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能源汽车技术手册》分11篇共45章,依次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基础、构型设计、控制策略、系统设计与开发、仿真技术、动力系统实验设计、电池及电源管理、驱动电机技术、热管理技术、节能技术和智能能量管理。其中,第1~6篇系统梳理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法规及政策导向、构型方案、整车控制策略、系统设计与开发和车辆仿真与实验技术等核心内容;第7篇和第8篇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的核心组成——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相关内容展开讨论,详细介绍了各型动力电池及其对应的电池管理技术、驱动电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第9~11篇围绕如何实现挖掘车辆的节能潜力展开介绍,系统探索了热管理技术和能量管理的内在联系、解析了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机理和关键技术,以及基于车辆网联信息的能量管理优化控制。
本手册内容系统、先进、实用,适合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使用、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师生组织日常教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1篇 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 001
第1章 新能源汽车概述 002
1.1 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 002
1.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现实意义 002
1.2.1 汽车与能源及环境的关系 002
1.2.2 汽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003
1.3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路线 005
1.3.1 全球新能源汽车现状 005
1.3.2 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 008
1.3.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 008
第2章 新能源汽车的通用关键技术 012
2.1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类型 012
2.1.1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012
2.1.2 纯电动汽车技术 014
2.1.3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015
2.1.4 氢动力汽车技术 017
2.1.5 醇、醚和生物燃料汽车技术 018
2.2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理论 018
2.3 新能源汽车的控制策略 020
2.3.1 稳态控制策略 021
2.3.2 动态控制策略 022
2.4 新能源汽车的仿真与实验技术 022
第3章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法规 026
3.1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及成效 026
3.1.1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 026
3.1.2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 027
3.1.3 新能源汽车产业帮扶政策 027
3.1.4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成效 027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法规 028
3.2.1 整车及车架系统专项要求 028
3.2.2 动力系统专项要求 029
3.2.3 传动系统专项要求 031
3.2.4 电气系统专项要求 031
3.2.5 整车附件系统专项要求 031
3.2.6 法规符合性控制 031
前言/序言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便捷、舒适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比如化石等能源的过度消耗,尾气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家、各地区相继通过政策导向和产业落地等形式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其作为解决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及措施。我国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明确规定:未来十五年里重点在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水平、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上游产业协同发展等。可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已然成为汽车工业新的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背景,本手册结合作者及其团队自1999年以来承担及参与的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计划项目、系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从事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的教学和研究积累撰写而成。
在“节能减排”和“智能网联”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手册》首先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法规及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的构型方案、整车控制策略、系统设计与开发和车辆仿真与实验等核心技术方面展开详细叙述和说明。其次,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核心组成—— “电池”和“电机”等内容展开讨论,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常用的各型动力电池及其对应的电池管理技术,讨论了车用驱动电机的基础理论及驱动电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最后,从节能的角度出发,以混合动力商用车为例,围绕如何挖掘车辆的节能潜力展开介绍,系统探索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和能量管理的内在联系,解析了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关键技术和基于车辆网联信息的能量管理优化控制等内容。
本手册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内容由浅入深,既介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又针对该领域内的关键技术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同时,本手册大量采用作者团队学术科研和工程项目案例,并针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详细阐述,充分考虑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全书力求做到文字准确、精炼,插图清晰、正确,内容系统、全面,是一本专门为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高校师生以及所有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感兴趣的读者准备的指南,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适合于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水平的,且全面、深入、实用的参考书籍。
本手册由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混合动力课题组组织,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曾小华教授担任主编,吉林大学李静静博士研究生担任副主编。全书由曾小华、李静静、黄钰峰、向荣辉、牛晨浩共同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姜效望、段朝胜、武庆涛、张轩铭、钱琦峰,硕士研究生王云叶、李凯旋的鼎力支持与协助。此外,还参考了业界许多同仁的相关文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与敬意。
由于本手册涉及内容广泛,编者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不妥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竭诚期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曾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