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全书十卷,大致可分为绘画史、鉴识收藏及画家传记三部分,在当时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本次结合现存文渊阁四库本、明清私家藏本,精选底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文注释、翻译和配图,力图为读者呈现更易读懂的古代画论。书中的画家传记、绘画理论等内容更是对研究中国绘画史、国画理论、画家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传承大师的学术思想,发扬和传播中国传统书画理论,对后人学习中国绘画史、绘画流派及书画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
                                                        卷一
  叙画之源流
  叙画之兴废
  叙历代能画人名
  论画六法
  论画山水树石
卷二
  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
  论顾陆张吴用笔
  论画体工用拓写
  论名价品第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
卷三
  叙自古跋尾押署
  叙古今公私印记
  论装背標轴
  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
  述古之秘画珍图
卷四
  轩辕时
  周
  齐
  秦
  汉
  后汉
  魏
  吴
  蜀
卷五
  晋
卷六
  宋
卷七
  南齐
  梁
卷八
  陈
  后魏
  北齐
  后周
  隋
卷九
  唐朝上
卷十
  唐朝下
                                                    
前言/序言
张彦远,字爱宾,蒲州 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 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 。他在书画创作与书画思想 理论领域成绩突出,但是有 关其生平和主要活动的文献 记载不多,两《唐书》未设 传,仅有零星文字记载。所 以,关于张彦远的生卒年等 基本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说 法,目前较为认可的观点是 张彦远生于815年,卒于 907年。此外,其生年又有 813年左右一说,卒年有 875年一说。也有学者认为 其卒年难以确定。 张彦远出身河东望族张 氏,家世显赫,其祖上出过 三位宰相,高祖张嘉贞、曾 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三代 先后相玄宗、德宗、宪宗、 穆宗四朝,时号“三相张氏” ,一时传为美谈。而张彦远 自己也先后出任过舒州(今 安徽安庆)刺史、左仆射补 阙、祠部员外郎、兵部员外 郎、大理寺卿等官职。 张家祖辈酷爱书画,张 彦远在《法书要录》序言中 便有其先世善书的记载。张 彦远幼年即受家庭影响,倾 心于书画鉴赏,还精于装裱 ,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同 时,其家族自张嘉贞开始便 着意搜集传世书画名作,至 张弘靖时,“家聚书画,侔 秘府”。张彦远自幼就阅读 了许多前代画论著作,如孙 畅之《述画记》、李嗣真《 画后品》、裴孝源《贞观公 私画录》、窦蒙《画拾遗录 》等。可以说,张彦远书画 成就如此之高,与其家世有 着重要的联系,尤其是家中 收藏的数量颇丰的书画作品 ,为其书画思想理论的系统 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于撰写《历代名画记 》的缘由与动机,张彦远在 《法书要录》中说:“彦远 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河东 公收藏珍秘,河东公书迹俊 异,尤能大书。《本传》云 ‘不因师法,而天资雄劲’。 定州《北岳碑》为好事者所 传。曾祖魏国公少禀师训, 妙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 。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自 镇蒲陕,迹类子敬。及处台 司,乃同逸少。书体三变, 为时所称。金帛散施之外, 悉购图书。古来名迹,存于 箧笥。元和十三年(818年 ),宪宗累访珍迹,当时不 敢缄藏,遂皆进献。长庆初 ,又于曲州散失。传家所有 ,十无一二。先君尚书少耽 墨妙,备尽楷模。彦远自幼 至长,习熟知见,竟不能学 一字。夙夜自责,然而收藏 鉴识,有一日之长。因采掇 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 ,名曰《法书要录》。又别 撰《历代名画记》十卷。” 对家族所藏法书名画散失的 痛心,以及对前代画论记述 的不满,促使他完成《法书 要录》与《历代名画记》两 本著作,并认为:“好事者 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 ”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 最早成系统且完整的绘画艺 术通史,被誉为“画史之祖” ,对中国绘画理论产生了深 远影响。在文体上借鉴史学 著作的写法,主要采用相对 松散的“记”类体裁,有史有 论,夹议夹记,故著名美术 史论学者阮璞有“以史传之 书而兼具品第、著录性质” 的评论。 全书共分十卷,前三卷 为总论的性质,共十五篇; 后七卷是各时代画家小传, 举凡画家姓名、籍贯与主要 行迹、所善画科与作品著录 、前人评论以及作者自己的 观点等,历历具足。所记画 家包括从远古时代开始,截 至作者生活的唐武宗时期, 其中最重要的是魏晋南北朝 至隋唐的一段,引用了大量 的史书记载和南朝人士的评 论,也记载了张彦远自己的 著作以及唐代尚存的画迹, 但这些内容如今很多都已经 看不到了,由此更凸显出此 书的价值,使之成为后世研 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重要根 据。但书中也有严重的缺点 ,比如对南北朝时期绘画的 记载明显偏重于南朝,记载 北朝绘画的史料比较少,因 而容易给人造成唯有南朝才 发展了绘画艺术的不恰当的 认识。 另外,《历代名画记》 较早且集中叙述了书画鉴藏 工作的历史发展,唐代鉴藏 的情况(如购买的市价、仗 势豪夺的行为等)以及在鉴 识工作中有重要意义的印鉴 的辨识验证,收藏工作中的 装褙裱轴、复制临摹等,可 见中国传统的书画鉴识在唐 代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水平。 《历代名画记》中涉及 画家的下限时间是唐代的会 昌元年(841年),现在一 般认为其完成于9世纪中期 。而现存较早的刻本为明代 嘉靖本和万历二年至万历三 年(1574年—1575年)间 王世贞的郧阳本。此后,还 有明代崇祯年间毛晋汲古阁 的《津逮秘书》本、清乾隆 年间的《四库全书》本、清 嘉庆年间张海鹏的《学津讨 原》本等。在当下学术界及 出版界,流传最广泛的为毛 晋的《津逮秘书》本。 宗白华评价《历代名画 记》,认为它可以与西方温 克尔曼的《古代美术史》相 媲美。范景中亦继承了此观 点,认为《历代名画记》“ 值得我们研究一辈子”。此 书在中国绘画史上极具价值 ,已成为学界共识。因此, 我们对其进行点校、注释、 翻译,并随文补充了一些相 关的绘画作品,以方便广大 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研究此书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原 书中的正文和双行小字均予 以保留,只对小字加括号以 示区分,以便更完整地呈现 原书面貌。 本次整理,以《津逮秘 书》本为底本,同时与《王 氏画苑》本、《学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