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清照传》是一部深度展现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李清照一生的传记。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讲起,彼时的她天真烂漫,“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显青春的活泼与惬意 。
后来,她与赵明诚喜结连理,二人志同道合,沉醉于金石书画的收藏与研究,生活幸福美满。然而,命运的转折接踵而至,北宋灭亡,山河破碎,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年丧夫的悲痛更让她陷入无尽的哀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便是她彼时心境的写照 。
书中不仅详述了李清照的人生经历,还深入剖析了她的词作,解读每一首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内涵,展现她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将走进李清照的世界,感受她在时代洪流中的坚韧与执着,领略一代词宗的独特魅力。
经常书评
媒体推荐】
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朱彧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杨慎
词人之冠,女中之杰。
——王士禛
女性解放的先驱。
——胡适
目录
第一章 梅定妒,菊应羞
1. 庭院深深深几许
2. 细风吹雨弄轻阴
3. 海燕未来人斗草
4. 何必浅碧深红色
第二章 和羞走,倚门回首
1. 夜来沉醉卸妆迟
2. 多情自是多沾惹
3. 醒时空对烛花红
4. 倚楼无语理瑶琴
第三章 人悄悄,月依依
1. 柔肠一寸愁千缕
2. 香脸半开娇旖旎
3. 买得一枝春欲放
4. 却对菱花淡淡妆
第四章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 梧桐应恨夜来霜
2. 独抱浓愁无好梦
3. 探著南枝开遍未
4. 蔷薇风细一帘香
第五章 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1. 花自飘零水自流
2. 晚风庭院落梅初
3. 花光月影宜相照
4. 莫负东篱菊蕊黄
第六章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 萧萧微雨闻孤馆
2. 浓香吹尽有谁知
3. 泪融残粉花钿重
4. 背窗雪落炉烟直
第七章 秋已暮、红稀香少
1. 车声辚辚马萧萧
2. 熏透愁人千里梦
3. 小风疏雨萧萧地
4. 玉骨冰肌未肯枯
第八章 怎敌他、晚来风急
1. 窗前谁种芭蕉树
2. 断香残酒情怀恶
3. 吹箫人去玉楼空
4. 旧时天气旧时衣
第九章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卧看残月上窗纱
2. 伤心枕上三更雨
3. 谁怜憔悴更凋零
4. 一江春浪醉醒中
第十章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 人道山长水又断
2. 归鸿声断残云碧
3. 江山留与后人愁
4. 风住尘香花已尽
试读
1. 庭院深深深几许
许多的忘却,是欢乐的忘却;许多的忆起,是疼痛的忆起。欢乐,太容易蒸腾;疼痛,最容易沉积。
可我真的没有想到,那个给了我学生时代惊喜的,宋代大词人李清照,会是心头沉沉的惦念。我,一直渴望去探寻她历史深处的踪影。
宋代,千年远方的时光,说来那是盛世,但这个没有长城防御的王朝,时时遭受来自北方的袭扰,那绸缎的衣衫终究不是盔甲,岁月就难以享受安稳祥和,整个时代,也就透着富贵之中的脆弱,欢情之下的悲伤。就是这样一个富足但并不孔武有力的时代,却常常让人念想着。
一幕大宋的烟雨,一阕宋词的平仄,起起伏伏。
的确,对于宋朝的喜欢,大多是因为宋词,对于宋词的喜欢,有多少人是因为李清照呢?最初的她,是我心中的欢。那年的菁菁校园,一首《如梦令》,让少年的心,有了柳烟、荷影,从此,那条不羁的小船,摇啊摇,一直欢快地飘荡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斜阳的余晖里,这般疯狂嬉闹的样子,那定然是一位乡野少女。李清照,这千古第一才女,她,来自田园? 最初的我,也是有些惊讶的,可如此生动的辞章,不出自生活,又会出自哪里呢?
李清照的文字,似乎就是一根凌霄藤,一路花开,一路叶落,仿佛她一路曲曲折折的人生旅途。
最初的她,的确就是田野里一缕奔跑的风。那时,她在老家,那时,她在明水。
明水,好清澈的名字,是有水有花的一处田园小镇,在山东,在章丘。伫立在这里,就可以亲近波光云影,就可以亲近日月星辰。深宅小巷里,藏富也积贫;肥田寒土中,五谷次第而生,野树杂花参差相倚。
小镇,最丰盈的是水,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那汩汩的水声,是清脆而欢快的,但可闻而不可见。那泉,在深深的庭院里。
那庭院,并不是古木参天的,也不是藤蔓遮蔽的,那是三进三出的院落。在这小镇,这是大户人家的深宅。传言明水有泉水水势旺盛,在三户人家的庭院的深处,因常人难以相见,为此,这三处泉水,就被人叫作“三不露”。
私家的院落,有这样鲜活的泉,生生不息地奔突着,定然运势不错。果然,有一泉的李家,就有人中了进士,仕途上,做到皇帝身边的高官;才情上,为大文豪苏轼赏识,并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曾写下无数诗文,怎奈大都散佚在时光里,好在还有《洛阳名园记》传下来,让今天的我们,感知他不俗的文采。他,就是李格非。
他,或许是李家权势的高峰,但却不是李家才情的高峰。李清照,才是这个才情高峰,而且可以说是顶峰。她,正是李格非的女儿。
这样的一处泉水,这样的一处庭院,自从我读了李清照的词,就一直向往着。那年,我终于从老家出发,踏上了寻访这泉水、这宅院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