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无
目录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第一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正方向001 
一、电流001 
二、电压和电动势 002 
三、功和功率 003 
第二节 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004 
一、电路的组成 004 
二、电路的作用 005 
第三节 电路的基本定律 005 
一、欧姆定律 006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007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008 
第四节 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010 
一、有载工作状态010 
二、开路状态 011 
三、短路状态 011 
四、电气设备的额定值012 
第五节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013 
习题一013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016 
第二节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016 
一、电压源017 
二、电流源018 
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019 
第三节 支路电流法021 
第四节 叠加原理 023 
第五节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026 
一、二端网络的概念 026 
二、戴维宁定理 026 
三、诺顿定理 030 
第六节 结点电压法031 
习题二031 
 
第三章 交流电路 
第一节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036 
一、周期电流和电压 036 
二、正弦交流电及三要素 037 
第二节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040 
一、复数的表示形式和四则运算 040 
二、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042 
第三节 无源元件 045 
一、电阻元件 045 
二、电感元件 045 
三、电容元件 047 
第四节 纯电阻交流电路 048 
一、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048 
二、电阻上的功率 049 
第五节 纯电感交流电路 050 
一、电压与电流关系 050 
二、电感上的功率 052 
第六节 纯电容交流电路 053 
一、电压与电流关系 053 
二、电容上的功率 054 
第七节 RLC 串联电路 055 
一、电压与电流关系 056 
二、RLC 串联电路的功率 058 
第八节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062 
第九节 功率因数的提高 062 
一、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062 
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063 
第十节 电路中的谐振 064 
一、串联谐振 064 
二、并联谐振 068 
第十一节 非正弦周期电路 070 
习题三 070 
 
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第一节 三相交流电源 076 
一、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076 
二、三相四线制电源 077 
第二节 对称负载的三相交流电路 078 
一、三相对称负载的星形接法 079 
二、对称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081 
第三节 不对称负载的三相交流电路 082 
一、负载的电压与电流的计算 082 
二、中线的作用 083 
第四节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 084 
习题四 086 
 
第五章 电路的过渡过程 
第一节 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确定 089 
第二节 RC 电路的响应 090 
一、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090 
二、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094 
三、RC 电路的全响应 096 
第三节 RL 电路的响应 098 
一、RL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098 
二、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00 
三、RL 电路的全响应100 
第四节 RC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101 
一、微分电路102 
二、积分电路103 
习题五103 
 
* 第六章 安全用电 
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107 
第二节 触电方式及触电急救107 
第三节 电气设备的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107 
第四节 汽车安全用电107 
习题六107 
 
第七章 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 半导体基本知识108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108 
一、基本结构108 
二、伏安特性109 
三、主要参数 110 
第三节 特殊二极管 111 
一、稳压二极管 111 
二、发光二极管 111 
三、光电二极管 112 
第四节 半导体三极管 112 
一、基本结构 112 
二、电流放大作用 113 
三、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114 
四、主要参数 116 
五、复合三极管 116 
第五节 场效应晶体管 117 
习题七 117 
 
第八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20 
一、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120 
二、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21 
第二节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22 
一、估算法 122 
二、图解法123 
第三节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123 
一、图解分析法123 
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126 
第四节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29 
一、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129 
二、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29 
第五节 射极输出器132 
一、静态分析132 
二、
                                                    
前言/序言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汽车和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本教材总结了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注重取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力求概念叙述清楚;内容深入浅出,适当更新;做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本教材的特点是着重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定性分析,强调基本概念,重视基本理论的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根据相关要求,《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中增加了填空题和选择题以及参考答案。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能适应对考试中类似题目的理解和掌握,以帮助初学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我们既强调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意到了知识面的拓宽和更新,力求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 电路基本理论与电子技术的关系。除了深入理解书中介绍的基本概念与设备原理以及一般电路的分析方法外,还必须掌握电子技术的相关理论,深化和拓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② 传统内容和知识更新的关系。利用分立元件电路讲述基本概念和原理,做到少而精,重点介绍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③ 器件与电路的关系。对于器件主要介绍其外部特性及使用方法,不必过分地追究其内部机理。重点在于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和应用实践。 
④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关系。适度删减模拟电路的内容,突出重点,奠定基础,增大数字电路的比重,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⑤ 理论学习与素质培养的关系。在加强“三基”的同时,注意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例题、习题的选择中,增加了实用小电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 本书配备了视频课内容,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⑦ 本书习题参考答案,已上传至化学工业出版社官网“资源下载”处,供参考借鉴。 
在此,对所有为本教材进行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及在编写、出版过程中给予热情帮助和支持的同志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恳切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