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是彰显大国气派、增加国际认同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国领导力的基本来源。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期,国际社会期待大国基于道义性权威彰显国际领导力。本书提出的“差序性权威”逻辑认为,大国为吸引国际支持与战略追随会竞相推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公共产品,形成差等化的权威认同。二战结束后,美国曾依靠制度化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塑造出所谓的“美式领导力”。但如今随着美国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与民粹主义倾向趋强,大国领导力光环逐渐开始褪色。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印度与巴西等新兴大国立足生态位优势,差异化地采取错位供给、替代供给、协作供给与嵌入供给等权威竞争策略,提供了诸多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机制与三大“全球倡议”有力反驳了“金德尔伯格陷阱”叙事谬误,为全球治理的包容共享模式探索了新路径。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全球治理的“后霍布斯社会”特征 2
第二节 理解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学意涵 5
第三节 全书结构与章节安排 12
第二章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学逻辑 17
第一节 经济学维度下的公共产品概念 17
第二节 政治学维度下的公共产品概念 23
第三节 国际公共产品的霸权供给模式 28
第四节 超越“金德尔伯格陷阱”之叙事 32
第五节 新兴大国的供给能动性与优势 35
结语 38
第三章 公共产品供给与领导力的合法化 44
第一节 权力与领导力概念异同分析 44
第二节 政治领导力构建及其合法性 48
第三节 领导力的关系主义路径分析 51
第四节 全球治理变革的领导力合法化 55
第五节 新兴大国的“差序性权威”构建 61
结语 66
第四章 美国霸权“领导力”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74
第一节 国际秩序变迁的大国领导力兴衰 74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 自 由主义秩序 78
第三节 新型国际制度平台与美国“领导力” 81
第四节 美国的霸权“领导力”及其历史演进 84
第五节 全球关系网络中的美国“领导力” 89
结语 92
第五章 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中国大国担当 99
第一节 东亚领导力的 区域合法性构建 99
第二节 东亚一体化与中 国大国担当 104
第三节 日 常情境下中国睦邻援助承诺 109
第四节 大湄公河治理下的中 国领导力 139
第五节 东南亚国家对中国领导力认知 151
结语 153
第六章 中国大国担当与新型公共产品供给 163
第一节 新兴大国的道义优势与公共产品供给 163
第二节 中 国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策略选择 168
第三节 “亚投行”制度创新及其公共产品供给 171
第四节 全球治理格局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174
第五节 中 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案 183
结语 193
第七章 金砖国家全球角色与新兴领导力构建 199
第一节 金砖国家集体及其全球领导力 199
第二节 巴西的区域与全球领导力建设 202
第三节 印度的南亚区域与全球领导力 208
第四节 南非的区域领导力与国际形象 212
第五节 俄罗斯区域与全球领导力建设 218
结语 226
结 论 232
第一节 本书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232
第二节 中 国领导力建设的前景与规划 236
参考文献 241
索引 273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