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百名“白求恩式好医生”先进事迹汇编》是一部弘扬白求恩精神的感人之作,收录了100位杰出医生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医疗领域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全书分为多个篇章,包括模范医学专家、医德医风楷模、精益求精典范、抗疫支边先锋、仁心仁术楷模、公益事业标杆、援外英雄以及允忠允诚典范等,全面展现了这些医生在不同领域的奋斗与成就。 
  书中前言强调了白求恩精神在中国医学界的重要地位,并指出这些“白求恩式好医生”是新时代医疗卫生系统的标杆。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在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许多医生冲锋在前,践行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卢世璧院士作为模范医学专家的代表,其事迹是全书的亮点之一。他毕生致力于骨科医学研究,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骨科领域的空白,被誉为“抗震救灾中的白求恩”。此外,书中还记录了其他医生的感人故事,如扎根基层、服务边疆、援外医疗等,展现了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通过这些事迹的汇编,《百名“白求恩式好医生”先进事迹汇编》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也为传承和弘扬白求恩精神提供了生动的教材。这些医生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者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懈奋斗。
                                                    
精彩书摘
                                                          模范医学专家及院士风采
  白求恩式的“模范医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卢世璧先进事迹
  卢世璧,男,汉族,1930年7月出生,1953年3月入伍,1979年3月入党。专业技术1级、文职特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骨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成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曾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长,中华医院管理协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MTA)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主任委员等。先后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曾被评为原解放军总后勤部“一代名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爱党报国,毕生奉献医学事业
  卢世璧出生于医学之家,其父卢永春是著名结核病专家、我国防痨事业的先驱。父亲的言传身教,引领卢世璧在中学时就立下了学医、救民、报国的志向。1948年9月,他考取清华大学生物系医学预科,1951年,被协和医学院录取,1956年9月毕业,留在协和医院担任住院医师。1958年3月,奉调解放军三〇一医院,积极投身建设全军总医院的工作。他回忆说,当年夜里值班就睡在简易的工棚里,条件与协和相比相差巨大,但卢世璧对此并不在意,坚信组织的需要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军总医院很快就能腾飞发展。在良师益友的教诲帮助下,他勤勉刻苦,屡获表彰:1958年两次被医院评为“五好积极分子”,1959年、1960年连续荣立三等功,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79年,卢世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白求恩为榜样,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党和军队的医学事业中。自1986年以来,卢世璧领军的骨科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为全军骨科研究所,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开创了优秀人才辈出、学科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引领我国骨科医学事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四度参加抗震救灾,于危难之中救死扶伤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卢世璧闻讯后中断休假,加入医疗队奔赴震区,救援时间长达半年之久。1975年辽宁营口地震,卢世璧被医院任命为医疗队队长,在简陋的手术室为轻伤员进行骨折复位和伤口缝合处理,对重伤员进行抢救和应急处理后,第一时间转运至后方医院,救援持续近3个月。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他再次请求加入医疗队,在北京收治伤员。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年近八旬、癌症术后的卢世璧主动请缨加入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赴震区救援,创造了救援队伍中年龄最大、专业技术级别最高、参加抗震救灾次数最多的历史纪录。在汶川震区,卢世璧检查、救治了近千名伤员,与专家医疗队一起重点负责十余名重症挤压伤员的抢救治疗工作,并取得满意的疗效,被灾区群众誉为抗震救灾中的白求恩。为了让更多年轻医生能更好地独立救治伤者,他还利用救援空隙给医生们上课,悉心传授挤压伤员治疗技术。
  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为官兵健康保驾护航
  20世纪70年代末,西南边境暴发战事,卢世璧率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到长沙163医院救治伤员。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大批周围神经缺损的伤员得到有效救治。1971年夏,他奉命率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奔赴建设中的襄渝铁路第一线,为战斗在那里的铁道兵战士治病疗伤。随后,卢世璧被任命为铁道兵3个师医院的医疗总指挥,在前线医院开展手术、查房、教学。在襄渝铁路建设医疗保障工作中,卢世璧奋力救死扶伤、认真传授医疗技术、主动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972年6月4日,铁道兵第十师医院党委专门做出决定为卢世璧请功。
  敢为人先,勤力问鼎科技高地
  长期以来,卢世壁和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把医疗难题作为研究重点,解决病人所急,攻坚克难,开创骨科研究领域多项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人工关节的研制并在临床应用推广,对我国关节外科起了推动作用。他领导开展了系统的周围神经损伤研究,特别是火器性神经损伤自体神经束间移植术及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研究,取得较满意成果。随后又开展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取得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成果。首创形状记忆合棒治疗脊柱侧弯,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内最先建立冷冻干燥骨库等。在微波治疗骨肿瘤及骨引导再生、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均属创新项目,在骨、软骨、神经组织工程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从医60多年来,他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绝对忠诚和对军队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辛勤耕耘、不懈奋斗,创造多项惠及民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救治全国各地的无数患者,培育了骨科学领域大批人才,为我国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广大军民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
                                                    
目录
                                                        模范医学专家及院士风采
白求恩式的“模范医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卢世璧先进事迹 3
中国烧伤医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柴家科先进事迹 6
为民造福 为党树碑 做白求恩式好医生——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先进事迹 9
用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诠释大爱情怀——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先进事迹 12
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军医——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肖颖彬先进事迹 15
弘扬白求恩精神 争做器官移植领域的领军人物——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窦科峰先进事迹 17
做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好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贾立群先进事迹 20
病人是医生的上级,也是我的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先进事迹 24
胸有凌云志 勇向险峰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先进事迹 28
传承弘扬白求恩精神 推动国内辅助生殖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黄荷凤先进事迹 33
成就卓越 为活体肝移植创造辉煌——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学浩先进事迹 37
用姚氏法角膜移植术来造福万千患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姚玉峰先进事迹 41
履职尽责 恪守本色的好军医——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尚丽新先进事迹 45
医德医风楷模
献身国防为军为战为基层提供优质服务——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丁世芳先进事迹 51
生命不息 工作不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梁萌先进事迹 55
她是“雪芳精神”的传承者和播种人——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宋雯霞先进事迹 59
146名患者联名给他写来感谢信的好医生——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曹铭谦先进事迹 64
恪守职业道德 勇攀事业高峰——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史航宇先进事迹 67
消化王国里的大爱之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王巧民先进事迹 72
用心呵护患者“心”——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凌先进事迹 76
扎根武陵山区 为眼疾患者送来光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李拓先进事迹 79
万无一失的疼痛“针探” 感同身受的济世情怀——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医院李荣春先进事迹 83
用心做百姓的精神健康护佑者——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先进事迹 88
在雪域高原弘扬白求恩精神——青海省玉树州人民医院江西先进事迹 93
视病人如亲人 创造新疆肿瘤研究的奇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斌林先进事迹 97
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斐先进事迹 100
精益求精典范
抗疫支边先锋
仁心仁术楷模
公益事业标杆
援外英雄
允忠允诚典范
                                                    
试读
                                                          模范医学专家及院士风采
  白求恩式的“模范医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卢世璧先进事迹
  卢世璧,男,汉族,1930年7月出生,1953年3月入伍,1979年3月入党。专业技术1级、文职特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骨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成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曾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长,中华医院管理协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MTA)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主任委员等。先后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曾被评为原解放军总后勤部“一代名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爱党报国,毕生奉献医学事业
  卢世璧出生于医学之家,其父卢永春是著名结核病专家、我国防痨事业的先驱。父亲的言传身教,引领卢世璧在中学时就立下了学医、救民、报国的志向。1948年9月,他考取清华大学生物系医学预科,1951年,被协和医学院录取,1956年9月毕业,留在协和医院担任住院医师。1958年3月,奉调解放军三〇一医院,积极投身建设全军总医院的工作。他回忆说,当年夜里值班就睡在简易的工棚里,条件与协和相比相差巨大,但卢世璧对此并不在意,坚信组织的需要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军总医院很快就能腾飞发展。在良师益友的教诲帮助下,他勤勉刻苦,屡获表彰:1958年两次被医院评为“五好积极分子”,1959年、1960年连续荣立三等功,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79年,卢世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白求恩为榜样,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党和军队的医学事业中。自1986年以来,卢世璧领军的骨科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为全军骨科研究所,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开创了优秀人才辈出、学科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引领我国骨科医学事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四度参加抗震救灾,于危难之中救死扶伤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卢世璧闻讯后中断休假,加入医疗队奔赴震区,救援时间长达半年之久。1975年辽宁营口地震,卢世璧被医院任命为医疗队队长,在简陋的手术室为轻伤员进行骨折复位和伤口缝合处理,对重伤员进行抢救和应急处理后,第一时间转运至后方医院,救援持续近3个月。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他再次请求加入医疗队,在北京收治伤员。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年近八旬、癌症术后的卢世璧主动请缨加入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赴震区救援,创造了救援队伍中年龄最大、专业技术级别最高、参加抗震救灾次数最多的历史纪录。在汶川震区,卢世璧检查、救治了近千名伤员,与专家医疗队一起重点负责十余名重症挤压伤员的抢救治疗工作,并取得满意的疗效,被灾区群众誉为抗震救灾中的白求恩。为了让更多年轻医生能更好地独立救治伤者,他还利用救援空隙给医生们上课,悉心传授挤压伤员治疗技术。
  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为官兵健康保驾护航
  20世纪70年代末,西南边境暴发战事,卢世璧率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到长沙163医院救治伤员。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大批周围神经缺损的伤员得到有效救治。1971年夏,他奉命率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奔赴建设中的襄渝铁路第一线,为战斗在那里的铁道兵战士治病疗伤。随后,卢世璧被任命为铁道兵3个师医院的医疗总指挥,在前线医院开展手术、查房、教学。在襄渝铁路建设医疗保障工作中,卢世璧奋力救死扶伤、认真传授医疗技术、主动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972年6月4日,铁道兵第十师医院党委专门做出决定为卢世璧请功。
  敢为人先,勤力问鼎科技高地
  长期以来,卢世壁和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把医疗难题作为研究重点,解决病人所急,攻坚克难,开创骨科研究领域多项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人工关节的研制并在临床应用推广,对我国关节外科起了推动作用。他领导开展了系统的周围神经损伤研究,特别是火器性神经损伤自体神经束间移植术及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研究,取得较满意成果。随后又开展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取得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成果。首创形状记忆合棒治疗脊柱侧弯,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内最先建立冷冻干燥骨库等。在微波治疗骨肿瘤及骨引导再生、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均属创新项目,在骨、软骨、神经组织工程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从医60多年来,他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绝对忠诚和对军队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辛勤耕耘、不懈奋斗,创造多项惠及民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救治全国各地的无数患者,培育了骨科学领域大批人才,为我国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广大军民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
                                                    
前言/序言
                                                          自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白求恩》以来,已有85载。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争做“五种人”的典范,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下,全国全军医疗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医术不断改进和创新。在新时代,我们始终将白求恩精神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维护,使其成为医疗卫生系统的永恒楷模、不朽标杆、永不褪色的旗帜,成为医学人文的核心、医院文化的灵魂,以及医疗卫生战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秉承白求恩精神,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推动学习白求恩、成为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连续六届寻访白求恩式好医生,遴选出100名杰出医生代表,编撰成集合在白求恩旗帜下——百名“白求恩式好医生”先进事迹汇编》,以此向他们致敬。这些医生以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明珠,记录着感人至深的事迹,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坚守岗位,为患者的安危殚精竭虑;面对疑难病症,他们执着坚韧,永不放弃;他们给予患者关爱与温暖,治愈病痛,更抚慰心灵。
  他们中有的是模范医学专家、医德医风楷模、精益求精典范、公益事业先锋,有的是服务人民典范、允忠允诚精英、仁心仁术楷模、抗疫支边先锋。他们是中国医师界的杰出代表,是践行白求恩精神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典范,是全国医师界的学习榜样。
  在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童成民、王圣明、童朝晖、赵敦勇等抗疫模范冲锋在前,践行习主席提出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卢世璧、柴家科、贾立群、黄荷凤等院士代表,是白求恩式的“模范医学专家”,他们爱党报国,服务人民,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典范。
  肖颖彬、丁世芳、庄仕华、买尼沙·买买提等临床一线专家,填补了医疗行业技术空白,救治了成千上万患者,展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职业精神。
  梁晓明、李福祥、韩林、陈旭军等援外英雄,在苏丹、黎巴嫩、科摩罗、东帝汶、布隆迪等国家出生入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麻健丰、李青栋、王巧民、亢泽峰等知名专家,以对口支边和精准医疗帮扶为抓手,践行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出好精品、为民谋福祉的初心使命,在支援新疆、西藏、云南等边疆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白求恩精神激励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地用白求恩精神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指导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要铭记昨日的辉煌成就,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让白求恩传人茁壮成长,用我们的努力奋斗,谱写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光辉篇章。
  通过这本汇编,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医生,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共同在这些事迹中感悟医学的真谛,传承和弘扬白求恩式好医生的精神品质,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懈奋斗。愿这本书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医者与大众的心,共同书写医学的壮丽篇章。
  袁永林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原会长
  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少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