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何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绩效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重要难题。本书立足于技术、人才与组织变革三大视角,系统探讨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效能的路径与机制。首先,梳理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其现实发展状况、时代价值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其次,分别从技术赋能、人才驱动与组织优化三个维度,探讨提升绩效的策略与实践模式,强调数字化、电子商务技术导入,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创新。特别聚焦资源匮乏型村庄的典型困境与发展痛点,提出差异化的绩效提升路径。全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思路与现实对策。
本书适合高校与科研机构研究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等参考学习。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 001
第一节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 00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观点 / 002
二、列宁和斯大林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观点 / 007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观点 / 009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践历程 / 019
一、乡镇企业崛起阶段(1985—2002年) / 019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阶段(2003—2012年) / 023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 024
第二章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时代价值与主要困境 / 028
第一节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 028
一、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 / 029
二、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收入结构分析 / 046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时代价值 / 050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器 / 050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 051
三、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 / 052
四、巩固和增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的重要支撑 / 052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053
一、信息不对称与销售渠道受限 / 053
二、人才存在短板 / 054
三、组织制度需要优化 / 055
第三章 数字技术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吗?——基于电子商务视角 / 057
第一节 引言 / 057
第二节 理论分析 / 060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模型设计 / 062
一、数据来源 / 062
二、研究设计 / 064
三、变量设计 / 066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069
一、基准结果分析 / 069
二、稳健性检验 / 070
三、区域空间异质性作用检验 / 073
第五节 影响机制和调节效应检验 / 074
一、影响机制检验 / 075
二、村干部素质能力的调节效应分析 / 076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077
第四章 人才引进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吗?——基于大学生村官视角 / 079
第一节 引言 / 080
第二节 政策背景与理论分析 / 082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 / 082
二、理论与检验假设 / 083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模型设计 / 086
一、数据来源 / 086
二、变量设计 / 088
三、模型设计 / 094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096
一、基准结果分析 / 096
二、稳健性检验 / 099
第五节 影响机制和制约因素分析 / 104
一、影响机制分析 / 104
二、制约因素分析 / 106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108
第五章组织变革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吗?——基于“两委兼任”视角 / 110
第一节 引言 / 111
第二节 政策背景与理论分析 / 113
一、政策背景 / 113
二、影响机制与研究假设 / 115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116
一、数据来源 / 116
二、变量设计 / 118
三、模型设计 / 121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121
一、基准结果与稳健性分析 / 121
二、内生性问题处理 / 124
三、稳健性检验 / 125
第五节 制约因素和影响机制分析 / 126
一、制约因素分析 / 126
二、影响机制分析 / 129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131
第六章 组织变革能促进资源匮乏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吗?——基于组织治理水平视角 / 134
第一节 引言 / 134
第二节 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水平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136
一、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水平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136
二、评价体系权重测算 / 140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142
一、数据来源 / 142
二、模型设计 / 143
三、指标设计 / 143
第四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水平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 145
第五节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理论重构与路径分析 / 147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理论重构 / 147
二、组织治理水平提升的具体路径分析 / 150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155
参考文献/ 156
附录 /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