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无线电导航系统,依托精密时间测量实现定位和授时,教材从时间和导航的关系入手,使学生全面理解时间对导航的重要作用,理解现代授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授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产生标准时间的守时系统和用户定时应用的时间统一系统,全面介绍精密时间的产生、传递和应用涉及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时间同步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守时技术、高精度时间传递技术、时间测量技术和时间统一技术,能针对现代各种电子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先进的时间统一系统。
作为研究生教材,本书可以作为卫星导航、时间频率专业的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人员的入门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第 1 章 时间是现代计量的基础
1.1 测量与计量的发展
1.1.1 计量的发展
1.1.2 计量的意义
1.2 时间与现代计量
1.2.1 主要物理量的定义
1.2.2 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定义的基础
1.2.3 时间频率体系
1.3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1.3.1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定义
1.3.2 不确定度的评定
1.3.3 不确定度和误差的区别与联系
1.4 参考文献
1.5 思考题
第 2 章 从天文导航到无线电导航
2.1 利用月亮和摆钟的天文导航
2.1.1 导航的重要性
2.1.2 导航的前提是经度和纬度
2.1.3 月距法和钟表法的实现
2.2 利用现代原子钟的无线电导航
2.2.1 天文导航和无线电导航的区别
2.2.2 无线电导航的基础是伪随机码
2.2.3 利用伪随机码测量伪距
2.3 无线电导航中位置的确定方法
2.3.1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的原理
2.3.2 伪距方程组的解法
2.3.3 定位和授时对系统时间的要求
2.3.4 多普勒测速对系统时间的要求
2.4 参考文献
2.5 思考题
第 3 章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时间
3.1 卫星导航的系统时间
3.1.1 各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时间
3.1.2 系统时间偏差及其对多系统导航的影响
3.1.3 系统时差的两种常规处理方法
3.2 导航卫星的本地时间
3.2.1 星载原子钟与星上参考时间和频率
3.2.2 导航卫星参考时间和频率生成方法
3.2.3 导航卫星参考时间和频率的控制方法
3.3 接收机的本地时间
3.3.1 绝对时延的定义及其与群时延的关系
3.3.2 基于信号模拟器的定时接收机时延校准
3.3.3 依托参考时间的定时接收机时延校准
3.4 参考文献
3.5 思考题
第 4 章 虚拟星载原子钟的工程实现
4.1 虚拟星载原子钟实现的条件
4.1.1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的组成结构
4.1.2 CAPS 的特点
4.2 虚拟星载原子钟时延改正技术
4.2.1 上行时延测量与改正技术
4.2.2 虚拟星载原子钟时间校准的要求
4.2.3 虚拟星载原子钟的效果
4.3 基于通信振荡器实现多普勒测速信源
4.3.1 虚拟星载原子钟频率校正的要求
4.3.2 双载波频差提供测速信源
4.3.3 单载波实时预偏提供测速信源
4.4 参考文献
4.5 思考题
第 5 章 原子钟的性能分析
5.1 从日晷到原子钟
5.1.1 计时工具的发展
5.1.2 原子钟的原理
5.2 原子钟噪声特性
5.2.1 原子钟噪声模型
5.2.2 原子钟五种常见噪声时域表象
5.3 原子钟性能时域表征
5.3.1 原子钟频率稳定度表征方法
5.3.2 原子钟相对频率偏差表征方法
5.3.3 原子钟频率漂移
5.4 参考文献
5.5 思考题
第 6 章 原子时与协调世界时
6.1 从国际原子时到协调世界时
6.1.1 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
6.1.2 世界时
6.1.3 历书时
6.1.4 原子时与国际原子时
6.1.5 闰秒与协调世界时
6.2 典型的原子时算法分析
6.2.1 原子时计算基本原理
6.2.2 ALGOS 原子时计算方法
6.2.3 AT1 原子时计算方法
6.3 其他原子时计算方法
6.3.1 卡尔曼加权原子时算法
6.3.2 TAC 原子时算法
6.4 参考文献
6.5 思考题
第 7 章 标准时间产生方法
7.1 现代守时系统基本配置
7.1.1 现代守时系统的组成
7.1.2 小型守时系统设计
7.2 UTC 产生
7.2.1 UTC 产生过程
7.2.2 时间的国际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