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王值军为采写对象,着重讲述王值军近三十年年来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以“摆渡”的方式成就一批又一批学生,将自己奉献给祖国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的故事。全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读者对象以广大职工和学生为主,目的是让普通劳动者和全国青少年能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劳动的价值和职业分类,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劳动的向往、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劳模精神的崇尚。
目录
第一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
忙碌的父亲
偶像廖成印
走错教室
梦想起航的地方
那一顿难忘的红烧肉
择校难题
“我被蒲圻师范学校录取了”
永远矮半截的书桌
学会坚守
妻子的理解
懂事的儿子
第二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
楠木坑教学点
教师生涯的第一堂课
洪水冲垮了楠木坑教学点
建立盘山教学点
王值军的一天
“贵人”宋大明
翻建尺冲小学
多了一个“学前班”
第三章 谆如父语伴如亲
下山挑水的王老师
学生们的“生活老师”
“强硬”的王老师
义务摆渡学生
爱的教育
安全教育不能松懈
四次拒绝进城
关爱特殊儿童
帮学生“调教”孩子
“捡破烂”的王值军
老王的骄傲
第四章 育人育己共前行
那个三层书架
复式教学法
“一遍清”教学法
爱家访的王老师
自费学电脑的王老师
班级管理现代化
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帮助新老师成长
接受教学工作技能培训
考上江南大学
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
第五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
学生“反哺”
慈善机构捐赠物资
感染年轻人回乡任教
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试读
忙碌的父亲
1976年3月27日黎明时分,湖北省崇阳县高枧乡桃花村村民王炎家中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哭声清脆响亮,这个婴儿似乎在向世界宣告着自己的到来。王值军出生了。他生长在一个八口之家,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五个兄弟姐妹,家里人口较多,家境也不富裕,父母都是农民,以种田为生,全家人生活得很艰苦。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尽管家庭贫困,王值军的父母却尽自己的能力给了他最好的教育,尤其是他的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塑造了王值军良好的品格。
王值军的父亲王炎生出生在旧社会,生长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经历了战乱、忍受了饥饿,童年的生活十分凄苦。王炎14岁就开始外出做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经受着生活的洗礼。王值军出生后,王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他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一点儿也不敢懈怠,哪怕寒风刺骨、酷暑难耐,他也从未停止劳作,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为整个家庭奉献着。
小时候的王值军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忙,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他渴望父亲能休息一下,陪自己玩一会儿,或者像别人的父亲那样,给自己讲一些童话故事。但这温暖的情景从未发生在小值军身上,父亲的忙碌在小值军看来就是个谜——他实在不能理解。有一天,小值军实在忍不住了,便问父亲:“爸爸,您能休息一下陪我写会儿作业吗?”
“不行啊,孩子,爸爸得去地里干活儿。”父亲不善言辞,只好据实相告。
“为什么总要去地里干活儿啊?”小值军问。
“爸爸得去种地,养活一家大小八口人呢!”父亲无奈说道。
“那今天可以休息一天吗?”小值军恳求道。
“爸爸也想休息,但是孩子,我只有辛勤劳作才养得起家,穷苦只在一时,只要坚持,一切都会好起来。”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说罢,便向田里走去。被拒绝的小值军颇为无奈,他只好在心里默默发誓:“我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让爸爸不那么忙,有时间陪我。”但他不知道,“勤以养家”的理念已经在自己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偶像廖成印
每一个人都有偶像,偶像是人们前行道路上的榜样和指路明灯。
童年时期,父亲勤奋苦干、吃苦耐劳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王值军,这也塑造了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和用心钻研的好品质。也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小值军有了自己的偶像。
有一次,向来忙碌的父亲要带小值军去亲戚家做客,小值军高兴坏了,连忙让母亲给自己换上干净的衣服,拿上礼物,跟着父亲便往亲戚家走去。亲戚热情地将二人迎进屋里。刚一进屋,父亲就站在一张大合照前,仿佛定住了般,一动也不动。父亲向来有礼貌,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但这次父亲却好像忘记众人般,只顾看眼前的那张合照,这对小值军来说,可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他也跟着父亲站在原地,直愣愣地盯着父亲,只见父亲认真端详了好一会儿之后,喃喃自语道:“多希望自己可以在种地上取得这样的成就啊!”父亲呢喃的声音过于低沉,以至于小值军并没有听清,他不禁问道:“爸爸,您在说什么啊?”
P3-5
前言/序言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 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习 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 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 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 ,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 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 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 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 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和高 素质劳动者的竞争。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强大的工人队 伍用辛勤的劳动和拼搏奉献 的精神推动中国制造、中国 智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 前列,新时代的中国面貌日 新月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 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宏大的知识型、 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 ,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历 史责任。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 、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 功臣。自改革开放以来,广 大职工勇立改革潮头,独立 自主,奋发图强,勇于创新 ,其中涌现出一批批全国劳 模和大国工匠。他们参与建 设了代表中国高度、中国速 度、中国深度的一系列重大 工程,提升了国家实力,打 造了“中国名片”,树立了“ 中国品牌”,增添了“中国力 量”,充分释放出工人阶级 的创新活力,展示出大国工 匠的强大创造力。他们以工 人阶级的满腔热忱在各自平 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辉煌 的成绩,书写了新时代的壮 丽篇章。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 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 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 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 精神,是广大劳动群众在社 会生产实践中锤炼形成的弥 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工人 阶级伟大品格的具体体现,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 动诠释。民族复兴需要劳动 模范,祖国强盛需要大国工 匠,中国制造、中国智造、 中国创造更需要大国工匠的 强有力支撑。劳模、工匠等 的成长故事、先进事迹中承 载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 工匠精神,是激励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 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劳模”系列丛书,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和先进 工作者们的成长经历及他们 追梦、筑梦、圆梦的故事, 用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 平凡业绩的真实故事感染读 者,推动形成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引 导广大技术工人和青少年形 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 造伟大的观念。 “匠心筑梦,强国有我。 ”新时代是一个万象更新、 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一个 继往开来、创新创业和建功 立业的大时代。希望广大读 者能以劳动模范为榜样,以 大国工匠为楷模,立志技能 报国、技术强国,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锤炼思想品格 ,汲取劳动智慧,勇于担当 、勤于钻研、甘于奉献,为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乡村振兴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 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 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