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们确实被赋予了这样的能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我们自己。” 威拉德·范·奥曼·奎因(1908—2000)以对苏格兰诗人彭斯的两行著名诗句的改写,开启了他对自己生命中的时光的讲述。从20世纪初他在俄亥俄的阿克伦出生开始,奎因带我们穿越了超过3/4世纪的时间和10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他对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密切观察。他以一种既饱含深情又朴实无华的笔调,对他那漫长的、五光十色的、富有成就的一生,做了栩栩如生的叙述,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酷爱探索未知事物的人,一个善于从生活和探索中找到乐趣的人。这本书主要是面向非哲学专业的读者的,但奎因仍然用了1/5的篇幅来谈他的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轻松略过)。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亲密地一窥他那些既具开创性又有争议的哲学、逻辑和语言理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并且可以听到他对同时代著名哲学家的温暖而幽默的评论。另外,他在书中也会发表一些关于人生的哲学感悟,但用的是一种平易近人而又略带诙谐的风格。总的来说,《我生命中的时光》不只是一部学术自传,更是一个哲学家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领悟:开放的心胸、严谨的思维和对未知事物的永恒热情。
目录
序
1. 出生之初
2. 近亲
3. 精神生活
4. 眼界渐宽
5. 青春事业
6. 在果园路的生活
7. 高中
8. 文明生活
9. 大一
10. 大二和大三
11. 西大荒
12. 欧洲及以后
13. 迁居
14. 研究生学业
15. 谢尔登研究员
16. 维也纳
17. 布拉格及以后
18. 华沙及以后
19. 象牙塔中人
20. 双重柱石
21. 学者学会任满
22. 大学讲师
23. 在亚速尔岛
24. 仍然是大学讲师
25. 《数理逻辑》
26. 终身教席
27. 深入墨西哥
28. 飞往里约
29. 巴西大都市
30. 《新逻辑的含义》和官僚们
31. 在另一侧的上空
32. 海军上尉
33. 生活剧变
34. 恢复教学和著述
35. 充满成就感的一年
36. 详探墨西哥
37. 中美洲及返程
38. 兰德公司、富布赖特和欧洲
39. 重回家庭
40. 三临塔斯科及以后
41. 就任牛津伊斯曼教授
42. 米迦勒学期和摩洛哥
43. 希拉里和三一学期
44. 穿梭于英国和欧洲大陆
45. 国内两年
46. 安第斯山脉
47.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罗约蒙会议
48. 儿童发展
49. 墨西哥和斯坦福
50. 西南太平洋
51. 日本
52. 韩国、阿拉斯加和欧洲
53. 在家四年
54. 六人行
55. 又见意大利
56. 重游希腊
57. 埃及
58. 坐船在沿海地区旅行
59. 米德尔敦、伦敦、圣马丁
60. 俄亥俄、加拿大、纽约
61. 意大利、达尔马提亚、维也纳
62. 哈佛致郁,巴黎治愈
63. 北欧地区
64. 埃塞俄比亚
65. 肯尼亚
66. 继续非洲之旅
67. 旅岛之年
68. 点滴纪事(1970—1973)
69. 萨维尔研究员
70. 伊比利亚、托斯卡纳、波斯
71. 美国和贝拉焦
72. 国内和美国以南
73. 耶路撒冷及之后
74. 瑞典、俄罗斯、英国
75. 最后一课
76. 退休和自由
77. 更多法语讲座
78. 美国、瑞典、冰岛
79. 南非
80. 德国和墨西哥
81. 埃及和欧洲
82. 印度
83. 现今
本人作品目录
索引
主词条汉英对照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