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风险如影随形,稍有不慎就可能让企业陷入困境。
本书上篇深入剖析合同法律风险的本质,从危害、分布、产生原因到引发的责任,进行全方位解读。清晰阐述风险如何从合同签订前的疏忽、签订中的漏洞、履行中的违约等环节滋生,以及受利益驱动、诚信缺失等因素对合同的影响。
下篇则构建起一套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四道坚实防线,提供精准有效的应对策略。从严格筛选合同主体,到规范合同签订流程、把控合同履行细节,再到纠纷发生后的多元救济措施,每一环节都结合《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辅以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合同知识深入浅出地呈现。
阅读本书,如同拥有一位资深导师在旁指导,能够迅速掌握合同风险防控的核心要点,提升实践能力,有效规避风险,筑牢合同安全的坚实壁垒。
目录
目录
上篇合同法律风险概述
一、合同法律风险的危害
(一)引发讼争
(二)导致严重法律后果
(三)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导致企业市场地位下降
二、合同法律风险的分布及结构
(一)合同法律风险分布
1.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
2.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
3.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
4.合同履行后的法律风险
(二)合同法律风险结构
(三)合同法律风险控制结构
三、签订合同时常出现的错误做法
(一)认知性错误
1.草率签约,后患无穷
2.急功近利,事与愿违
3.糊涂签约,招惹是非
4.弱势签约,任人摆布
5.强势签约,霸气冲天
6.签约免责,不免不签
(二)行为性错误
1.不分种类,盲目套用
2.合同双方权利义务错位
3.丢三落四,漏洞百出
4.格式签约,忘记选择
5.冒名顶替,风险潜伏
6.内容违法,一意孤行
7.签假合同,后悔莫及
8.委托签订,合同无影
9.倒签合同,时间不清
10.起草偷懒,处处被动
(三)合同之贼
1.偷换页码,真假难分
2.心术不正,难成正果
3.不签合同,先斩后奏
4.附件埋伏,暗藏杀机
四、履行合同时常出现的错误做法
(一)主体性错误
1.主体消失,扑朔迷离
2.主体分裂,义务落空
3.私转义务,对方懵然
4.错误履行,毫不相干
(二)完整性错误
1.履约能力低,合同被搁置
2.中途解约,无所顾忌
3.部分履行,部分放弃
4.一方先履行,另一方无动于衷
5.先行垫款,血本无归
6.单方违约,层出不穷
7.双方违约,混合过错
8.连环违约,无所适从
9.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合同履行受到影响
(三)合同大盗
1.产品低劣,耍赖纠缠
2.故意调包,黑心获利
3.恶意违约,花样翻新
4.“一女二嫁”,多头开花
5.蚕食顶债,损人利己
6.拒不付款,无故赖账
7.节外生枝,损失惨重
8.拒绝履行,如狼似虎
五、合同法律风险的来源
(一)合同主体是最大的风险来源
(二)合同签订是最主要的风险来源
(三)合同履行是最集中的风险来源
(四)决策失误是合同偶发风险来源
(五)贪腐是合同致命的风险来源
六、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受利益驱动
2.缺乏诚信理念
3.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4.对约束合同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
(二)客观原因
1.合同瑕疵多、漏洞大
2.合同履行不规范
3.违约成本低
4.法律威慑力不够
七、合同法律风险引发的责任
(一)民事责任
1.违约责任
2.赔偿责任
3.缔约过失责任
4.其他责任
(二)行政责任
(三)刑事责任
八、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程序
(一)法律风险识别
(二)法律风险分析
(三)法律风险评估
(四)法律风险处置
九、控制合同法律风险方法研究的意义
(一)应对合同风险
(二)服务实践
(三)助力企业成长
下篇 合同法律风险控制
一、第一道防线:控制合同主体风险
(一)应排除的合同主体
1.不与尚未登记注册的企业签订合同
2.不与没有经营资质的企业签订合同
3.不与歇业的企业签订合同
4.不与实力差的企业签订合同
5.不与信誉差的企业签订合同
6.不与失联的企业签订合同
7.不与将被宣告破产的企业签订合同
8.不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签订合同
9.不与被申请撤销的企业签订合同
10.不与被注销的企业签订合同
11.不与被责令关闭的企业签订合同
12.不与被解散的企业签订合同
13.不与虚假市场主体签订合同
14.不与无授权或超越代理权的主体签订合同
15.不与犯罪企业签订合同
16.不与骗子、无赖签订合同
17.不与无资格的主体签订担保合同
(二)谨慎选择的主体
18.谨慎与经营异常的企业签订合同
19.谨慎与小公司、一人公司、自然人签订合同
20.谨慎与被兼并的企业签订合同
21.谨慎与企业分支机构、事业单位下属部门签订合同
(三)应合作的主体
22.选择好的合同伙伴
二、第二道防线:控制合同签订风险
(一)把住制度预防关
23.建立合同管理规范
24.执行合同签订流程
25.使用正确的签约
前言/序言
再版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虽《合同风险119:合同审查与风险控制法则(第二版)》与您见面略迟,但笔者的内心充满感激之情。本书初次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年轻律师和企业法务的关注。比如,2024年5月,在内蒙古金亿言律师事务所,一位青年律师告诉我他有多么喜爱这本书,真是令人感动。
《合同风险119:合同审查与风险控制法则(第一版)》于2013年7月出版,至今已逾十年,共印刷五次。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颁布,这是我国民事立法空前的重大成就,对民法领域,特别是合同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202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民法典担保解释》),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对于法官判案、律师代理案件和企业法务实际工作具有重要引领作用。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也作了新的修改,并于2024年7月1日实施。为了适应法律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社会规则的持续更新,原书相关内容也理应进行重新调整、补充。
与之前一样,本书再版主要是为了给年轻律师和企业法务提供参考。近十多年来,笔者为企业修改、审查了上万份合同,看到刚刚入职的年轻律师修改合同时不知所措,便开始给他们讲授合同修改与审查的方法,没想到很受他们的喜爱。有的年轻律师甚至把讲课的重点内容贴在电脑旁,以使合同工作操作有序。本书再版仍然希望读者在处理合同实务时能有所参考,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改进工作状态,促进企业建立安全合同环境。
本书的再版遵循原有的思路,结构上仍然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分析探讨,论述合同法律风险来源及产生的原因;下篇为实务操作,便于结合实践采取可行的方法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再版初稿列出合同法律风险一百五十三种,精选后缩减为一百一十九种,在数量上与第一版保持一致。再版沿用控制合同主体风险、控制合同签订风险、控制合同履行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救济措施的模式进行布局,结构未变,但内容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合同异常条款、“六金”条款、对赌协议、高利贷合同、过桥垫资合同、合同转让、债务转移、确认合同效力、第三人赔偿等诸多新内容。关于掌握无效合同标准也有很大调整,且强调一审民事诉讼风险控制。本书力求理解法律的准确性、方法的可行性、风险的预测性、防控的有效性。控制合同法律风险的方法各有所长,有的简单叙述足矣,有的则需多加阐述方能清晰。
《民法典》博大精深,笔者边学习,边理解,难免行文粗浅甚至出现谬误,如果书中有些提法不稳妥,或者语言欠规范,敬希宽谅。好在本书重在探讨合同法律风险控制方法,只想在新的背景下为读者提炼新的方法和思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合同风险119:合同审查与风险控制法则(第一版)》出版后,全国各地的读者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笔者内心一直深受感动和鼓舞。本书再版之际,更新内容比原版更贴合当今法治环境,希望新调整的内容更符合读者的需求。如果企业需要提起诉讼、仲裁、申请再审、抗诉以及解除合同,实际情况远比书中所述复杂得多,解决方案也需企业自行重构优化。本书再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崔建远教授、高俊杰律师、徐德明律师、董柏石律师、王成勇公证员的热心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欢迎读者批评指正。电话联系:15901301123、15811579445,邮箱:zhubaiyan999@163.com。
朱柏彦 朱鹭
2024年5月23日
缔造合同的春天(第一版序)
本书的出版已经推迟了整整三年。“迟到”的出版也许是一种遗憾,但也正是因为“迟到”,才让本书的内容在合同法律风险课程提纲的基础上得到了重大提升。
1999年以来,笔者一直为企业讲授合同法律风险课程,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讲课提纲,随着讲课次数的增多,提纲内容越来越丰富,也愈发受到企业的欢迎。北京大学出版社陆建华先生发现讲课提纲后,希望能将提纲改成书稿出版。由于多种因素,笔者一时很难满足出版社的要求。这些年,许多企业都在探讨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风险,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只想以讲课的方式与企业交流,拿来出版确实有些不情愿。
2012年春季,北大纵横咨询管理集团企业商学院邀请笔者到天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讲授合同法律风险课程。为了这次授课,笔者作了精心准备,只盼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让听课的人至少知道三十种合同法律风险防控方法,方不枉此行。从天津回来后,笔者对在北京、南京、吉林、山东、河北、深圳为企业讲授的上百场的课程“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战略安排”“防范合同法律风险80秘籍”“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等六份提纲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