基础上,重视案件线索收集工作。通过建立常态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机制,树立“溯源头、捣窝点、摧网络”的工作理念,在“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和群众发动”的工作格局下,发挥各警种的协调联动和派出所的支撑作用,在线索挖掘上下狠功夫。不断优化“线索上提、案件下移、合成作战”的环食药案件侦办模式,持续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环食药侦工作模式。
综合来看,现阶段的线索收集渠道主要有:
(一)行政部门通报或移交
1.情况通报、信息共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省市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的不定期通报(详见相关部门网站主页)。
2.线索通报、案件移交。从部门分工来看,线索通报、案件移交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市场监督管理、环保、药监、海关、农业、林业、疾控等。行政部门移交案件需包含如下文书:《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以及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二)领导批示、上级交办、外地协查、集群战役
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对环食药侦领域批示、交办的密件线索,以及外地通过协查公函、发起的集群战役中移交的案件线索等。
(三)日常工作及自侦过程中主动发现
日常工作中,通过结合其他工作,主动发现案件线索,如明察暗访(当地的卖场、保健品商店等实体店)、集中行动、网络巡查(电商、微信群、微商等线上渠道)、信息研判、秘密力量等。
(四)群众举报
接群众举报、样品送检、投诉、质疑等发现的线索。
(五)来信来访、媒体曝光
通过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接待日等线上线下渠道收集的群众、人大代表等来信来访,以及新闻媒体、自媒体等报道反映的案件线索等。
(六)线上电商平台线索发掘
较常见的电商平台有:淘宝、京东、拼多多、微商、快手、抖音、闲鱼、小红书等。线上线索发掘的主要流程和环节有:可疑商品和商家的摸排、隐蔽取证、证据分析和定性、店铺评价分析、用户反馈和投诉、网上资金流转等多个环节,其主要流程如图1-1所示:
以具有代表性的网店热销补肾壮阳类保健食品为例,搜索关键词时,应重点关注“延时、威猛、刚硬、补肾、鹿鞭、抗疲劳”等字样。如用户评论中含有“效果好”“x生活和谐”“老婆满意”“透支身体”等药效夸张且具有可疑不良反应的词汇,可以把此类产品定义为可疑目标。然后以体弱、亏虚人群的身份与卖家联系,获得卖家的信任后咨询药效、用量、产品产地等有效信息,购买产品前采取保存、收藏、另存为网页、截屏拍照等方法固定证据,收到产品后送到快检实验室进行检测。
二、线索筛查
通过快检技术、实验室筛查等手段,对群众举报或者主动侦查的样品进行筛检,根据筛检结果,确定办案方向。
……
前言/序言
打击治理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及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经济有序运转和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环境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19年,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公安部整合了治安、经侦、森林公安等部门的相关职能力量,组建了打击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的专门业务局。随后,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及地市公安机关在原有队伍基础上,相继成立了环食药侦总队、支队。
近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的环食药和知识产权犯罪侦查部门紧紧围绕公安工作现代化主题主线,坚持结果导向、突出实战需求,针对新警种实际,探索、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工作模式,大力推进机构力量、情报支撑、执法制度、侦查技术、装备保障、培训工作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公安环食药和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工作的“四梁八柱”,有力推动了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为进一步服务环食药侦实战,提高全国环食药警守护绿水青山、保障民生安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本人牵头组织编写了这本《环食药知案件侦办手册》。
本书在编写中,坚持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前瞻性为原则,旨在立足环食药侦公安实践,弥合一线执法办案过程中行政规范与刑事规范、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间的鸿沟,为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治理中的行政执法、刑事侦查、刑事司法、行刑衔接、检测鉴定、技法衔接等各环节提供办案参考。在内容方面,本书主要围绕环食药知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38种罪名,阐释办案实务、剖析犯罪构成、提供常见类案并节选典型案例。同时,对侦办此类案件时常用的非法添加物及危害参考、食品“黑名单”、衍生物认定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进行整理,力求为案件侦办提供理实兼备的案头书。在章节编排方面,本书涵括了办案实务概述、38种管辖罪名的理解与适用、类案侦办参考、典型案例遴选与解析、环食药领域常见非法添加物质的认定、常用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等。此外,本书及时跟进规范修订动态,吸收了《关于办理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5〕7号)、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5〕5号)等内容,以飨读者。
本书的法律内容部分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负责编撰,技术内容部分由普拉瑞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负责编撰。因环食药知案件涉及领域广、内容多、专业性强,在初版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业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在再版中认真吸收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修改完善,力争让本书成为环食药和知识产权安全领域一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人员高度认可的必备工具书。
李春雷
公安部“公安食药环科技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主任
2024年10月于公大科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