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性的特点。
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在本书中表达了对人性的弱点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看法。
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进而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每个人都有弱点,而弱点不等于缺点——让弱点变成优点,这正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本书案例丰富、干货满满,非常适合对人际关系、人性、沟通技巧、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通过阅读本书,大家会找到正确的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目录
第一章 所有人都逃不开的人性弱点
人类有思想就会有弱点
求生存:活着才是硬道理
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求快乐:人人向往快意人生
第二章 人类何以有弱点
生命有限而求长生
物质有限而谋利益
本能需求而逐快乐
因为有理想,所以有弱点
第三章 对弱点的攻击贯穿人类历史
神权时代,利用神鬼让人敬畏
君权时代,利用纪律让人服从
民权时代,利用观念限制自由
网络时代,利用媒体渲染弱点
第四章 向错走,弱点会成为缺点
有钱时想自己,无钱时想他人
得意时爱炫耀,失意时常诉苦
位尊时耻闻过,位卑时善讨好
势强时欺侮人,势弱时很隐忍
体健时不爱惜,体衰时依赖人
年轻时显聪明,年老时逞固执
前进时得罪人,后退时不助人
为主时立威严,附从时爱逢迎
施舍时很小气,受益后易忘记
有理时不饶人,犯错时常辩解
选择错误的策略,不乏自圆其说的理由
第五章 向对走,弱点会成为优点
有钱时想他人,无钱时想自己
得意时不炫耀,失意时不诉苦
位尊时不狂妄,位卑时不讨好
势强时多助人,势弱时懂自持
体健时会爱惜,体衰时多锻炼
年轻时较谦恭,年老时不固执
前进时想退路,后退时能助人
为主时不苛刻,附从时不逢迎
施舍时能舍得,受益后会感谢
有理时能恕人,犯错时懂坦诚
选择正确的策略,依据更加充分
人类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目标选择策略
第六章 暴露弱点,还是隐藏弱点
隐藏弱点有大智慧
合理示弱有大好处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具体做法
人与人的人性弱点是相近的
利用人性的弱点要适度
了解人性的弱点,掌握自己的命运
前言/序言
人性与习惯并不相同
人性与习惯,我们不仅需要明确区分,还需要分别了解清楚。人的习惯,并不能代表人性。比如,很多人喜欢讨价还价,这仅是一种习惯,而非人性。如果有一天,大家不喜欢讨价还价这种行为了,就不会讨价还价了。
见面的形式,无论是握手、拥抱,还是亲吻,都只能算是习惯,与人性无关。比如,人和人见面时要不要向对方微笑?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立刻喜欢上自己?到底是说“请将……”更好,还是使用激将法更有效?这些都不是人性问题。
人类的习惯具有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由于风土人情有差异,会分别形成各自约定俗成的习惯,各有特色。
那么,什么才是人性呢?
怕死、贪生是人性,因为不管种族、肤色、语言、文字、居住环境有多大的不同,提到死,大家都会感到相当害怕。当然,有时候,某些人会视死如归,那属于舍生取义,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出现的,并非人人、时时能做到。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人类共同的本性当作人性。
虽然人性是相近的,但是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情况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以致养成的习惯各不相同,有时甚至相去甚远。
人性的弱点,说起来,最重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人都要求生存。
人人都要求生存,因此,大家的弱点相近,只不过求生存的方式不一样,各自的习惯相去甚远。
以求生存这个弱点为原点,逐渐衍生出怕死、贪生、只顾自己。
顾自己顾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自私。
如果说求生存是人性的第一个弱点,那么,自私便是人性的第二个弱点。自私的表现以贪利、贪名为代表,贪利、贪名的结果,大多为贪图享受。
贪图享受到一定程度,就会过于追求个人的快乐,因此,求快乐成为人性的第三个弱点。求快乐以刺激、争夺和征占为典型表现,导致各种明争暗斗的花样层出不穷,令人苦恼不堪。
人性的弱点并不等于人性的缺点,因为求生存、自私和求快乐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几乎所有企图心都建立在求生存、自私和求快乐的基础上,可以说,只要确保在合理的范围内,求生存、自私和求快乐不仅没有坏处,还有好处。
接受人性的弱点,若是策略正确,弱点会成为优点。
策略的选择和应用非常重要。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一方面主张不要存心加以利用,以免造成害人的后果,同时害了自己;另一方面主张不要完全防备别人借助我们的弱点与我们相处,以免丧失机会,永远建立不了所需要的各种关系。
研究人性的弱点,主要目的在于明辨应对的策略,将弱点运用到合理的程度,以求化弱点为优点,助己助人。人性是天生的,彼此相近;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各不相同。
自古以来,一切都在变,唯有人性不变。人们用不变的人性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外部环境,采取不同的策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进而形成有差异的习惯。
习惯,为适应人性的弱点而形成。
弱点,既可以成为优点,又可能成为缺点——好习惯使弱点成为优点,坏习惯使弱点成为缺点。
采取何种策略、养成什么习惯,都是人的问题。人性的弱点,从根本上说,不是问题。
对人性的弱点,要接受、适应、运用,不可控制、利用。这样对他人有利,对自己也有好处。
很多人关心人性的弱点,是希望通过对人性进行了解、掌握,实现预期的目标,使自己可能获得的利益最大化。相关行为是人性中求生存、自私、求快乐等弱点的表现,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如何了解、掌握人性,怎样运用人性的弱点,采取什么方式评估人性的弱点,这会因各人的习惯不同而有差异。
求生存是人性,常用来求生存的方法是习惯。有的人好吃懒做,有的人勤奋积极,这是习惯不同,而非人性互异。因此,说好逸恶劳是人类的本性是错误的――好逸恶劳只是部分人的习惯,有的人如此,有的人则不然,生活中勤于劳作、近乎工作狂的人并不罕见。
自古以来,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不变。很多人常说“现代社会,人性变了”,殊不知改变的是习惯,并不是人性。
习惯从哪里来?既然人性不变,为了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人性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因为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情况采取的策略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
例如,求生存是人性,几乎人人求生存,没有不同,但是不同的人为了求生存采取的策略差异很大:有人以隐藏实力来求生存,认为含蓄很重要,有所保留是谦虚的表现,不可锋芒毕露,以免引起他人的不悦,为自己的生存制造压力;有人则以高调作秀来求生存,认为积极表现才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以攻为守对自己比较有利。
以隐藏实力为生存策略的人会逐渐养成忍耐的习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耐常人所不能耐;以高调作秀为生存策略的人则会逐渐养成招招出击的习惯,到处寻找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此基础上,隐藏实力和高调作秀均有不同的方法,能变化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