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艺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孕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更是为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思想指引与实践指南。
写意绘画历史悠久,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至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在中国薪火相传,还流传到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区,并在世界文化艺术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历代写意画经典灿若星辰,或是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或是珍藏于国外各大博物馆,为东西方绘画艺术贡献了中国审美和中国智慧。作为写意绘画的精髓,写意精神也是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古今中外一切艺术追求的至高之境,在世界艺术与美学领域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崇高的学术地位。
近现代以来,写意绘画的生态遭到破坏,写意精神逐渐丧失。如何坚守写意传统、弘扬写意精神,是当下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议题。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期刊应该发挥独特的社会带领作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主办的《写意画研究》应运而生,既昭示了写意研究的学术身份和学理追求,又弥补了长期以来缺乏专门的学术交流平台的缺憾,同时也使得“写意”的学术研究、学理建构和学科发展拥有了相应的载体支撑。
《写意画研究》以写意传统和写意精神为主线,除了关注写意画的“本体性”研究,还旁涉“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以及“去学科”的“融通性”考察。本刊坚持学术性、前沿性、实践性和导向性相统一的原则,旨在深化当代写意画的传承与发展,为繁荣发展中国文艺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写意画研究》的创刊,不仅为所有钟情写意的人搭建自由交流的学术平台,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生动文本,必将助力于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我们期待更多的人能以“至诚如神”的意驾驭“游刃有余”的笔,真实地书写既属于中华文化传统,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让艺术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目录
遇见经典
心与物游画中有意——以李唐为例浅谈院体山水画的发展及创新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从苏轼的《潇湘竹石图》谈写意画的欣赏
深度访谈
如何看待中国写意画
写意画的意象造型观
名家风采
绘画与文化传统的重建——陈玉圃先生的绘画艺术
笔墨新意妙理乾坤——读邢少臣的大写意绘画
诗书画交相辉映笔底生姿写万千——论徐福山的写意画艺术
研究与批评
“写意画”概念及品评观念生成考略
理绝可以意求——关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考
玄禅风气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担当水墨写意山水画与禅宗思想关系性探究
写意画构图衍义
台湾现代墨彩画的发展与创新
试析台湾苏峰男写意花鸟画的创作
画坛推介
廖勤俭山水画:蓬蓬文气意尤浓
以书入画意趣盎然——周伯林花鸟画赏析
刘海博:深厚隽永写意人生
欣欣向荣与写生写意——浅谈柳财顺的绘画艺术
北人南相绘山水纵横南北阅古今——兼谈王龙山水画艺术创作
国际交流
中华传统与南洋新意——马来西亚钟正山写意画探析
漫漫艺路东西求索——归侨艺术家黄国强及其焦墨艺术
鉴识与修复
苏轼《潇湘竹石图》卷鉴识——兼论中国画“写意”美学精神之提出
国博藏清人摹龚贤山水画折扇的还原修复与研究
……
新书面面观
写意纵横
焦点热议
展览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