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分析技术的高速发展驱动了不同管理领域的决策范式嬗变。对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创新的探索逐渐形成了政策信息学研究分支。在此背景下,《基于政府网站数据的政策信息学研究》围绕政府网站这一公共管理活动与公共政策信息的重要载体,汇聚了研究团队近年来基于政府网站状态、绩效、内容等方面海量数据的研究方法探索和实证发现讨论,既为掌握政策信息学内涵外延和研究范式提供了特定场景下的丰富案例,也对全面理解政府网站发展及政府网站所呈现的政府管理决策行为有所裨益。
精彩书摘
                                                        第1章绪论:政府网站发展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本书关注政府网站数据中的政策信息学研究,政府网站及相关数据是研究的基础。在政府数字化建设中,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在线服务、政民互动的**平台,是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其中,绩效评估作为强化政府外部问责、激励政府网站不断改进的有效机制,在政府网站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重要作用。本章主要对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和绩效评估的变迁情况进行介绍。*先,围绕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在充分吸收借鉴既有阶段论的基础上,本章基于连续多年开展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经验和思考,认为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政府上网阶段、内容丰富阶段、整顿规范阶段和融合提升阶段,并梳理了每个阶段的发展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其次,围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本章梳理了评估主体和评估模式的变迁情况,并对比分析了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 
  1.1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被认为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政府创新的主要原动力之一(Dunleavy et al.,2006;马亮,2013a)。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我国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刘淑春,2018)。政府网站作为数字政府对外服务和沟通的重要界面,承载着网上政府建设的重要使命,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同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打牢政府施政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重要渠道、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打造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的重要载体(王仲伟,2014)。自20世纪末“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以来,政府网站在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使用在线服务、开展互动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创建“透明、服务、民主”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孟庆国和李晓方,2017;李晓方等,2019)。 
  针对政府网站中普遍存在的“更新不及时、内容不准确、互动不回应、服务不实用”等“四不”问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开展**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明确了政府网站建设的底线标准,建立了常态化监管机制。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提出了“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的发展目标,赋予政府网站新使命,从“政府上网”到“网上政府”,政府网站发展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回顾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梳理各发展阶段的关键性举措和突出特征,分析各阶段的政策目标、工具和产出,反思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其发展逻辑和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于我国政府网站发展的阶段划分,已有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以政府网站建设的侧重点作为划分标准,提出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和服务导向”三阶段论(张向宏等,2007a);二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发展阶段分为“初始起步、快速发展、加强服务和‘互联网+政务'四个阶段(刘佩,2019);三是关注政府网站和互联网的关系,提出了“‘+互联网'互联网化、‘互联网+'三阶段论(张锐昕和王玉荣,2019)。上述研究对于深刻理解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基于连续多年开展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经验和思考,将政府网站建设实际与国家政策要求、国际发展趋势相结合,提出了政府上网、内容丰富、整顿规范和融合提升四个阶段。 
  1.1.1政府上网阶段(约1996~2005年) 
  20世纪末,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号召各级政府及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实现政府职能上网,并提出在2000年实现80%以上部委和各级政府开通网站的目标(王守炳,2000)。推动政府上网,是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不仅可以提高政府透明度,降低行政费用,提高办事效率,还可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给政府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张锐昕和黄波,2000)。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及一系列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纷纷开通政府网站,数量快速增加。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正式开通,填补了层级体系顶层环节的空白,至此我国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90%,县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80%,“金字塔”形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张向宏等,2007b)。 
  在政府上网阶段,政策目标以“政府上网”为主;政策工具以“鼓励支持型”为主,如《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产出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即各级政府及部门纷纷开通政府网站,网站数量大幅增加,网站拥有率极大提升。从建设情况来看,该阶段的政府网站以解决“有无”为*要任务,网站内容以概况信息、动态信息、政策文件等基础信息为主,但信息公开和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政府网站发展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1 
1.1 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 1 
1.2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变迁 5 
1.3 本章小结 10 
第2章 绩效数据研究:政府网站绩效描述与影响因素分析 11 
2.1 政府网站发展的描述性分析 11 
2.2 基于绩效差异的回归分析 17 
2.3 基于绩效差距的回归分析 20 
2.4 基于绩效公开方式的断点回归分析 26 
2.5 本章小结 31 
第3章 数据与方法:政府网站内容与政策信息学 33 
3.1 政府网站内容数据获取 33 
3.2 政策信息学的基础理论 37 
3.3 政策信息学的方法体系 41 
3.4 本章小结 46 
第4章 描述性研究:基于主题建模的注意力分配识别 48 
4.1 从人工编码到主题模型自动编码 48 
4.2 政策议题设置与注意力分配 51 
4.3 基于主题模型的政策注意力识别与描述 54 
4.4 本章小结 69 
第5章 类型性测度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组织声誉理解 72 
5.1 研究场景与理论基础 72 
5.2 测量方法与数据来源 74 
5.3 基于机器学习的测量过程 75 
5.4 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78 
5.5 本章小结 83 
第6章 解释性测度构建:注意力机理与政策扩散 85 
6.1 注意力机理 85 
6.2 政策扩散 92 
6.3 本章小结 101 
第7章 因果推断:关键变量测量突破后的理论发现 102 
7.1 中央政策层级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102 
7.2 回归分析与鲁棒性检验 107 
7.3 结果讨论与未来展望 110 
7.4 本章小结 112 
第8章 场景应用:政府网站内容数据视角下的政策执行 114 
8.1 理论基础 114 
8.2 基于文本分析的测度构建 118 
8.3 政策执行分析结果 123 
8.4 本章小结 127 
第9章 未来展望:从政策信息学到政策智能 129 
9.1 决策支撑是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的新方向 129 
9.2 大语言模型技术突破带来的新机遇 130 
9.3 面向新情境的政策信息学 131 
9.4 立足交叉融合的政策智能 132 
参考文献 134 
                                                    
试读
                                                        第1章绪论:政府网站发展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本书关注政府网站数据中的政策信息学研究,政府网站及相关数据是研究的基础。在政府数字化建设中,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在线服务、政民互动的**平台,是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其中,绩效评估作为强化政府外部问责、激励政府网站不断改进的有效机制,在政府网站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重要作用。本章主要对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和绩效评估的变迁情况进行介绍。*先,围绕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在充分吸收借鉴既有阶段论的基础上,本章基于连续多年开展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经验和思考,认为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政府上网阶段、内容丰富阶段、整顿规范阶段和融合提升阶段,并梳理了每个阶段的发展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其次,围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本章梳理了评估主体和评估模式的变迁情况,并对比分析了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 
  1.1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被认为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政府创新的主要原动力之一(Dunleavy et al.,2006;马亮,2013a)。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我国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刘淑春,2018)。政府网站作为数字政府对外服务和沟通的重要界面,承载着网上政府建设的重要使命,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同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打牢政府施政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重要渠道、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打造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的重要载体(王仲伟,2014)。自20世纪末“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以来,政府网站在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使用在线服务、开展互动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创建“透明、服务、民主”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孟庆国和李晓方,2017;李晓方等,2019)。 
  针对政府网站中普遍存在的“更新不及时、内容不准确、互动不回应、服务不实用”等“四不”问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开展**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明确了政府网站建设的底线标准,建立了常态化监管机制。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提出了“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的发展目标,赋予政府网站新使命,从“政府上网”到“网上政府”,政府网站发展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回顾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梳理各发展阶段的关键性举措和突出特征,分析各阶段的政策目标、工具和产出,反思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其发展逻辑和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于我国政府网站发展的阶段划分,已有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以政府网站建设的侧重点作为划分标准,提出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和服务导向”三阶段论(张向宏等,2007a);二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发展阶段分为“初始起步、快速发展、加强服务和‘互联网+政务'四个阶段(刘佩,2019);三是关注政府网站和互联网的关系,提出了“‘+互联网'互联网化、‘互联网+'三阶段论(张锐昕和王玉荣,2019)。上述研究对于深刻理解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基于连续多年开展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经验和思考,将政府网站建设实际与国家政策要求、国际发展趋势相结合,提出了政府上网、内容丰富、整顿规范和融合提升四个阶段。 
  1.1.1政府上网阶段(约1996~2005年) 
  20世纪末,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号召各级政府及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实现政府职能上网,并提出在2000年实现80%以上部委和各级政府开通网站的目标(王守炳,2000)。推动政府上网,是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不仅可以提高政府透明度,降低行政费用,提高办事效率,还可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给政府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张锐昕和黄波,2000)。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及一系列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纷纷开通政府网站,数量快速增加。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正式开通,填补了层级体系顶层环节的空白,至此我国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90%,县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80%,“金字塔”形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张向宏等,2007b)。 
  在政府上网阶段,政策目标以“政府上网”为主;政策工具以“鼓励支持型”为主,如《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产出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即各级政府及部门纷纷开通政府网站,网站数量大幅增加,网站拥有率极大提升。从建设情况来看,该阶段的政府网站以解决“有无”为*要任务,网站内容以概况信息、动态信息、政策文件等基础信息为主,但信息公开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