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回应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挑战,围绕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对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内涵以及构成要素、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实践现状以及具体实践形态、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等进行研究,寻求提升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让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对同行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管理者产生引领、感召、带动、指导、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校乃至整个区域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力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
“教师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明智的领导者。教师作为一个领导者,依靠的不是其职位,而是其广博、深刻的知识和成熟的经验。”这是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明确提出的“教师是领导者”的论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研究的提出,既回应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对宏观政策呼唤的回应,也映衬了当前教育技术学和教育管理学研究视阈转变的学术背景,更体现了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职业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
第一节节 研究背景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现代教学技能,还须具备规划、组织和引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能力。只有教师勇于站在信息化浪潮的前沿,主动拥抱新技术,才能真正释放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变革力量。
一、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知识传授者”的教书匠角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为“互联网”比教师“懂得”更多,那些拥有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将逐渐取代那些保守且排斥信息技术的教师。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者”成功转型为“学习领导者”,具有“领导力”。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新兴的领导力理论快速蓬勃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社会各界也开始重新审视领导力,对其引起了高度重视。英、美、加、澳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界纷纷提出“教师成为领导者”的理念,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领导力培育作为新的教师发展观受到极大关注”。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已然成为必然要求,将来必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这些工作最终要扎根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是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化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执行者、管理者与评价者,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的规划与设计、承担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与实施,是信息化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发展逐渐被视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和核心要素,甚至被视为学校与教学革新的心脏。教师是学校组织成员中的一部分,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决策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也是学校信息化的直接推进者,不论是课堂上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还是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抑或是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愿景的参与和支持等,这都体现着教师的领导力量。
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真正地应用于在教与学,特别是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才是教育信息化有效的发展方向。教育信息化的重任最终还是落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
的发挥与释放,直接决定着学校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校信息化变革的成败。
二、教师应是积极应对信息化挑战的专业能动者
在信息时代,教育将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互动化、数据化、弹性化。在知识与信息极其容易获取的情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特网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高于教师,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互换,也就是说课堂上极容易出现“学生问倒教师”的情况(目前已经出现),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该如何应付信息化环境的课堂?
教人先教己,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特别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面对挑战,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积极的思考者”“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引领者”。伴随着对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地位认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学校领导者要善于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促进教师成为“变革的能动者”,学校改进才有可能,这也是教师领导和分布式领导理论越来越受关注的原因。未来社会学生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需要教师引领和培养,同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需要那些“技术佼佼者”引领与传授,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方案的制定与维护也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发展日趋明确,教师作为“技术佼佼者”走向“信息技术领导者”的角色需求也日趋强烈。
但在实际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听从安排”的境况,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信息技术意识尚未被唤醒,以至于“2016 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结果显示,在经常运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中,上海教师 7 项均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在让学生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完成项目或作业上只在 15.2%,不及国际均值 38.0% 的一半”。这就亟须一批教师信息技术领导者发挥先锋和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唤醒更多同行教师,积极走上“主动出击”的能动性角色,这也是现实的渴求。
三、人工智能更加凸显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我们所理解的教育领域和教学实践。这种技术进步不仅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在这个背景下,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特别是在引导
目录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章 导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研究述评 / 6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19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25
第二章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内涵推演 / 38
第一节 编码与分析:揭秘数据深处的智慧 / 38
第二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内涵 / 56
第三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构成要素 / 62
第四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特征 / 66
第三章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量表发展与理论模型检验 / 71
第一节 精准定位:发展与验证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量表 / 71
第二节 数据洞察:正式施测与量表应用的深度分析 / 83
第三节 结构解码:一阶四因素斜交模型的实证检验 / 88
第四节 高阶构建:二阶模型验证与理论架构的完善 / 96
第四章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实践现状分析 / 103
第一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整体状况 / 103
第二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人口学差异 / 122
第三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实践形态 / 148
第五章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 / 164
第一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影响因素建构 / 164
第二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假设推演 / 174
第三节 测量工具开发及检验 / 181
第四节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 191
第六章章 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领导力的新变化 / 199
第一节 在未来,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 200
第二节 人工智能赋予教师领导力新内涵 / 205
第三节 人工智能赋予教师领导力新特征 / 210
第七章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提升路径 / 215
第一节 基于教师特征差异分析的选拔机制 / 215
第二节 基于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培养策略 / 223
第三节 基于信息技术前沿指向的内生路径 / 235
第八章章 总结与展望 / 244
附录 1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及其影响因素调研问卷 / 250
附录 2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及其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 256
附录 3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访谈录音文字稿(节选) / 258
试读
第一章 导论
“教师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明智的领导者。教师作为一个领导者,依靠的不是其职位,而是其广博、深刻的知识和成熟的经验。”这是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明确提出的“教师是领导者”的论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研究的提出,既回应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对宏观政策呼唤的回应,也映衬了当前教育技术学和教育管理学研究视阈转变的学术背景,更体现了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职业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
第一节节 研究背景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现代教学技能,还须具备规划、组织和引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能力。只有教师勇于站在信息化浪潮的前沿,主动拥抱新技术,才能真正释放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变革力量。
一、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知识传授者”的教书匠角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为“互联网”比教师“懂得”更多,那些拥有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将逐渐取代那些保守且排斥信息技术的教师。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者”成功转型为“学习领导者”,具有“领导力”。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新兴的领导力理论快速蓬勃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社会各界也开始重新审视领导力,对其引起了高度重视。英、美、加、澳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界纷纷提出“教师成为领导者”的理念,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领导力培育作为新的教师发展观受到极大关注”。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已然成为必然要求,将来必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这些工作最终要扎根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是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化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执行者、管理者与评价者,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的规划与设计、承担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与实施,是信息化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发展逐渐被视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和核心要素,甚至被视为学校与教学革新的心脏。教师是学校组织成员中的一部分,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决策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也是学校信息化的直接推进者,不论是课堂上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还是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抑或是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愿景的参与和支持等,这都体现着教师的领导力量。
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真正地应用于在教与学,特别是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才是教育信息化有效的发展方向。教育信息化的重任最终还是落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
的发挥与释放,直接决定着学校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校信息化变革的成败。
二、教师应是积极应对信息化挑战的专业能动者
在信息时代,教育将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互动化、数据化、弹性化。在知识与信息极其容易获取的情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特网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高于教师,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互换,也就是说课堂上极容易出现“学生问倒教师”的情况(目前已经出现),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该如何应付信息化环境的课堂?
教人先教己,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特别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面对挑战,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积极的思考者”“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引领者”。伴随着对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地位认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学校领导者要善于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促进教师成为“变革的能动者”,学校改进才有可能,这也是教师领导和分布式领导理论越来越受关注的原因。未来社会学生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需要教师引领和培养,同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需要那些“技术佼佼者”引领与传授,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方案的制定与维护也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发展日趋明确,教师作为“技术佼佼者”走向“信息技术领导者”的角色需求也日趋强烈。
但在实际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听从安排”的境况,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信息技术意识尚未被唤醒,以至于“2016 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结果显示,在经常运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中,上海教师 7 项均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在让学生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完成项目或作业上只在 15.2%,不及国际均值 38.0% 的一半”。这就亟须一批教师信息技术领导者发挥先锋和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唤醒更多同行教师,积极走上“主动出击”的能动性角色,这也是现实的渴求。
三、人工智能更加凸显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我们所理解的教育领域和教学实践。这种技术进步不仅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在这个背景下,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特别是在引导
前言/序言
前言
ChatGPT 诞生之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技术已不再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相比之下,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瓶颈效应”却越来越凸显。
本书试图通过唤醒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发挥教师作为“领导者”的作用,让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对其他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管理者起到引领、感召、带动、指导、促进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燎原之势,从而提高学校乃至整个区域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力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该课题,这既是实践的需求,也是理论价值的体现。基于实践和理论层面的双重分析,本书将问题聚焦,主要研究四个问题:第一,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内涵以及构成要素是什么?第二,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实践现状如何?具体实践形态有哪些?第三,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四,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
首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建构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在访谈资料三级编码素材的基础上绘制领导行为地图,将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界定为:教师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上,将信息化思维与技能逐步融入教学、课程以及日常办公,通过参与决策、感召、吸引、激发、答疑等行为发挥引领作用,自觉寻求对同事、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等影响力的不断进阶,以便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良性循环与数字化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由信息技术专业引领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数字化课程领导力、信息技术氛围领导力等四个要素构成。
其次,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案例分析法了解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实践现状和实践形态。调研发现:第一,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整体水平较差,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引领略显困难,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决策参与度较低,教师在数字化课程领导力方面的表现略显突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领导技能(特质)兼容较低。第二,对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及各维度在性别、年龄、地域、学段、校长领导风格、校长支持态度等人口学变量上做了差异性分析,除学段、校长领导风格、校长支持态度三个变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基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三,实践中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实践形态:自下而上的自发模式,自上而下的行政介入模式、网络社区辐射模式。
再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 bootstrap 法检验影响因素与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之间的关系假设。在访谈资料三级编码素材基础上归纳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为校长授权、组织氛围、知识共享、设备等客观条件。研究发现:组织氛围显著直接正向影响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组织氛围在校长授权和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共享显著直接正向影响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知识共享在校长授权和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氛围和知识共享在校长授权和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之间发挥链式中介的作用。
最后,结合本书结论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寻求策略和方法。第一,从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特点分析,可以更好地从全局出发为区域教师或者学校教师信息技术领导者的选拔和培养建议:以点带面,培养信息技术领导者“种子”;教师技术特长不同,应差异化选拔;中西部重技术氛围,东部重技术应用;着重关注校长支持态度下的学校。第二,从影响因素与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程度,可以有重点地为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重视校长授权的辐射性作用,寻求知识共享的在线社区构建,积极营造容错型组织文化氛围。第三,从信息技术指向的角度出发,可以为教师自身提高信息技术领导力的指明方向:以“学习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素养再提升;以“教学技术”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再设计;以“课程技术”为依托的学科内容再开发。
2024 年 5 月 10 日写在上海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