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创新视阈下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策略》以社会创新为视角,聚焦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策略的研究与探索。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中国正面临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挑战与机遇。作者从社会创新的理论框架出发,结合设计创新的逻辑,深入分析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设计目标、系统机理与实践路径。书中探讨了养老服务从传统“孝老”“养老”到现代“为老”服务的转变,剖析了老龄化时代背景下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个体需求及国家目标。 
  通过对老年用户的行为特征、媒介信息素养及情境需求的深入研究,《社会创新视阈下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策略》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策略,强调从问题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注重用户体验的营造与服务系统的整体优化。同时,书中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蓝图与可视化服务平台的设计策略,旨在通过技术与服务的结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创新视阈下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策略》不仅明确了社会创新与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的内在逻辑,还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如案例分析的深度与跨学科理论融合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改进路径。全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导言 100
第一章 创新、设计创新与社会创新的基因逻辑 007
第一节 从设计创新到社会创新 007
一、创新的本质 007
二、设计的本质(设计与设计创新) 009
第二节 社会创新概念特征及内容界定 015
一、社会 015
二、社会创新的概念 016
三、社会创新的特征 018
四、社会创新产生的背景 020
五、社会创新的价值与意义 021
第三节 社会创新的视阈及我国社会创新的语境 023
一、社会创新的视阈 023
二、我国社会创新的语境 024
第四节 社会创新与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的逻辑契合 025
一、社会创新与服务设计创新的内在逻辑分析 025
二、社会创新的特性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价值 025
三、社会创新、服务设计有效推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逻辑契合 026
第二章 孝老、养老、为老到居家养老服务的谱系 028
第一节 对“老”和老年人的深度分析 028
第二节 老龄化时代背景与社会问题 030
第三节 我国老龄化的特征 032
第四节 养老服务的个体或群体目标、国家目标、全球目标 033
一、养老服务的个体或群体目标 033
二、养老服务的国家目标 034
三、养老服务的全球目标 036
第五节 从“孝老”“养老”到“为老”——服务目标的时代变迁 037
第六节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设计框架体系及发展问题历时性分析 039
一、养老与服务设计概述 039
二、从家庭养老到家庭养老体系 040
三、从家庭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到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设计创新发展 047
第七节 从家庭养老到居家养老的我国养老体系演变分析 056
第八节 居家养老的底层逻辑分析 058
一、资源与分配的背景基础 058
二、文化观念与传统思想的影响 058
三、居家的幸福感体验 059
四、以家为中心的“圈子”生活 059
五、社会资源的有效供给保障 059
六、智慧生活场景的支持 060
七、开放型社区情境的发展 060
八、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主的生活方式 061
第九节 传统道德观影响下的居家养老情境分析 062
第三章 从“事”到“系统”的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系统机理 064
第一节 从物到事,从事到理 064
第二节 事是复杂的,是系统的 065
第三节 设计“事”,设计系统 066
第四节 从系统到服务,再到居家养老服务设计 067
第五节 事的结构、步骤与系统的目标、要素、关系及秩序的耦合 068
第六节 居家养老之“事”和服务系统设计的情境分析 069
第四章 从思维的内在逻辑到服务设计创新思维策略 071
第一节 思维的基本释义 071
一、问题思维 071
二、需求思维 074
三、体验思维 075
四、系统思维 079
五、服务设计思维 080
第二节 思维之间的逻辑 081
一、问题思维与需求思维 081
二、问题思维与体验思维 083
三、问题思维与服务设计思维 084
第三节 基于思维逻辑的服务设计创新思维策略 086
一、问题与需求的服务设计导向 086
二、体验与系统的服务设计导向 087
三、“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设计综合创新思维策略 088
第五章 从老年用户定位研究到居家养老服务目标 089
第一节 老年用户人群定位研究策略 089
一、老年用户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090
二、老年用户研究的系统性 092
第二节 对老年人群的整体认知 093
一、老年人群基本状态 093
二、老年人群日常行为特征分析 094
三、老年人群的媒介信息素养 094
第三节 老年人群日常行为分类与用户行为界定 095
一、老年人群日常行为分类 095
二、用户行为界定 096
三、用户行为长度划分——行为旅程 098
第四节 用户研究的情境 100
一、情境的限定性和用户研究的情境定位 100
二、居家养老老年用户研究的共性情境 101
第五节 从触点到需求的导向逻辑 103
一、触点的概念与本质 103
二、从触点到痛点 104
三、透过触点洞察需求 105
四、需求的表述、表达与归纳 107
第六节 用户体验研究的工具与路径一一用户体验图 109
第七节 从需求到用户体验的营造 110
一、善用情绪曲线 111
二、创造仪式感 112
三、构建信息反馈路径 113
四、营造用户体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13
第八
                                                    
前言/序言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整个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受到了影响,世界各国开始了针对老龄化的研究和创新实践。联合国、国际公益组织等也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展了众多社会性活动,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有力推动整个社会系统的自我完善。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日本和其他国家来说进入时间不长,但是基于我国人口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冲击将是巨大的。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家从政策、资金、物质、人力以及信息等社会资源角度,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根据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和发展趋势,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从社会保障体系的视角,扎牢扎稳基础性兜底性养老工作;从政策上引导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主动、积极参与;从法律上有效监督养老服务的规范和执行;从模式上推动“9073”养老服务的分类,进一步细化养老服务的路径。从视野上定位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充分客观认知挑战与机遇。从社会系统的高度,整合一切有价值的社会要素,为它们搭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推动不同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要素融人养老服务系统当中。政府、家庭、社会多元一体的居家养老模式和系统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朝着理想的状态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都有正反两方面。人口老龄化这个社会现象既是社会内部的矛盾,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老龄化既是问题又隐藏着机遇。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现象,老龄产业、银龄经济又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可能。
  在充分开展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社会各界、各个领域也开始围绕老年人的需求、体验以及价值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一大批来自社会学界、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心理学界以及设计学界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专家,纷纷聚焦并扎根养老服务、为老服务设计领域,不断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策略探索。众多的商业企业、服务机构也围绕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开展了文化、体育、健康、旅游等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实践,在满足老年用户多层次的需求和实现老年用户高层次的体验的同时,创造了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也给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平台和机会。众多的公益机构、志愿团体、社会组织不断研究和发现老年人回归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政府和来自不同业界的创新者正在逐渐形成合力,围绕着老年人群、养老模式、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等不同的视角,朝着实现社会结构性的局部功能和社会系统的整体目标,协同开展社会系统的创新和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项目按照选题制定的方向、视角和研究目标有序进行,最终形成了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的基本策略。但从研究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应用的广度、深度上看,还有不足之处。第一,项目内容侧重学理分析,虽然通过研究明确了基于社会创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的内涵逻辑、基因逻辑和谱系机理,但是对案例的特殊问题分析和策略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二,项目研究虽然实现了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融合基础上的居家养老服务设计创新策略,但较多停留在对方法和工具的认识上,对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深层次的理论认知不够,影响了基于学科理论融合开展创新和实践应用的成效。在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深化相关学科的深层次理论融合研究,不断完善和提升研究成果的价值,构建更加全面、系统和高价值的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策略和实施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