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G.E.本特利“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布莱克的精神世界,厘清对他的种种看法,探寻他生命中真实的先知拉奥孔。”
威廉·布莱克 在生前被世人视为疯子,在死后却被尊为天才与先知。
传主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画家、版画家,他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布莱克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启发了后来许多诗人和艺术家的创作。他的作品对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作风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和研究。
萧伯纳曾说如果没有布莱克,他本可以再多写一些东西。罗伯特·欧文、山姆·巴特勒、奥斯卡·王尔德、尼采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布莱克的追随者……
布莱克的一生虽然从未离开过伦敦方圆一百公里的范围,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极为丰富。他完全有能力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却终其一生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异象世界中。生前既没有得到太多赞誉,也没有太多追随者。
这本展现威廉·布莱克生活和创作的权威传记,作者置身于布莱克的诗歌和绘画、他与亲友的大量通信以及前人对他的研究中,将这些长期搜集的各种布莱克研究资料,搭配布莱克本人的诗歌和绘画创作并随书配有120幅黑白插图和50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地将布莱克一生中经历的无数个瞬间串联起来,试图向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威廉·布莱克:一个古怪的天才,一个终其一生都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异乡人。
作者小G.E.本特利是学界公认的研究威廉·布莱克的权威学者,研究布莱克长达50年之久,这本传记也是一本公认的关于威廉·布莱克的权威传记。
精彩书评
布莱克是一位作家、雕刻家、版画家和画家,他笔下的人体充满活力,堪称“狂喜的英国米开朗基罗”。然而,他生前却备受冷落。……本书配有 120 幅黑白插图和 50 幅精美的彩色插图,且研究更为详尽,远胜于 1995 年彼得·阿克罗伊德所著的传记,堪称物超所值。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本特利从布莱克的出生地、童年、婚姻和学徒生涯一直追溯到他晚年作为雕刻师、诗人和激进的幻想家的生活。本特利的叙述严谨且详尽,这更像是一部正统的传记而非分析。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一部精湛的巨著……配有大量插图……这本书的出版成功让布莱克以他自己的方式变得更容易被后世人理解。
——汤姆·德·埃夫林
精彩书摘
十三年前,我的弟弟去世了。我每日每夜都在灵里与他的灵魂对话……我听他提出建议,甚至现在正照着他说的来写信。原谅我这么说……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体验到我狂热的信念。这是不朽快乐的源泉。我虽身处尘世,却是与天使为伴。
(1800年5月6日信函)
布莱克一生都在与灵魂沟通,这种交流是他最大的快乐,使他的灵魂得以升入天堂,与天使为伴,并且改变了他的生活和主要的实践活动。
彩色版刻之路
与乔治·坎伯兰以及其他同行一样,布莱克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如何才能在印书和卖书的时候摆脱对传统的排字工人和书商的依赖。对于追求荣光和美胜过金钱与名声的作家和艺术家而言,那些满身铜臭的排版员和出版商不仅恼人,还经常妨碍他们的创作。
布莱克写诗,但是没有人帮忙出版;绘画,但是没有人出资赞助。而且,与坎伯兰不同的是,布莱克没有个人收入用以雇佣排字工人,也没钱自己出书。1784年,布莱克记录下他“给原稿上色”的方法:将“所有的作品版刻出来而非排版印刷出来,每隔一页制作一张高度精细的版画”。乔治·坎伯兰还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他的“新式印刷法”,即将文稿蚀刻而不是排版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布莱克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印刷数量,而且还可以避免受到排字工人和出版商的无聊搅扰。
将版刻的文本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并非布莱克首创。以前也有不少人实践过,譬如,约翰·斯特尔特在《正统圣餐礼》(1721)中不仅版刻了文本,而且还配以花饰,每页还雕上精美的小天使图案边框(见图40)。
不过,斯特尔特的书,无论是版刻还是印刷,投入都相当惊人。如果作品每年都能印刷,并且有稳定的市场的话,这些辛苦倒不枉费。斯特尔特的《公祷书》(1717),拉·封丹的《寓言诗》(六卷本,巴黎,1765—1775)以及威廉·米尔恩的《写作宝库》(1787)便是如此。但是,尚未获得公众认可的新作很少以这种方法来印刷,因为利润无法得到保障。这无疑是一项昂贵奢侈的技术。
布莱克的方法,其主要问题是凹版版刻和印刷“高度精细的版画”耗时相当之久,而坎伯兰的主要问题是用“新式印刷法”印出来的作品“必须依靠镜子的辅助才能阅读,因为那些字母都是反向的”。
有两个方法可以简化这些问题。传统版刻的方法是凹版版刻,即利用酸液腐蚀铜版,从而形成图案的线条。印刷滚筒必须大力碾压刻版,才能使纸吸附蚀刻凹处的油墨。不过,也可以用凸版来代替凹版版刻,即将不需要显示出来的空白部分用酸液腐蚀掉,从而使图案凸显出来。这种凸版版刻的图案可以很轻松地在平板印刷机上印出来。版刻师都谙熟铜版凸版版刻的技巧,印刷的方法也与木版印刷相似。
凸版版刻的另一个优点是印刷快速,价格低廉,既可以在排版好的页面上印刷也可以在压印机上印刷。缺点就是印刷的图案不够“高度精细”,因为凸起的线条经不起多次的压印。但是,如果不追求较高的精细程度,或者利用上色或者其他手动操作就能使相对粗糙的图案看起来更加精致,或者压印次数不多的话,这一缺点倒是可以忽略。
普通蚀刻的方法是:(1)按照印刷所需的大小将图案(反向)临摹到纸上;(2)依照图纸在一块铺满蜡的铜版上用刻针切割出图案;(3)将酸液倒在铜版上,被刻针切割裸露出来的部分会被腐蚀掉;(4)将蜡从铜版上移除,制作清样,检查图案的清晰程度;(5)进一步蚀刻、版刻和校样,使图案更加精致。
这种方法普遍应用在临摹版刻中。对于有艺术追求的版刻师而言,这并不是进行原创设计的最佳方法。在布莱克看来,要捕捉灵感设计中充满张力和活力的线条,更好的方法是免去临摹的环节,直接在蜡上进行绘画——最好是能直接在铜版上作画。这些都是版刻师熟知的技法。
但是,用尖利的器具在铜版上雕刻,与普通艺术创作很不一样,非常之烦琐耗时,即使是像布莱克这样技艺娴熟的版刻师也会有手握刻刀、踟蹰不决的时候。最理想的情形当然是在铜版上绘画也能像在纸和画布上一样自由,不过,这在18世纪的英格兰不太现实。
早在1784年,布莱克就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784—1787年,布莱克教授弟弟罗伯特学习绘画和版刻,其间就和他探讨过这些问题。布莱克给罗伯特布置了一些任务,譬如,在纸上临摹头像或者是在铜版上临摹风景画,然后指导他如何进行提高,所以此时期的作品很多是由二人合作完成的。 这一技法的关键是直接在铜版上书写或绘画,既不同于铜版雕刻,也不同于先用铅笔或者毛刷在铜版或覆盖铜版的蜡上勾勒线条,然后用刻刀或者酸液割开的技法。这种技法是在铜版上绘画,后期复制简易直接,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工匠或者技艺。布莱克坚持认为,“版刻就是在铜版上绘画,仅此而已”。
他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并将想法告诉了罗伯特和朋友们,但是讨论之后发现“说来说去都只是在谈可能性和可行性”。大概是在罗伯特去世后不久的某天夜晚,罗伯特向布莱克托梦,告诉他一个简便的方法,能够解决直接
目录
导论 天堂与兽
第一章 1720—1772:上帝驻足窗边
受 洗
从阴影中走向光明:布莱克的家庭
异教徒的传统和布莱克的家庭
住在布罗德大街的布莱克一家
婴幼儿时期和童年时代
“想象和异象的……世界”
拿画笔的男孩
在萨里闲逛
第二章 1772—1779:看见异象的学徒
误入歧途的师傅
选对师傅
版刻工作室/版刻师的技艺/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作画
学徒诗人
掌握版刻技艺
第三章 1779—1787:“良友佳偶,幸甚至哉”
“布莱克,你要成为艺术家”
戈登暴乱
阿普诺城堡蒙冤叛乱罪
“爱情与和谐拉手”
成功的版刻师
婚 姻
贤内助凯瑟琳
布莱克和马修的艺术圈
《诗的素描》/《月亮上的岛屿》
布莱克和韦奇伍德
布莱克家的针织品店和圣詹姆斯教区
约翰·布莱克,姜饼面包师和士兵
版画商人帕克和布莱克
波兰街的房子
罗伯特·布莱克之死
第四章 1787—1795:黑暗的逐利岁月
彩色版刻之路
与菲尤泽利的友谊
布莱克和约瑟夫·约翰逊的圈子
专业版刻任务
“在兰贝斯的杨树下”
新的天堂,新的大地,新的教会
华彩插图书
《天真之歌》/《塞尔之书》/《天堂与地狱的婚姻》/《阿尔比恩的女儿们的异象》/《亚美利加:一个预言》/《给孩童:天堂之门》/ 布莱克的笔记本、《经验之歌》、《致公众》/《欧罗巴:一个预言》/《由理生之书》/《洛斯之歌》/《阿哈尼亚之书》/《洛斯之书》
了不起的彩色版画
第五章 1795—1800:商海
为爱德华·扬的《夜思》设计插图
为《格雷诗集》设计水彩插图
赞助的危害
“教会这些灵魂飞翔”
完美的赞助人:托马斯·巴茨
踩到政治边线的布莱克
《瓦拉》与破碎的天堂
第六章 1800—1804:甜美的费尔珀姆与国王诉布莱克案
物质上的朋友都是精神上的敌人
威廉·海利的赞助
为海利的《论雕刻》版刻
逃离抑郁的深渊
探访费尔珀姆
迁居费尔珀姆
费尔珀姆的异象
与海利一起工作
约瑟夫·托马斯牧师委托的工作
袖珍肖像画
海利撰写的《威廉·考珀传》
与约翰尼·约翰逊的友谊
与作曲家约翰·马什及其子诗人爱德华·加勒德·马什之间的友谊
与海利一起学习古希腊文和希伯来文
布莱克作为海利诗歌的批评家
与海利生嫌隙
绘画研究
海利的《系列民谣设计》
为海利的《威廉·考珀传》版刻
布莱克打算做一名商业出版人
大量的诗句
危险临近费尔珀姆
驻扎在费尔珀姆的皇家龙骑兵第一团
祸起花园
福克斯旅馆门前的争吵
斯科菲尔德的报复
地方法官与军方
布莱克的辩护
回到伦敦
佩特沃思的审判
搬到南莫尔顿街
“当兵的恼人事”
奇切斯特的审判
友谊的羁绊
第七章 1804—1810:“沉醉于心灵的异象”
“暗杀之城”
“哦,荣光!哦,愉悦!”
“我的成员内部的战争”
为海利工作
出版海利的《系列民谣设计》
为布莱尔的《坟墓》设计插图
马尔金的《慈父忆儿录》
托马斯·巴茨的鼎力赞助
克罗梅克吹捧布莱尔的《坟墓》
《坎特伯雷的朝圣者》
克罗梅克的版本/斯托瑟德的版本/布莱克的版本
《坟墓》的出版
《坟墓》的后续故事
诗歌再创作
《耶路撒冷》的演化
埃格雷蒙特伯爵的赞助
出售布莱克的《坎特伯雷的朝圣者》版画
布莱克做出版商
布莱克的画展与《叙录》
《古英国人》/ 画展上的其他作品/对画展与《叙录》的回应
布莱克淡出公众视野
第八章 1810—1818:“我藏起来了”
西摩·柯卡普论布莱克异象的本质
记者与幻想家:克拉布·鲁宾逊与威廉·布莱克
其他的仰慕者
为弗拉克斯曼的《赫西俄德》制作版画
处在政治边缘的布莱克
新的艺术工作:为弥尔顿诗集所作的水彩画,为里斯和韦奇伍德所作的版刻
重操旧业——印书
第九章 1818—1827:古人和晓谕者
年轻人的灵感
约翰·林内尔,为先知带来荣耀,随荣耀带来利益
约翰·瓦利和“异象中的头像”
布莱克的精神状态和“异象中的头像”
受到林内尔关照的布莱克
林内尔在日记中对布莱克的记载
布莱克的《维吉尔》木刻版画
迁居喷泉苑
试读
十三年前,我的弟弟去世了。我每日每夜都在灵里与他的灵魂对话……我听他提出建议,甚至现在正照着他说的来写信。原谅我这么说……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体验到我狂热的信念。这是不朽快乐的源泉。我虽身处尘世,却是与天使为伴。
(1800年5月6日信函)
布莱克一生都在与灵魂沟通,这种交流是他最大的快乐,使他的灵魂得以升入天堂,与天使为伴,并且改变了他的生活和主要的实践活动。
彩色版刻之路
与乔治·坎伯兰以及其他同行一样,布莱克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如何才能在印书和卖书的时候摆脱对传统的排字工人和书商的依赖。对于追求荣光和美胜过金钱与名声的作家和艺术家而言,那些满身铜臭的排版员和出版商不仅恼人,还经常妨碍他们的创作。
布莱克写诗,但是没有人帮忙出版;绘画,但是没有人出资赞助。而且,与坎伯兰不同的是,布莱克没有个人收入用以雇佣排字工人,也没钱自己出书。1784年,布莱克记录下他“给原稿上色”的方法:将“所有的作品版刻出来而非排版印刷出来,每隔一页制作一张高度精细的版画”。乔治·坎伯兰还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他的“新式印刷法”,即将文稿蚀刻而不是排版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布莱克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印刷数量,而且还可以避免受到排字工人和出版商的无聊搅扰。
将版刻的文本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并非布莱克首创。以前也有不少人实践过,譬如,约翰·斯特尔特在《正统圣餐礼》(1721)中不仅版刻了文本,而且还配以花饰,每页还雕上精美的小天使图案边框(见图40)。
不过,斯特尔特的书,无论是版刻还是印刷,投入都相当惊人。如果作品每年都能印刷,并且有稳定的市场的话,这些辛苦倒不枉费。斯特尔特的《公祷书》(1717),拉·封丹的《寓言诗》(六卷本,巴黎,1765—1775)以及威廉·米尔恩的《写作宝库》(1787)便是如此。但是,尚未获得公众认可的新作很少以这种方法来印刷,因为利润无法得到保障。这无疑是一项昂贵奢侈的技术。
布莱克的方法,其主要问题是凹版版刻和印刷“高度精细的版画”耗时相当之久,而坎伯兰的主要问题是用“新式印刷法”印出来的作品“必须依靠镜子的辅助才能阅读,因为那些字母都是反向的”。
有两个方法可以简化这些问题。传统版刻的方法是凹版版刻,即利用酸液腐蚀铜版,从而形成图案的线条。印刷滚筒必须大力碾压刻版,才能使纸吸附蚀刻凹处的油墨。不过,也可以用凸版来代替凹版版刻,即将不需要显示出来的空白部分用酸液腐蚀掉,从而使图案凸显出来。这种凸版版刻的图案可以很轻松地在平板印刷机上印出来。版刻师都谙熟铜版凸版版刻的技巧,印刷的方法也与木版印刷相似。
凸版版刻的另一个优点是印刷快速,价格低廉,既可以在排版好的页面上印刷也可以在压印机上印刷。缺点就是印刷的图案不够“高度精细”,因为凸起的线条经不起多次的压印。但是,如果不追求较高的精细程度,或者利用上色或者其他手动操作就能使相对粗糙的图案看起来更加精致,或者压印次数不多的话,这一缺点倒是可以忽略。
普通蚀刻的方法是:(1)按照印刷所需的大小将图案(反向)临摹到纸上;(2)依照图纸在一块铺满蜡的铜版上用刻针切割出图案;(3)将酸液倒在铜版上,被刻针切割裸露出来的部分会被腐蚀掉;(4)将蜡从铜版上移除,制作清样,检查图案的清晰程度;(5)进一步蚀刻、版刻和校样,使图案更加精致。
这种方法普遍应用在临摹版刻中。对于有艺术追求的版刻师而言,这并不是进行原创设计的最佳方法。在布莱克看来,要捕捉灵感设计中充满张力和活力的线条,更好的方法是免去临摹的环节,直接在蜡上进行绘画——最好是能直接在铜版上作画。这些都是版刻师熟知的技法。
但是,用尖利的器具在铜版上雕刻,与普通艺术创作很不一样,非常之烦琐耗时,即使是像布莱克这样技艺娴熟的版刻师也会有手握刻刀、踟蹰不决的时候。最理想的情形当然是在铜版上绘画也能像在纸和画布上一样自由,不过,这在18世纪的英格兰不太现实。
早在1784年,布莱克就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784—1787年,布莱克教授弟弟罗伯特学习绘画和版刻,其间就和他探讨过这些问题。布莱克给罗伯特布置了一些任务,譬如,在纸上临摹头像或者是在铜版上临摹风景画,然后指导他如何进行提高,所以此时期的作品很多是由二人合作完成的。 这一技法的关键是直接在铜版上书写或绘画,既不同于铜版雕刻,也不同于先用铅笔或者毛刷在铜版或覆盖铜版的蜡上勾勒线条,然后用刻刀或者酸液割开的技法。这种技法是在铜版上绘画,后期复制简易直接,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工匠或者技艺。布莱克坚持认为,“版刻就是在铜版上绘画,仅此而已”。
他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并将想法告诉了罗伯特和朋友们,但是讨论之后发现“说来说去都只是在谈可能性和可行性”。大概是在罗伯特去世后不久的某天夜晚,罗伯特向布莱克托梦,告诉他一个简便的方法,能够解决直接
前言/序言
我写《威廉·布莱克传: 来自天堂的异乡人》,是想 以一种叙事的方法,将现有 的有关威廉·布莱克生平的 所有重要资料进行一个汇总 。这些证据材料绝大多数可 以在《布莱克档案》(1969) 、《布莱克档案补编》 (1988)和《布莱克档案》( 第2版,2004)中找到。(《 布莱克档案》(第2版)提供 了一些新的证据材料,令人 耳目一新,内容涉及布莱克 夫妇双方的家庭、布莱克的 朋友和赞助人、他的职业生 涯以及各种异象。我把 1806—1998年有关布莱克 的主要传记都列在本书文后 的“附录1”中,并做了简要 的评述。 过去的30年间发现了大 量新的证据,涉及布莱克的 多位亲密友人,包括画家、 半路转行版刻事业的乔治· 坎伯兰。雕刻家约翰·弗拉 克斯曼。画家亨利·菲尤泽 利。书籍插图画家托马斯· 斯托瑟德。布莱克的赞助人 ——政府公务员托马斯·巴 茨,鼓励自由思潮的出版商 约瑟夫·约翰逊。以及画家 约翰·林内尔。这些新近发 现的证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我们对于威廉·布莱克的生 平的理解。 当然,没有哪项证据材 料能够保证绝对的中立客观 。所有的证据都带有亲历者 的偏见,无论它记录的是一 张纳税单还是一个异象。后 世的读者需要有鉴别能力, 能够从证据中还原事实的真 相。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材料,读者也不妨判断一下 我做出的结论是否站得住脚 。 我尽量让有关布莱克生 平的证据自己说话。布莱克 的生平和作品似乎被一代又 一代的学者和爱好者津津“ 阐释”,这种研究的方法怕 是连他本人都要大吃一惊。 布莱克被标上了各种标签: 爱尔兰人兼伦敦东区人,马 克思主义者兼神秘主义者, ***成员兼新柏拉图主义 者和诺斯替教徒,甚至还被 称作传统的英格兰教会信徒 。自从1863年亚历山大·吉 尔克里斯特重新发现了布莱 克的作品和他的惊世禀赋, 并著成《“不为人知的画界 巨星”:威廉·布莱克的生平 》一书以来,有关布莱克的 各类言说层出不穷。是时候 让布莱克生平的一手证据自 己说话,拨开重重迷雾,还 原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