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原来你是这样的常玉》是一部关于著名画家常玉生平的传记作品,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他从少年时代到晚年的艺术生涯与人生经历。书中通过细腻的叙事和丰富的细节,描绘了常玉的成长背景、求学经历、艺术探索以及他在中法两地的生活轨迹。 
  第一部分“少年时代”讲述了常玉在四川顺庆的童年生活,特别是他在富裕的丝厂主家庭中成长的经历。他的长兄常俊民不仅是当地有名的商人,也是他艺术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常玉从小对丝绸的图案和色彩充满兴趣,这种热爱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冉冉上升”则聚焦于常玉的求学经历。他先是游学东洋,后赴上海学习,最终远赴法国深造。在法国,他接触到了现代艺术的浪潮,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第三至第六部分则讲述了常玉的艺术高峰期、创作上的挑战以及晚年的境遇。书中不仅展现了他在绘画上的才华,还描绘了他在巴黎的生活趣事、与徐志摩等文人的交往,以及他在异国他乡的情感经历。 
  全书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常玉形象,展现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坚持与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独特魅力与人生起伏。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少年时代
  第一章 蜀中岁月
  库房和书房
  “西路红苕好难吞,要吃干饭到顺庆;顺庆有个常俊民,丝厂开在平城门;常家丝厂有干饭,干饭拿起甑子蒸;哪个把我介绍去,一辈子都谢他的恩。”“常俊民,常百万,我要进厂吃干饭!……”一块收拾平整的空地上,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边唱童谣边嬉戏打闹,他们身后是一座院落,几栋宽敞的平房都是红砖砌成,在周围一片简陋的茅草土坯房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气派,高大门楼上的牌匾赫然写着“德合丝厂”几个大字。
  清脆的童声透过厂院围墙传入砖房内,这栋砖房格外宽阔,堆满了生丝等原料和各色成品、半成品丝绸,显然是丝厂的库房。一个六七岁的男孩正跟在一位老人身后查看库存,老人腰间挂着一串钥匙,正是库房的管理员刘伯。男孩眉目清秀,样貌周正,眼睛虽不大,但目光专注有神,显得十分机灵聪颖。男孩名叫常廷果,是四川顺庆——隶属于现在的南充——当地画家常书舫的第六个孩子,前面有两位哥哥和三位姐姐。儿歌里的常俊民、常百万,正是常廷果的长兄,1901年常廷果出生时,常俊民已经37岁,独立经营买卖多年。常俊民在常廷果出生的第二年,创办了一家专营丝绵的贸易公司,以自己的号“德源”为公司命名。因常俊民经营有方,商誉良好,德源贸易公司在当地有口皆碑,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收购合并了多家小厂,此时已更名“德合”,成了四川最大的丝绸厂。常俊民总觉得自己这次发迹是廷果带来的好运,因此格外宠爱这个幼弟。
  库房里的一老一小听见窗外传来的儿歌声相视一笑,显然不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快到腊八,大哥又要准备施粥了。”小廷果喃喃道。
  “是啊,六少爷记性可真好,还能记着大掌柜每年这习惯。掌柜的真是个大善人,到年底盘库、清账这么多活计,厂里这么大开销,施粥接济穷人的事可是雷打不动。”
  廷果的注意力很快又回到库房内堆积如山的原料和成品上,尤其是那一匹匹码放得整整齐齐、五光十色的绸缎,他喜欢新织出的丝绸散发出的蚕丝特有的香气,也喜欢丝织品珍珠般迷人的光泽,但最令他着迷的还是丝绸柔和悦目的配色和花样繁多的纹饰:寓意吉祥的万字纹、暗八仙、八宝,连绵回旋的缠枝莲、缠枝牡丹……多数纹样是由一个或几个基础图案不断重复、组合构成的,每个单独的图案都极其简洁,只有几根线条而已,然而却毫不单调,组合在一起更是变化无穷。这些图案还有丰富的寓意,圆圈里面一个方块,画的是大钱,代表财富;一根线仿佛绳子一样穿来绕去,结成一个四方平安结,这叫盘长,是佛教八吉祥之一,象征幸福绵延往复,无始无终。鱼是生命力和财富的象征,莲花则有纯洁美丽、绵绵不绝等美好寓意,鱼和莲叶莲花组合在一起意思是连年有余,也暗示夫妻和合、连生贵子。
  这都是刘伯教给廷果的,他每次来大哥的丝厂,必先钻进库房翻看绸缎,发现不认识的新花样就缠着刘伯问东问西。刘伯开始以为小孩子只是随便问问,便顺口胡诌应付,没想到廷果记忆力极好,告诉过的事情几乎过耳不忘,如果说得前后不一致还会遭到小家伙的质疑,刘伯常被考得词穷,不得不向厂里负责描样的师傅请教,搜肠刮肚应付这个好奇心旺盛的六少爷。
  “刘伯刘伯,这个盘长我在家里的柜子上也见了,为什么到处都有它啊?”廷果想起家里乌漆描金的柜子边缘上嵌着一排贝壳拼成的图案,除了盘长还有石榴、如意,亮闪闪好漂亮,爹说叫什么螺钿。
  刘伯正瞠目结舌不知如何作答,库房大门被推开,常俊民走了进来。这个勤劳精干的丝商此时已近知天命之年,他面相和善,五官跟小廷果颇有相似之处,上唇略蓄短须,显得沉稳持重。常俊民虽已身家百万,却牢记自己白手起家的艰难,从无挥霍恶习,临近年关,他依然戴着瓜皮小帽,穿着样式朴素的黑绸马褂,身上几件行头都颇有些年头了,好在质地做工考究,不至显得寒酸。常俊民自己吃穿用度如此节俭,对弟妹们却宠爱有加,在读书教育方面尤其不吝投入。二弟必诚学业出色,常俊民有意过几年送他出洋留学。六弟廷果自小聪颖,只是散漫调皮了些,不过一到父亲的画室便格外安静,如果能子承父业也是好事。
  ……
                                                    
目录
                                                        第一部分 少年时代
第一章 蜀中岁月 3
库房和书房 3
恩师赵先生 7
第二章 游学东洋 12
初识东京 12
他乡结好友 18
文展和怪画 20
临别的成人礼 29
第二部分 冉冉上升
第三章 沪上短居 37
上海美术界 37
助二哥一臂之力 39
向往自由之地 42
老友带来新希望 44
俭学预备生众生相 48
踏上寻梦旅途途 51
中法航线沿途见闻 55
第四章 初到法国 61
朱利安美术学院上 61
朱利安美术学院下 64
现代艺术圣地蒙帕纳斯 68
留法文艺小群体 72
天马会代表来法 74
成立了一个天狗会 78
第五章 壮游德意志 84
天狗会驻德代表处 84
在战后德国“淘宝” 86
发现新题材,但创作需要“酝酿” 90
第六章 开启巴黎生活 94
终于选定“大茅屋” 94
花都游荡者的一天 102
来自中国的Sanyu 108
签名设计 111
第七章 异国之恋 115
结缘大茅屋 115
情定比堤耶 121
两个人的新生活 126
第八章 佳人与妙友 131
漂在巴黎 131
不速之客的造访 133
人体美专家 138
“宇宙大腿”的知音 145
草地上的午餐 149
马姑蘑菇面 152
志摩的“弟弟” 158
如何辨别真正的巴黎女人 165
洵美的画像 170
第九章 暂别巴黎 181
衣锦还乡 181
沪上重聚 184
淘美的婚礼 192
再一次告别 197
第三部分 高峰期
第四部分 江河日下
第五部分 不甘与挣扎
第六部分 晚景
参考文献 587
常玉年表(1901-1966) 591
后记——他不会被世人遗忘 594
                                                    
试读
                                                          第一部分 少年时代
  第一章 蜀中岁月
  库房和书房
  “西路红苕好难吞,要吃干饭到顺庆;顺庆有个常俊民,丝厂开在平城门;常家丝厂有干饭,干饭拿起甑子蒸;哪个把我介绍去,一辈子都谢他的恩。”“常俊民,常百万,我要进厂吃干饭!……”一块收拾平整的空地上,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边唱童谣边嬉戏打闹,他们身后是一座院落,几栋宽敞的平房都是红砖砌成,在周围一片简陋的茅草土坯房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气派,高大门楼上的牌匾赫然写着“德合丝厂”几个大字。
  清脆的童声透过厂院围墙传入砖房内,这栋砖房格外宽阔,堆满了生丝等原料和各色成品、半成品丝绸,显然是丝厂的库房。一个六七岁的男孩正跟在一位老人身后查看库存,老人腰间挂着一串钥匙,正是库房的管理员刘伯。男孩眉目清秀,样貌周正,眼睛虽不大,但目光专注有神,显得十分机灵聪颖。男孩名叫常廷果,是四川顺庆——隶属于现在的南充——当地画家常书舫的第六个孩子,前面有两位哥哥和三位姐姐。儿歌里的常俊民、常百万,正是常廷果的长兄,1901年常廷果出生时,常俊民已经37岁,独立经营买卖多年。常俊民在常廷果出生的第二年,创办了一家专营丝绵的贸易公司,以自己的号“德源”为公司命名。因常俊民经营有方,商誉良好,德源贸易公司在当地有口皆碑,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收购合并了多家小厂,此时已更名“德合”,成了四川最大的丝绸厂。常俊民总觉得自己这次发迹是廷果带来的好运,因此格外宠爱这个幼弟。
  库房里的一老一小听见窗外传来的儿歌声相视一笑,显然不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快到腊八,大哥又要准备施粥了。”小廷果喃喃道。
  “是啊,六少爷记性可真好,还能记着大掌柜每年这习惯。掌柜的真是个大善人,到年底盘库、清账这么多活计,厂里这么大开销,施粥接济穷人的事可是雷打不动。”
  廷果的注意力很快又回到库房内堆积如山的原料和成品上,尤其是那一匹匹码放得整整齐齐、五光十色的绸缎,他喜欢新织出的丝绸散发出的蚕丝特有的香气,也喜欢丝织品珍珠般迷人的光泽,但最令他着迷的还是丝绸柔和悦目的配色和花样繁多的纹饰:寓意吉祥的万字纹、暗八仙、八宝,连绵回旋的缠枝莲、缠枝牡丹……多数纹样是由一个或几个基础图案不断重复、组合构成的,每个单独的图案都极其简洁,只有几根线条而已,然而却毫不单调,组合在一起更是变化无穷。这些图案还有丰富的寓意,圆圈里面一个方块,画的是大钱,代表财富;一根线仿佛绳子一样穿来绕去,结成一个四方平安结,这叫盘长,是佛教八吉祥之一,象征幸福绵延往复,无始无终。鱼是生命力和财富的象征,莲花则有纯洁美丽、绵绵不绝等美好寓意,鱼和莲叶莲花组合在一起意思是连年有余,也暗示夫妻和合、连生贵子。
  这都是刘伯教给廷果的,他每次来大哥的丝厂,必先钻进库房翻看绸缎,发现不认识的新花样就缠着刘伯问东问西。刘伯开始以为小孩子只是随便问问,便顺口胡诌应付,没想到廷果记忆力极好,告诉过的事情几乎过耳不忘,如果说得前后不一致还会遭到小家伙的质疑,刘伯常被考得词穷,不得不向厂里负责描样的师傅请教,搜肠刮肚应付这个好奇心旺盛的六少爷。
  “刘伯刘伯,这个盘长我在家里的柜子上也见了,为什么到处都有它啊?”廷果想起家里乌漆描金的柜子边缘上嵌着一排贝壳拼成的图案,除了盘长还有石榴、如意,亮闪闪好漂亮,爹说叫什么螺钿。
  刘伯正瞠目结舌不知如何作答,库房大门被推开,常俊民走了进来。这个勤劳精干的丝商此时已近知天命之年,他面相和善,五官跟小廷果颇有相似之处,上唇略蓄短须,显得沉稳持重。常俊民虽已身家百万,却牢记自己白手起家的艰难,从无挥霍恶习,临近年关,他依然戴着瓜皮小帽,穿着样式朴素的黑绸马褂,身上几件行头都颇有些年头了,好在质地做工考究,不至显得寒酸。常俊民自己吃穿用度如此节俭,对弟妹们却宠爱有加,在读书教育方面尤其不吝投入。二弟必诚学业出色,常俊民有意过几年送他出洋留学。六弟廷果自小聪颖,只是散漫调皮了些,不过一到父亲的画室便格外安静,如果能子承父业也是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