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依据《左忠毅公集》、其曾孙左宰《左忠毅公年谱》和清代学者马其昶《左忠毅公年谱定本》,并且参考大量的明清史料及地方相关姓氏宗谱,以时间为主线,全书共分十章,每章又分若干节。第一章围绕左光斗青少年时的成长、家庭、求学生活展开。第二、三章围绕左光斗为官生涯展开。他深知民间疾苦,提出“三因十四议”,倡议北方应效仿南方,兴修水利,开荒屯田,引进水稻种植等。第四章围绕明末“移宫”案中左光斗的力挽狂澜展开。作为御史。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与以魏忠贤为首的权贵的斗争中,展现出可歌可泣的精神。第五章展现了左光斗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在其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下,其诗文、尺牍、奏疏等字里行间充满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对父母、恩师、亲朋好友的深厚情谊,“狱中血书”中则有对后辈的殷切期望。第六章展现了左光斗在武学上的造诣。他开设武学,为国家培养文武人才的创新之举。第七、八章围绕左光斗被冤下狱的始末展开。第九、十章围绕其在狱中酷刑下“就戮无悔”的气节精神被后世所颂赞及其所形成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展开。
精彩书摘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一字遗直,号浮丘,又号苍屿,系明代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清净乡人(今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人)。共之,取自《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之意。其先祖由泾县(今属宣城市)迁往潜山(今属安庆市)。洪武初年,迁桐城始祖左代一定居于今横埠镇中义村左家宕。
左光斗曾祖父左麒(1469—?),字天祥,号松波,乡饮大宾。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百姓把治家有方、内睦宗族、外和乡里、义举社会,有崇高威望的人推荐为乡饮大宾。届时,县令率僚属人员提前到县衙,对前来的大宾们行三揖三让礼。左麒经常慷慨急难,以豪侠义气而闻名。明成化年间,因芦课等各种税赋过重,民不聊生,许多百姓因欠缴,被鞭打或拘于狱中。左麒同情百姓,不忍乡亲因交不起税赋而被杖责受刑,便与妻子朱氏商量,为其代缴,不足时向别人借贷,仍不足时则卖掉自己的田产。第二年,官府追缴税赋如过去一样,他奔走呼吁,在妻子卖掉簪珥的支持下,准备赴京请愿,上书朝廷,发誓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争取给百姓减免税赋。一天,左家仆人左恩为减轻主人的压力,将左麒所写奏疏拿走后,提前赴京敲登闻鼓,被值班小吏当场用棍棒打死。即便如此,左麒仍不畏惧,继续跪拜呈上血疏,最终得到朝廷召见。其奏疏被皇帝批准,实减桐城(含今枞阳)一带地方税赋十分之三,且得以长期执行。左麒为此前后捐助千金,其义举感动了同乡钱某。钱某亲自携带三百金登门酬谢,并笑着说:“你为地方做好事,成为第一人。难道我不能成为第二人吗?”左麒与妻子无法拒绝钱某的盛情,他们便商议决定自家再添些银两,建造李家沟新圩桥。后来左麒又慷慨捐千金建造九儿潭平桥、前埠潭桥、后埠潭桥,方便百姓生活。当时人们都赞颂他的功德,并传为美谈。左麒养育了三个儿子,左辅、左轩、左轸。
左光斗祖父左轸(1511—1581),字良宿,号面溪,乡饮大宾。左轸性格刚直豪爽,天资聪慧,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喜好锺繇和王羲之的书法。他曾精心饲养了一匹良马,十四年间与它朝夕相处,倍加珍爱,却遭到邻里豪绅宋鹳妒忌。一天,宋鹳强行要将马牵走,左轸若无其事,不与他争吵计较。左轸来到马头前,大声对马说:“你跟随我多年,难道不记得主人了吗?如今怎么能舍弃主人而受他人鞭策!”有灵性的马听后流泪长鸣,没走几步远,就以腹部摩擦墙角,绝食三天,仰天悲鸣而死。宋鹳为左轸与马儿的深情厚谊所折服,惭愧至极之余,也更加敬佩左轸仁义至上的高尚品德。左氏族人称该马为“义马”,并在宗谱中撰述《义马歌》来颂扬左轸。左轸养育了六个儿子,出右、出第、出震、出颖、出谷、出类。从出右到出颖四兄弟由原配章氏生,出谷、出类由继配束氏生。因兄弟有六人,在分户立灶时,左出颖迁居到今横埠镇横山村大朱庄,宅前是四角湖,村南边是湴湖。当时两湖水系与长江相通。
《左氏宗谱》中的家训,引用了远祖左丘明《左传》中的条规,如要勤俭持家,孝敬长辈;长辈做有益于社会的善事好事,后辈要发扬光大等。家训分“敬祖宗、孝父母、敬长上、友兄弟、教子孙、教勤俭、戒好讼、戒讼唆、安生理、禁非为”十个方面,可概括为“廉俭忠信,秉礼守义”八个字。
左光斗父亲左出颖(1545—1628),字逢时,又字韬甫,号碧衢,庠生,乡饮大宾。左出颖九岁时,母亲章氏去世。他潜修学问,仗义疏财,经常节衣缩食急别人之所难,与有见识的人一起修身养性。闲暇时潜心研读古文,在前人儒士论断之后,他别出心裁地写下自己的评议,手录集册为《读史拾余》。
传说,左出颖的一位先祖,年少时曾在左家宕洪寺山放牛,一天,不远处来了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议论。甲说洪寺山牛冷宕是一块风水宝地,若谁家祖上有厝柩葬人此穴,后辈中定会有光宗耀祖的大人物出现。乙反驳着说,这是不可能的事。甲对乙说可用简便方法测试。甲随手在附近折来一根枯竹枝,插入牛冷宕中,说:“再过几天,当我们回来时,若此枯……
P3-4
目录
第一章 廉俭守义传家风
枯竹长叶 月当大斗
一目十行 连缀两赋
好购奇书 研读气节
恩师拒柬 父亲教诲
撰联自警 奉差拒礼
关爱妻弟 姊妹戴袁
第二章 不拘一格辨人才
追慕先贤 圈点树人
张差梃击 贵妃乞求
悲中有喜 兄弟情深
善于鉴才 言而有信
家书警策 心忧天下
第三章 严肃风纪利百姓
礼臣越礼 怒斥尚书
兴修水利 稻浪涌金
巡视京城 捕获假官
巧拒宦官 珰势日盛
第四章 力挽狂澜促移官
进献八姬 内医泻药
顾命大臣 一促移官
救辽饥寒 振聋发聩
红衣女子 红丸仙丹
力保储君 声震皇宫
惊骇之语 二促移官
力排众议 一锤定音
力排垂帘 申明法理
共挽狂澜 时称杨左
第五章 文法技巧似韩苏
六面印章 七弦琴音
白云苍雪 龙颖剑气
亲情无价 诗酒书韵
诙谐幽默 相视一笑
怡然风雅 文章苏黄
几代情缘 深研易学
姚郑诗风 巧用《左传》
第六章 废弃荐酬创武学
提督学政 杜绝请托
风雪解貂 培育栋梁
关切国难 虎啸呐喊
救时之人 弹劾内操
巡视屯田 寓兵于农
武备强国 创立武学
废弃荐酬 激浊扬清
第七章 报国忠心如范杨
木匠皇帝 君臣拉锯
借文言案 献百官图
血性男子 就戮无悔
心血耗尽 何敢言忠
杨涟重锤 光斗炮轰
暗流涌动 丹心常留
相互弹劾 阉党得利
书信沉海 飞报传旨
自比范滂 仆演椒山
第八章 气节震撼世人心
遭诬贿赂 钢嘴难开
挺直脊梁 坦然面对
同乡受累 拱手保重
哭声动地 正直忠厚
顶天立地 拒绝求生
寒光刑具 血流庭院
违心认罪 纳银投水
门生冒死 先生铁骨
第九章 乾坤正气蕴忠孝
百鸟筑巢 巨星陨落
十二血书 字字刺心
六君陨落 知音吊唁
株连族属 政敌称廉
第十章 烈骨犹馨励后人
颠倒黑白 英明洞察
含泪申冤 三封御批
恩赐有异 同僚声援
高山仰止 奉旨祭奠
遥叩九天 烈骨犹馨
墓前尽孝 追封谥号
后世恩典 配享学宫
常山并烈 精神万古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一字遗直,号浮丘,又号苍屿,系明代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清净乡人(今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人)。共之,取自《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之意。其先祖由泾县(今属宣城市)迁往潜山(今属安庆市)。洪武初年,迁桐城始祖左代一定居于今横埠镇中义村左家宕。
左光斗曾祖父左麒(1469—?),字天祥,号松波,乡饮大宾。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百姓把治家有方、内睦宗族、外和乡里、义举社会,有崇高威望的人推荐为乡饮大宾。届时,县令率僚属人员提前到县衙,对前来的大宾们行三揖三让礼。左麒经常慷慨急难,以豪侠义气而闻名。明成化年间,因芦课等各种税赋过重,民不聊生,许多百姓因欠缴,被鞭打或拘于狱中。左麒同情百姓,不忍乡亲因交不起税赋而被杖责受刑,便与妻子朱氏商量,为其代缴,不足时向别人借贷,仍不足时则卖掉自己的田产。第二年,官府追缴税赋如过去一样,他奔走呼吁,在妻子卖掉簪珥的支持下,准备赴京请愿,上书朝廷,发誓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争取给百姓减免税赋。一天,左家仆人左恩为减轻主人的压力,将左麒所写奏疏拿走后,提前赴京敲登闻鼓,被值班小吏当场用棍棒打死。即便如此,左麒仍不畏惧,继续跪拜呈上血疏,最终得到朝廷召见。其奏疏被皇帝批准,实减桐城(含今枞阳)一带地方税赋十分之三,且得以长期执行。左麒为此前后捐助千金,其义举感动了同乡钱某。钱某亲自携带三百金登门酬谢,并笑着说:“你为地方做好事,成为第一人。难道我不能成为第二人吗?”左麒与妻子无法拒绝钱某的盛情,他们便商议决定自家再添些银两,建造李家沟新圩桥。后来左麒又慷慨捐千金建造九儿潭平桥、前埠潭桥、后埠潭桥,方便百姓生活。当时人们都赞颂他的功德,并传为美谈。左麒养育了三个儿子,左辅、左轩、左轸。
左光斗祖父左轸(1511—1581),字良宿,号面溪,乡饮大宾。左轸性格刚直豪爽,天资聪慧,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喜好锺繇和王羲之的书法。他曾精心饲养了一匹良马,十四年间与它朝夕相处,倍加珍爱,却遭到邻里豪绅宋鹳妒忌。一天,宋鹳强行要将马牵走,左轸若无其事,不与他争吵计较。左轸来到马头前,大声对马说:“你跟随我多年,难道不记得主人了吗?如今怎么能舍弃主人而受他人鞭策!”有灵性的马听后流泪长鸣,没走几步远,就以腹部摩擦墙角,绝食三天,仰天悲鸣而死。宋鹳为左轸与马儿的深情厚谊所折服,惭愧至极之余,也更加敬佩左轸仁义至上的高尚品德。左氏族人称该马为“义马”,并在宗谱中撰述《义马歌》来颂扬左轸。左轸养育了六个儿子,出右、出第、出震、出颖、出谷、出类。从出右到出颖四兄弟由原配章氏生,出谷、出类由继配束氏生。因兄弟有六人,在分户立灶时,左出颖迁居到今横埠镇横山村大朱庄,宅前是四角湖,村南边是湴湖。当时两湖水系与长江相通。
《左氏宗谱》中的家训,引用了远祖左丘明《左传》中的条规,如要勤俭持家,孝敬长辈;长辈做有益于社会的善事好事,后辈要发扬光大等。家训分“敬祖宗、孝父母、敬长上、友兄弟、教子孙、教勤俭、戒好讼、戒讼唆、安生理、禁非为”十个方面,可概括为“廉俭忠信,秉礼守义”八个字。
左光斗父亲左出颖(1545—1628),字逢时,又字韬甫,号碧衢,庠生,乡饮大宾。左出颖九岁时,母亲章氏去世。他潜修学问,仗义疏财,经常节衣缩食急别人之所难,与有见识的人一起修身养性。闲暇时潜心研读古文,在前人儒士论断之后,他别出心裁地写下自己的评议,手录集册为《读史拾余》。
传说,左出颖的一位先祖,年少时曾在左家宕洪寺山放牛,一天,不远处来了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议论。甲说洪寺山牛冷宕是一块风水宝地,若谁家祖上有厝柩葬人此穴,后辈中定会有光宗耀祖的大人物出现。乙反驳着说,这是不可能的事。甲对乙说可用简便方法测试。甲随手在附近折来一根枯竹枝,插入牛冷宕中,说:“再过几天,当我们回来时,若此枯……
P3-4
前言/序言
离亲何异曾为客 明清时期,桐城(含枞 阳)出了许多讲气节的英雄 人物,左光斗是其中的杰出 代表,彪炳史册,与山河同 在。他生不逢时,遇到废政 误国的昏君,又遇到一个擅 权的阉党魏忠贤,故他五十 一岁被人杖毙于狱中的厄运 已不可避免。他预见了万历 皇帝的不作为、魏忠贤等人 的恶行将导致明朝的灭亡, 他奋起抗争,宁可玉碎,不 为瓦全。左光斗在桐城被抓 走时,老百姓的哭声震天动 地,缇骑亦为之落泪。 我在读前人诗文时,深 深感受到了明末清初桐城乡 贤对于左光斗的敬佩和爱戴 。其中,《明史》主纂官、 宰相张廷玉亲自撰写了《左 光斗传》,载入《明史》。 他们惋惜其遭遇,佩服其高 风亮节,以与之是乡党为荣 耀,以与其后人交往而愉悦 。这激起了我对于了解左光 斗一生的渴望。当吴纯生先 生今年秋嘱我为其二十余万 字的《左光斗传》写序时, 我自然是满心欢喜、义不容 辞了。 纯生先生与我相知已久 ,曾于2016年冬、2021年 冬先后陪我去枞阳横埠游览 了刘大櫆故居,去金社乡凭 吊了刘大櫆墓茔,去义津镇 阮畈村铁门口凭吊了姚鼐的 墓茔。作为热心地方文化的 一位研究者,纯生先生点校 、出版了《左光斗诗文集》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7年),为写《左光斗 传》作了充分的准备。纯生 先生于工作之余,醉心于文 史研究和写作,弘扬家乡文 化,足见其志趣高雅,发心 深远。 浏览该书,可知作者涉 猎了很多史料,旁征博引, 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予以消 化,编织成册。读者一卷在 手,可补张廷玉、吴应箕等 人为其作短传之不足,以及 许多明末清初人的片段文字 之琐碎,是了解左光斗一生 的难得读本。除了参考清人 编的《左忠毅公集》《左忠 毅公年谱》《左忠毅公年谱 定本》外,作者还阅读了大 量与传主同时代人的著作, 如《杨忠烈公文集》《史可 法集》等,可知作者写此书 ,用心之诚,用力之勤,用 事之广。 读左光斗的故事,能见 其许多过人的品格。他关心 人才,从弟子史可法的一张 考卷中,即知此学生将来是 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他排解 生活之忧。他富有浓厚的生 活情趣,六岁的方文(方以 智从叔)在他面前一口气背 出杜甫《秋兴》八首,他连 饮八杯酒,欣赏方文的同时 ,当场与方家父母定亲。他 是一个重民生的人,将家乡 种水稻的方法推广到北方军 民屯田之中,以延缓明末农 业的衰落。他嫉恶如仇,务 实苦干,以气节濡入文章。 左光斗同时代人留下的 有关左光斗的回忆文章不多 ,而传主的诗、尺牍多不注 时间,其奏折则偏于政治时 务,这些都为写一本生动、 耐读的左光斗传记留下了困 难。本书是作者撰写的第一 本人物传记,在笔法的娴熟 方面,或有完善空间。元稹 《织妇词》云:“缫丝织帛 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若著书如织布,著《左光 斗传》则如织蜀锦,难于一 蹴而就。我想,经过作者的 努力,一定能让读者捧其书 而生正气,观其事而生敬仰 之心焉! 今逢除夕,想起左光斗 的《除夕》诗: 华发蹉跎逐岁添,夜堂 深寂烛花淹。 离亲何异曾为客,拂影 其如数步檐。 语笑悬知兄弟减,悲吟 真得妇儿嫌。 明朝驱马城东去,一顾 春风旧酒帘。 左光斗就是一位曾经造 访我们这块土地的一位客人 ,他没有死,永远活着。 安庆师范大学 朱 洪 癸卯除夕于鹅公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