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第一章 自由快乐的童年
  淘气的童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初秋时节,天气渐渐转凉,黄昏之际,刮起的晚风不似夏夜时的清凉,反而带点儿萧瑟的气息。
  这个时候,如果你走在通透的天空下,走在视野开阔的田地间,可以看见太阳正缓缓西沉。田间的农夫农妇沿着田垄向自己的小家走去。他们谈论节气,谈论缝制寒衣的计划;他们谈论生活,谈论自己家的孩子过了个夏天又变得黝黑黝黑的;他们谈论生计,谈论今年秋天会有怎样的收成。
  1987年10月7日,中秋节,一个孩子的啼哭声在北京郊区一间农家小屋里响了起来。方秋子出生在了北京郊区的一户农家小院里。
  “生了生了!是个女儿!”
  “女儿也挺好!”
  当时方秋子的父母更想要一个男孩,因为家中已经有了一个女孩,叫方春艳。父母期待这次可以生一个男孩,几女双全。虽未如愿,但方秋子的到来还是让父母十分欣喜。
  小时候的方秋子活泼、淘气,父母也把她当成男孩来养。
  “爸,爸!你蹲下,我要玩‘骑大马’!”小小的方秋子仰起头,冲父亲喊道。
  父亲慈爱地说:“你一个女孩子玩什么‘骑大马’呀,羞不羞?”
  方秋子“不甘示弱”地说:“女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玩‘骑大马’?我就要骑!”父亲半是无奈半是幸福地蹲下。方秋子抬起小腿儿,坐了上去。她坐在父亲的肩膀上,看到了比平常更为广阔的田野,非常兴奋。父亲也被女儿高兴的情绪所感染,开始跑了起来,还假装颠簸,方秋子被逗得咯咯笑。
  后来,方秋子意识到,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骑大马”游戏中长大,父亲也在一次又一次托举女儿中衰老。
  方秋子小的时候,除了喜欢在父亲的脖子上“骑大马”,还喜欢到小河里摸鱼,一般男孩子干过的淘气事儿,方秋子一件也没落下。
  在村子的西边有一条废弃的火车道,火车道底下是一座小桥,桥下有水,小鱼小虾就生活在这里。
  几个小伙伴拿来一个小罐头瓶儿,方秋子便往里放了点儿小馒头渣儿。
  “放这里好,放这里小鱼容易进来!”方秋子拿着罐头瓶儿在水里摸索着,河水击打着沿岸的石头,发出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他们把罐头瓶儿放在水里,等小鱼钻进来。
  有时候才中午,小伙伴几人就提着一个小罐头瓶儿去捞鱼。捞鱼可就需要点儿技术了。他们把裤脚挽起来,踩着河边的鹅卵石走进小河。
  方秋子盯着水流,看石头之间有没有小鱼小虾游来游去。夏天中午的阳光照着河面,波光粼粼。发现目标之后,方秋子弯着腰全神贯注、双手抬起,迅速捞起水中的小鱼。几个小伙伴看到罐头瓶儿中的鱼,别提多开心了,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除了捞鱼,小伙伴们还会在自家田里掰玉米放到一起烤着吃。
  成熟的玉米长得比这几个小孩儿都要高。到了玉米地,他们也不破坏庄稼,只是沿着田垄掰几穗。
  方秋子抬起手,掰下几穗玉米,剥开玉米的“外衣”。“我弄好玉米了,你们弄好火没有?”方秋子抬头看向自己的小伙伴。
  他们在田地旁边找了比较大的石头,垒成三面的小灶,再弄些树枝串起玉米,放在火上烤。
  那时整片田野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多年之后,他们长大成人,可以吃到超市货架上精选的玉米,但幼时记忆中的玉米依然是最美味的。
  方秋子在村子里是公认的“淘气包”,但她是一个善良且真诚的“淘气包”。她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人质朴、待人真诚,在潜移默化中,父母的为人也深深影响着方秋子,所以周围的人对她的评价首先就是真诚。
  在教育方面,方秋子父母没有做“直升机父母”——全方位把控孩子的生活,而是顺其自然、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方秋子经常是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就跑到田野去玩耍。“爸!妈!我先出去玩了,等会儿回来写作业!”方秋子的声音随着她奔跑的身影渐渐消失。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方秋子的作业也没有落下,每天都会按时完成。
  可以这么说,方秋子是林间的松涛、山中的清泉、田间的新苗看着长大的孩子。
  虽然淘气,但方秋子并没有玩物丧志,她也会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儿,并且做得有模有样。
  ……
                                                    
目录
                                                        第一章 自由快乐的童年 001
淘气的童年 003
大柿子树下 006
质朴的家风 008
第二章 富有生命力的新工人 011
入职的迷茫 013
不服输的姑娘 017
假币风波 021
勤学苦练 024
第三章 在工作中成长 029
热爱与专注 031
大家的开心果 034
为奥运做准备 036
奥运背后的工作者 041
第四章 经历过风雨的中流砥柱 045
“秋子服务”的诞生 047
“秋子服务”的成长 050
不忘本职工作 055
第五章 行业领路人 059
北京劳模 061
服务转型 067
科技助力交通事业 071
第六章 砥砺前行 077
宣讲员的蜕变 079
为人民服务 084
冬奥会火炬手 086
参加党的二十大 088
第七章 背后的支持者 091
婚后生活 093
家庭的支持 096
团队与单位的支持 100
第八章 永远真诚热情的她 103
姐妹“春秋” 105
秋天的红叶 108
不忘初心 111
知心姐姐 115
“勤廉”的代言人 117
热爱与坚守 121
小岗亭大舞台 127
结束语 129
                                                    
试读
                                                          第一章 自由快乐的童年
  淘气的童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初秋时节,天气渐渐转凉,黄昏之际,刮起的晚风不似夏夜时的清凉,反而带点儿萧瑟的气息。
  这个时候,如果你走在通透的天空下,走在视野开阔的田地间,可以看见太阳正缓缓西沉。田间的农夫农妇沿着田垄向自己的小家走去。他们谈论节气,谈论缝制寒衣的计划;他们谈论生活,谈论自己家的孩子过了个夏天又变得黝黑黝黑的;他们谈论生计,谈论今年秋天会有怎样的收成。
  1987年10月7日,中秋节,一个孩子的啼哭声在北京郊区一间农家小屋里响了起来。方秋子出生在了北京郊区的一户农家小院里。
  “生了生了!是个女儿!”
  “女儿也挺好!”
  当时方秋子的父母更想要一个男孩,因为家中已经有了一个女孩,叫方春艳。父母期待这次可以生一个男孩,几女双全。虽未如愿,但方秋子的到来还是让父母十分欣喜。
  小时候的方秋子活泼、淘气,父母也把她当成男孩来养。
  “爸,爸!你蹲下,我要玩‘骑大马’!”小小的方秋子仰起头,冲父亲喊道。
  父亲慈爱地说:“你一个女孩子玩什么‘骑大马’呀,羞不羞?”
  方秋子“不甘示弱”地说:“女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玩‘骑大马’?我就要骑!”父亲半是无奈半是幸福地蹲下。方秋子抬起小腿儿,坐了上去。她坐在父亲的肩膀上,看到了比平常更为广阔的田野,非常兴奋。父亲也被女儿高兴的情绪所感染,开始跑了起来,还假装颠簸,方秋子被逗得咯咯笑。
  后来,方秋子意识到,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骑大马”游戏中长大,父亲也在一次又一次托举女儿中衰老。
  方秋子小的时候,除了喜欢在父亲的脖子上“骑大马”,还喜欢到小河里摸鱼,一般男孩子干过的淘气事儿,方秋子一件也没落下。
  在村子的西边有一条废弃的火车道,火车道底下是一座小桥,桥下有水,小鱼小虾就生活在这里。
  几个小伙伴拿来一个小罐头瓶儿,方秋子便往里放了点儿小馒头渣儿。
  “放这里好,放这里小鱼容易进来!”方秋子拿着罐头瓶儿在水里摸索着,河水击打着沿岸的石头,发出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他们把罐头瓶儿放在水里,等小鱼钻进来。
  有时候才中午,小伙伴几人就提着一个小罐头瓶儿去捞鱼。捞鱼可就需要点儿技术了。他们把裤脚挽起来,踩着河边的鹅卵石走进小河。
  方秋子盯着水流,看石头之间有没有小鱼小虾游来游去。夏天中午的阳光照着河面,波光粼粼。发现目标之后,方秋子弯着腰全神贯注、双手抬起,迅速捞起水中的小鱼。几个小伙伴看到罐头瓶儿中的鱼,别提多开心了,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除了捞鱼,小伙伴们还会在自家田里掰玉米放到一起烤着吃。
  成熟的玉米长得比这几个小孩儿都要高。到了玉米地,他们也不破坏庄稼,只是沿着田垄掰几穗。
  方秋子抬起手,掰下几穗玉米,剥开玉米的“外衣”。“我弄好玉米了,你们弄好火没有?”方秋子抬头看向自己的小伙伴。
  他们在田地旁边找了比较大的石头,垒成三面的小灶,再弄些树枝串起玉米,放在火上烤。
  那时整片田野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多年之后,他们长大成人,可以吃到超市货架上精选的玉米,但幼时记忆中的玉米依然是最美味的。
  方秋子在村子里是公认的“淘气包”,但她是一个善良且真诚的“淘气包”。她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人质朴、待人真诚,在潜移默化中,父母的为人也深深影响着方秋子,所以周围的人对她的评价首先就是真诚。
  在教育方面,方秋子父母没有做“直升机父母”——全方位把控孩子的生活,而是顺其自然、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方秋子经常是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就跑到田野去玩耍。“爸!妈!我先出去玩了,等会儿回来写作业!”方秋子的声音随着她奔跑的身影渐渐消失。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方秋子的作业也没有落下,每天都会按时完成。
  可以这么说,方秋子是林间的松涛、山中的清泉、田间的新苗看着长大的孩子。
  虽然淘气,但方秋子并没有玩物丧志,她也会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儿,并且做得有模有样。
  ……
                                                    
前言/序言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大的工人队伍用辛勤的劳动和拼搏奉献的精神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前列,新时代的中国面貌日新月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职工勇立改革潮头,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勇于创新,其中涌现出一批批全国劳模和大国工匠。他们参与建设了代表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的一系列重大工程,提升了国家实力,打造了“中国名片”,树立了“中国品牌”,增添了“中国力量”,充分释放出工人阶级的创新活力,展示出大国工匠的强大创造力。他们以工人阶级的满腔热忱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书写了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广大劳动群众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锤炼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民族复兴需要劳动模范,祖国强盛需要大国工匠,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更需要大国工匠的强有力支撑。劳模、工匠等的成长故事、先进事迹中承载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劳模”系列丛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和先进工作者们的成长经历及他们追梦、筑梦、圆梦的故事,用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真实故事感染读者,推动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技术工人和青少年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
  “匠心筑梦,强国有我。”新时代是一个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创新创业和建功立业的大时代。希望广大读者能以劳动模范为榜样,以大国工匠为楷模,立志技能报国、技术强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锤炼思想品格,汲取劳动智慧,勇于担当、勤于钻研、甘于奉献,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高凤林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
  2022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