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读懂它?《资治通鉴:熊逸版》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项跨越数年的“读史大工程”,作者熊逸用“串讲”的方式,为读者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他的解读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汉纪七至汉纪十五,以210个问题为抓手,带你领略大汉王朝的兴衰荣替——
一位位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张骞、董仲舒、卫青、李广、司马相如、霍去病、苏武、桑弘羊……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应接不暇:霍去病出击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通西域;苏武牧羊……
一件件亟需追寻的历史真相等待你去探索:汉朝远征匈奴战果如何?李广为什么一再“难封”?张骞通西域经历了多少波折?……
现在,请你跟随作者熊逸的脚步,了解历史的发生,理解历史的发展,最终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
经常书评
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愿望——从头到尾读一遍《资治通鉴》,这套书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工程,熊逸老师会带领读者逐章逐节,甚至逐字逐句地把《资治通鉴》研读一遍。不是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那么简单,而是抓住一个有意思的点,由此延伸开去,帮你洞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你只需要跟着他,就能做读懂《资治通鉴》的少数人,让知识真正为你所用。
——罗振宇 得到App创始人
以我之见,《资治通鉴熊逸版》是当今读《资治通鉴》唯一正确的读法,也是我们读一切中国古书的正确读法。司马光没看过的、后世才有的书,熊逸读过;司马光看过的书,熊逸也读过。熊逸知道司马光在书中说对了什么、说错了什么,熊逸还知道什么是司马光故意说错的。这种多视角、多维度的讲解,熊逸对中国的历史叙述、包括中国文化进行了祛魅。这个更鲜活的历史只会让你更加热爱中国历史——不是那种“我家祖上特厉害”的爱,而是实在的亲切感。
——万维钢 科学作家,“中国好书”作者
试读
为什么武帝用人可以不拘一格?
在班固看来,汉武帝的识人之明不亚于商高宗和齐桓公,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的政府班底人才济济,开创了汉朝的辉煌局面。“汉家隆盛”这个词语,出自《史记·梁孝王世家》中的一段“太史公曰”:梁孝王之所以穷奢极欲,一方面是因为有窦太后的疼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正赶上“汉家隆盛”,这是汉帝国的繁荣期,百姓富足。然而在班固的笔下,武帝一朝才是巅峰。
班固的原话是,“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至于宣帝,班固认为他虽能干,但只是继承了武帝的遗产;宣帝时代的名臣虽然也很出色,但相较于武帝时代的还是略逊一筹。那么,武帝一朝的“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班固讲得很清楚,因为“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也就是说,武帝迫不及待地要建立文治武功,所以才会求贤若渴。而他既有求贤若渴的动机,又有慧眼识人的能力,所以人才如滔滔江水般涌现,成就了这一时期的繁荣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