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为主题,围绕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背景,系统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全书基于收入分配理论与技术经济范式理论,构建了“要素—企业—产业”的逻辑分析框架,从理论、数值模拟与实证研究三个维度展开深入分析。 
  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通过理论分析与数理模型构建,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在单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要素赋能偏向等因素是关键影响变量;而在多部门模型中,产业结构变迁的集约边际与广延边际效应进一步放大了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此外,劳动者人力资本、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政府规制与调控被提出作为调节机制,为缓解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利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基于数值模拟与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数值模拟表明,在资本与劳动替代弹性较高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对资本的赋能优势可能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变化。实证研究则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证实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显著负向影响,并从资本深化、相对工资率与产业结构变迁三个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企业特征、行业差异及区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 
  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建议,强调通过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完善政府规制与保障机制,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发展。全书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政府和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属性和价值旨归。作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是夯实共同富裕经济根基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系统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本书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现实出发点,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两大关键词展开研究,为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技术革命新机遇、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本章首先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明研究意义;其次概括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阐述本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创新点。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积极争夺的新经济增长点。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环节,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微观层面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妥善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系统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准确把握和科学揭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列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
  中国经济正处于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技术引进与模仿受阻、大国博弈加剧等“多重冲击”叠加的转型阵痛期,发展方式亟须由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与效率驱动转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政府不断强调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谋求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在这一背景下,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大幅上升,劳动工资的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并存的现象。中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作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对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劳动收入份额降低会造成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后果,不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求“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表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6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9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12
第一节 理论基础 12
第二节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 21
第三节 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研究 26
第四节 文献述评 33
第三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分析 35
第一节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框架 35
第二节 基于单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数理分析 43
第三节 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数理分析 48
第四节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调节机制 5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65
第四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数值模拟 67
第一节 基于单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数值模拟 67
第二节 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数值模拟 78
第三节 中国宏观层面要素替代弹性估计 9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06
第五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实证研究 108
第一节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的特征性事实 108
第二节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基准检验 121
第三节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13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6
第六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机制检验 148
第一节 计量模型构建与相关指标选取 148
第二节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中介机制检验 156
第三节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调节效应检验 16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70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72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72
第二节 政策建议 175
参考文献 182
                                                    
试读
                                                          第一章 绪论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属性和价值旨归。作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是夯实共同富裕经济根基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系统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本书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现实出发点,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两大关键词展开研究,为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技术革命新机遇、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本章首先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明研究意义;其次概括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阐述本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创新点。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积极争夺的新经济增长点。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环节,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微观层面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妥善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系统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准确把握和科学揭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列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
  中国经济正处于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技术引进与模仿受阻、大国博弈加剧等“多重冲击”叠加的转型阵痛期,发展方式亟须由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与效率驱动转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政府不断强调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谋求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在这一背景下,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大幅上升,劳动工资的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并存的现象。中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作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对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劳动收入份额降低会造成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后果,不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求“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表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前言/序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劳动收入份额作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稳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前提。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直至2008年才有所回升,但始终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动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环节,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微观层面的重要体现,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生产方式变革、重塑经济增长动能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厘清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对新发展格局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本书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本书的研究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研究主题,第一,介绍了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收入分配理论、技术一经济范式理论,并系统梳理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文献;第二,遵循“要素—企业—产业”的逻辑思路,搭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将企业数字化转型纳入数理模型,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阐述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者—企业—政府”的三维调节机制;第三,对数理模型进行参数校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具体影响,进一步使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估算中国2003-2021年41个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展开对比分析,初步判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第四,基于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实证检验,并从企业特征、行业差异等视角展开异质性分析;第五,通过构建中介机制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展开机制检验,为中国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建议。
  本书主要研究结论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需要遵循由微观生产要素到企业生产方式变化再到宏观产业结构变迁的逐渐渗透规律。在单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要素赋能偏向、资本与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替代弹性以及资本深化。在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可以分为集约边际效应和广延边际效应,前者取决于部门内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以及要素赋能偏向,后者强调了产业结构变迁在两者影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政府规制与调控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中发挥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第二,基于单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数值模拟表明,当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较高时,若数字技术应用对资本的赋能效果优于劳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影响。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数值模拟表明,当制造品与服务品之间的替代弹性较低、制造业中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较高、服务业中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较低时,若数字技术应用对资本的赋能效果优于劳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先降后升的影响。当前,中国行业要素替代弹性的均值为1.015,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均值分别为1.154和0.748。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可知,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处于负向影响阶段。
  第三,基于2007—2014年中国A种股票(简称“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显著为负,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在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区域层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特征。资本深化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推动资本积累、减少劳动需求,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相对工资率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会造成劳动生产率相对员工工资更快地上涨,最终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结构变迁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投入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服务化,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影响。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政府规制与保障可以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利影响。
  本书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本书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按照“要素—企业—产业”的逻辑链条,从要素赋能偏向、企业投入偏好、产业结构变迁三方面搭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阐释并验证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