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供应链风险的理论、方法、措施和实践。全书共分为11章:在第1章、第2章中,主要介绍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目前国内外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常用方法。在第3章中,讲述了供应链风险识别内容,重点介绍了风险识别流程及常见的识别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法、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等。在第4章中,主要阐述如何评估供应链风险,详细罗列了风险评估流程及原则,同时给出了一套标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来测度供应链的整体风险。在第5章中,描述了风险的控制过程,包括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分析和衡量结果、采取管理行动,针对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期提出了多种有效措施管控供应链风险,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供应链的柔性建设等。在第6章中,主要介绍了供应链风险的监控与预防,其中强调了风险预防的重点——中断风险,针对易于发生中断的薄弱环节,提出供应链预防的相应对策。在第7章至第11章中,针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中常见的风险点进行探讨,分别为:供应商风险、财务风险、合同风险、运营风险和质量风险,对每个风险点进行详细阐述,如社会责任是供应链中最容易忽视的风险点,而供应链系统中任何节点企业出现社会责任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履责状况受到利益相关者的质疑、抨击,甚至给供应链系统的其他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目录
目录
1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1
1.1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3
1.2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作用与必要性……10
1.3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流程与原则……11
1.4供应链风险管理趋势……15
2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20
2.1基于系统分析方法的供应链风险管理……22
2.2基于FMECA方法的供应链风险管理……26
2.3基于WSR方法的供应链风险管理……30
2.4基于案例推理的风险评估方法……36
2.5供应链风险数字化管理及评估方法……37
3供应链风险识别……45
3.1供应链风险识别概述……47
3.2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流程……51
3.3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方法……54
4供应链风险评估……70
4.1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方法与特点……72
4.2供应链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80
4.3供应链风险评估流程……85
4.4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与模型……88
4.5利益相关者风险评估……97
5供应链风险控制……103
5.1供应链风险控制的内容……105
5.2供应链风险控制过程……110
5.3供应商风险控制的类型……117
5.4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方法……126
5.5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措施……136
6供应链风险监控与预防……146
6.1供应链风险监控活动……147
6.2供应链风险监控的措施……151
6.3供应链风险预防的难题……155
6.4供应链风险预防的措施……158
7供应商风险管理……167
7.1供应商风险管理……168
7.2采购风险管理……172
7.3供应商风险评估……176
7.4供应商审核……181
7.5供应商招投标管理……186
7.6供应商关系管理……195
8供应链财务风险管理……203
8.1供应链财务风险……205
8.2供应链财务风险因素分析……210
8.3供应链财务风险管理体系……215
8.4供应链财务风险管理流程……222
8.5供应链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225
9供应链合同风险管理……230
9.1合同风险管理的内容……231
9.2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236
9.3合同拟订阶段的风险……243
9.4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247
9.5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251
10供应链运营风险管理……260
10.1物流配送风险……262
10.2供应链库存风险……270
10.3产能过剩风险……279
10.4信息风险……283
10.5供应链运营弹性建设……287
11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296
11.1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发展……297
11.2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301
11.3供应链质量风险识别与分析评估……306
11.4供应链质量风险防范策略……307
参考文献……322
试读
供应链风险的特征
(1)传递性
传递性是供应链风险最显著的特征,也是由供应链自身组织结构所决定的。由于从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仓储配送整个过程,由多个供应链节点企业共同参与完成,根据流程的顺序,各节点企业的工作形成了一个交错的混合网络结构,其中某项工作既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也可能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某个企业既可能参与一个环节也可能参与多个环节。因此各节点环环相扣,彼此依赖和相互影响,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节点,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这种风险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进行传递,给上下游企业及整个供应链带来危害和损失。一般来说供应链越长,中间的非价值因素越多,“牛鞭效应”越严重,供应链效率越低下。
(2)复杂性与多样性
由于供应链组织特有的组织结构,导致其不仅要面对单个成员企业面临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等,还要面对由组织结构决定的特有风险,如企业之间的合作风险、信用风险、文化冲突风险、利润分配风险等。因此供应链风险相比单个企业的风险,种类多、范围广、复杂性更高。
(3)实际运作性
供应链的外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很多也是不可控制和预测的。但由系统内部因素引起的一些风险,如合作风险、信用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利润分配风险等,从本质上来说是实际运作风险。只有企业之间以供应链方式存在实际运作时,才会发生这些风险。
(4)此消彼长性
供应链中的很多风险是此消彼长的,一种风险的减少会引起另一种风险的增加,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性。
①供应链系统内各节点企业之间风险的此消彼长性,即一个企业风险的减少可能会导致相关企业风险的增加。如制造厂商为了减少自身的库存风险,要求上游供应商采用JIT(准时制生产)方式送货,在保证整条供应链流畅运行的条件下必然导致上游供应商送货成本和库存的增加,即制造商库存风险减少某种程度上是以供应商库存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
②从整体来讲,把供应链看作一个虚拟企业群,企业内一种风险的减少会导致另一种风险的增加,如库存营运风险和中断风险,库存营运风险减少,但中断风险随之而增加。所以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一定要考虑风险之间的联系。
前言/序言
前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全球产业体系和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同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推动下,企业供应链已从“链”逐渐扩大成“网”,成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各成员企业往往为了争夺更多的系统资源或更好的经济条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产生多方面利益冲突,从而导致供应链潜在的风险,而有些风险对于供应链及链上企业来说是致命的。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致贺信中指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因此,做好供应链风险管理、提升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是巩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关系,把供应链体系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重要抓手和工具。
在供应链网络中,任何企业都是其中一环,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供应链越长,供应链流程越多,供应链涉及的合作企业越多,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就越大。风险对供应链的破坏程度远比对单个企业要严重许多,一个微小的风险都可能带给供应链巨大的打击,甚至可能完全破坏一条供应链,使之不复存在。如何应对供应链风险,构筑安全稳定的供应链,进一步打造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成为当前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难题。
为了让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专业学者更清晰地了解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掌握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本书从供应链风险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类别与特征出发,通过梳理各个环节潜在风险,对每个流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重新梳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流程,系统研究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及预防等核心流程的内容与方法,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是相对的,只要企业积极采取科学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就可以减小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本书内容涉及供应链风险的理论、方法、措施和实践。全书共分为11章:在第1章、第2章中,主要介绍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目前国内外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常用方法。在第3章中,讲述了供应链风险识别内容,重点介绍了风险识别流程及常见的识别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法、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等。在第4章中,主要阐述如何评估供应链风险,详细罗列了风险评估流程及原则,同时给出了一套标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来测度供应链的整体风险。在第5章中,描述了风险的控制过程,包括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分析和衡量结果、采取管理行动,针对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期提出了多种有效措施管控供应链风险,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供应链的柔性建设等。在第6章中,主要介绍了供应链风险的监控与预防,其中强调了风险预防的重点——中断风险,针对易于发生中断的薄弱环节,提出供应链预防的相应对策。在第7章至第11章中,针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中常见的风险点进行探讨,分别为:供应商风险、财务风险、合同风险、运营风险和质量风险,对每个风险点进行详细阐述,如社会责任是供应链中最容易忽视的风险点,而供应链系统中任何节点企业出现社会责任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履责状况受到利益相关者的质疑、抨击,甚至给供应链系统的其他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本书力求做到系统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的充分结合,使内容丰富而严谨。此外,本书穿插了参考性较强的导入案例及拓展阅读,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从整体结构上看,本书按照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由传统到当下再到未来的思路进行编写,内容全面、难度适中。本书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丰富、结构合理、分析深入,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让读者掌握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方法。本书可作为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MBA、MEM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人员自学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参考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诸多著作和论文,在此对其作者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