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核算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汽车行业低碳转型路径,并对转型路径减排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提出科学合理的中国汽车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建议。本书通过对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及对转型路径减排潜力的分析,支撑汽车行业分解及落实“双碳”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方案和管理政策、引导汽车行业开展碳减排等工作。
本书适用于汽车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研究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等汽车行业有关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全球气候变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1.1.1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1.1.2 我国汽车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1.1.3 气候变化对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影响
1.1.4 气候变化对我国汽车进出口的影响
1.2 汽车行业碳中和共识及应对措施
1.3 汽车产品碳足迹管理的困难与挑战
1.3.1 碳政策分类认识及意识问题
1.3.2 产品碳足迹核算面临的问题
1.3.3 碳目标设定问题及落实困境
1.4 本书的研究框架与整体思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生命周期评价及碳足迹方法学综述
2.1 生命周期评价标准ISO 14040/14044
2.1.1 概述
2.1.2 主要内容
2.2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PAS 2050)
2.2.1 概述
2.2.2 主要内容
2.3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
2.3.1 概述
2.3.2 主要内容
2.4 碳足迹标准ISO
2.4.1 概述
2.4.2 主要内容
2.5 产品环境足迹类别规则指南(PEFCR)
2.5.1 概述
2.5.2 主要内容
2.6 其他
参考文献
第3章 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与工具
3.1 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范围
3.1.1 目的和范围
3.1.2 数据来源
3.2 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
3.2.1 车辆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
3.2.2 燃料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
3.2.3 生命周期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
3.3 汽车车队碳足迹核算方法
3.3.1 乘用车车队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
3.3.2 商用车车队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
3.4 汽车低碳供应商评价方法
3.4.1 基本参评条件
3.4.2 基本合规要求
3.4.3 基本管理要求
3.4.4 评价指标
3.4.5 得分计算
3.4.6 持续改善阶段
3.5 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工具体系
3.5.1 国内外碳足迹核算工具分析
3.5.2 中国工业碳排放信息系统(CICES)
3.5.3 产品碳足迹标准管理工具(PCFst)
3.5.4 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工具(OBS)
3.5.5 碳仿真数据系统(CSS)
3.6 汽车产品低碳评价与公示平台
3.6.1 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
3.6.2 低碳技术征集平台
3.6.3 低碳供应商平台(LCS)
3.6.4 企业数字化碳管理系统(CMS)
3.6.5 碳标识
参考文献
第4章 2022—2023年中国汽车产品碳足迹研究结果
4.1 乘用车产品碳足迹研究结果
4.1.1 不同燃料类型乘用车产品碳足迹
4.1.2 不同级别乘用车整车车型产品碳足迹
4.2 商用车产品碳足迹研究结果
4.2.1 轻型货车产品碳足迹研究结果
4.2.2 中重型货车产品碳足迹研究结果
4.2.3 公交车产品碳足迹研究结果
4.3 汽车车队碳足迹研究结果
4.3.1 乘用车车队碳足迹研究结果
4.3.2 商用车车队碳足迹研究结果
第5章 面向碳中和的汽车行业低碳转型路径分析
5.1 总体转型路径框架
5.1.1 转型路径
5.1.2 情景设置
5.2 碳中和转型十大路径
5.2.1 路径一:电力清洁化转型
5.2.2 路径二:车辆电动化转型
5.2.3 路径三:燃料脱碳化转型
5.2.4 路径四:材料低碳化转型
5.
前言/序言
大量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明确规定到21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革命前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把升幅控制在1.5℃内。为实现温度控制目标,各缔约方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即“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我国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实现宏伟的碳中和目标,作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汽车行业的碳排放具备碳排放总量增长快、全产业链带动性强等重要的特征。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彰显大国担当的实际需要,也是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在我国各行业迈向净零排放的过程中,汽车行业应该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选择合适的路径,牵引和推动整个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脱碳进程,从而实现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由大转强。
为推动汽车行业减排降碳,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多年来持续开展汽车碳排放管理研究。自2018年中汽数据组织成立世界汽车生命周期联合研究工作组(World Automotive Life Cycle Assessment Working Group, WALCA),发起“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China Automobile Low Carbon Action Plan, CALCP)”以来,已连续七年核算并发布了超过3万余款乘用车车型的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成果。
2024年,中汽数据联合20家国内外机构,开展《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2024)》的研究工作。在本研究中,首先,基于汽车生命周期评价模型(CALCM)对2022年和2023年中国境内销售的乘用车、商用车,开展单车、企业和车队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分析和公示中国现阶段汽车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其次,聚焦汽车行业碳中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电力清洁化转型、车辆电动化转型、燃料脱碳化转型、材料低碳化转型、生产数字化转型、交通智慧化转型、出行共享化转型、资源循环化转型、捕集利用和封存、汽车生态化转型十大转型路径,分别设置了基准情景、汽车行业2060年前碳中和情景和汽车行业2050年前碳中和情景三个情景,在此基础上,充分讨论了不同情景下不同路径的碳减排潜力。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和“双碳”目标下汽车行业面临的国内外挑战,为我国汽车行业低碳发展指出了政策措施和战略要点建议,以期支撑国家碳排放政策制定,促进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引领汽车行业向碳中和目标迈进,共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未来。
本书由冯屹、赵冬昶担任编委会主任,由赵明楠、孙锌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孙锌负责本书总体思路和要点确定、全书修订及协调组织,吴金龙、焦显辉、张红杰、李家昂和刘焕然具体负责统稿。
(本书所有数据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30日)
本书编委会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