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技术发展的齿轮为视角,探索美国在各个技术发展阶段下、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在商业萌兴中如何通过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如何在恰当的时机进行适宜的制度变革与完善,达成技术与制度的互惠互利。本书以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为主线,结合社会历史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探究美国知识产权制度产生、发展、变革的技术、产业等发展背景,力求分析美国知识产权制度每次改革技术与社会动因,以期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有所裨益。
目录
导 论
第一编 美国版权制度发展史
第一章 美国版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美国版权制度的产生阶段
第二节 美国版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美国版权制度的变革阶段
第二章 美国版权主体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版权主体的本土保护模式
第二节 美国版权主体的多元保护进程
第三节 美国版权主体的未来保护选择
第三章 美国版权客体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作品受保护的要件日臻完善
第二节 受保护的作品类别不断扩大
第四章 美国版权权利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印刷时代:美国版权权利制度的发轫
第二节 传媒时代:美国版权权利制度的勃兴
第三节 网络时代:美国版权权利制度的繁荣
第五章 美国版权登记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版权登记制度的兴起
第二节 美国版权登记制度的废止:加入《伯尔尼公约》
第三节 美国版权登记制度的复兴:应对版权纠纷
第六章 美国版权限制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合理使用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法定许可制度的演变
第三节 强制许可制度的变化
第七章 美国版权保护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版权保护期限的变迁
第二节 美国版权侵权行为认定标准的发展
第三节 美国版权救济措施的变化
美国版权制度典型案例一 纳鲁托诉斯莱特案(“猴子拍照案件”)
美国版权制度典型案例二 道森诉欣肖音乐公司案
第二编 美国专利制度发展史
第八章 美国专利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美国专利制度的产生阶段
第二节 美国专利制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美国专利制度的变革阶段
第九章 美国专利主体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专利主体的国际化转变
第二节 美国专利主体的合作化演进
第三节 美国专利主体的虚拟化趋势
第十章 美国专利客体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专利客体的基本类型及其构成要件
第二节 科技与产业变革下的美国专利客体制度
第十一章 美国专利权利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专利权保护期限的变迁
第二节 美国专利权具体权项的演化
第三节 美国专利权转移机制的革新
第十二章 美国专利授权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专利申请机制的变革
第二节 美国专利审查模式的改进
第十三章 美国专利限制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专利侵权的例外情形
第二节 美国强制性专利许可模式的演变
第十四章 美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
第二节 美国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
第三节 美国专利权利救济的途径
美国专利制度典型案例一 史蒂芬·塞勒诉美国专利商标局
美国专利制度典型案例二 道富银行和信托公司与签记金融集团公司专利无效纠纷案
第三编 美国商标制度发展史·
第十五章 美国商标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启蒙时代:普通法向联邦法律的演变
第二节 独立时代:现代商标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三节 变革时代:《兰哈姆法案》的修订与完善
第十六章 美国商标主体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商标主体的国际化演进
第二节 美国商标主体的多元化演变
第十七章 美国商标客体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商标构成要素的变迁
第二节 美国商标显著性要求的变化
第十八章 美国商标权权利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商标权利放弃机制的发展
第二节 美国注册商标续展机制的发展
第三节 美国驰名商标认定机制
第十九章 美国商标确权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前期:坚持使用取得原则,确立实际使用要求
第二节 中期:淡化实际使用要求,纳入意图使用选项
第三节 后期:延续使用取得模式,注册机制逐步推行
第二十章 美国商标限制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商标的商业性合理使用
第二节 美国商标的非商业性合理使用
第二十一章 美国商标保护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第二节 美国商标侵权的救济措施
第三节 美国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
美国商标制度典型案例一 奎利泰克斯公司诉雅各布森产品有限公司商标侵权纠纷案
美国商标制度典型案例二 普林斯特尼茨公司诉科蒂公司商标侵权纠纷案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言/序言
总序
数十载,筚路蓝缕,数十载,栉风沐雨,中南知识产权在科技现代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不断成长。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引领下,中南知识产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辛勤耕耘、励精图治,并以理论创新回应实践诉求,回馈社会需要。至今,已有数以千计的中南知识产权学人从文泓楼走出,走向各行各业,走到大江南北,积极投身于知识产权学术研究与实务工作,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纵观中南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从1988年成立的中南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到2000年更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后至2004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再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湖北)基地”、中宣部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国家基地的相继挂牌,中南知识产权的成长几乎贯穿了我国知识产权理论和实践从移植、引进到自立、创新的全过程。经过长期积累,中南知识产权的学术成果也屡见丰硕。“文泓知识产权文库”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便是要逐步展示中南知识产权的学术积累,回应我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中的理论难题与实践挑战。
三十余年来,在中南知识产权学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已然成为中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学术研究机构。从第一本知识产权本科生教材、第一篇知识产权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到第一门知识产权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一个知识产权国家级教学团队、第一个知识产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再到第一个知识产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第一个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南知识产权取得可喜的成绩。而在这无数个“第一”的背后,则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南知识产权学人的辛勤付出。前辈们开拓创新的学术理念、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时刻地感召着新一辈中南知识产权学人,师承熠熠生辉的学术思想,坚韧不拔,守正创新。此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推出这套“文泓知识产权文库”,既要推出名家精品,更要推出新人新作,以全面展现中南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并使更多学者和学子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南知识产权。相信在中南知识产权学人的共同努力下,文库将成为知识产权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知识产权学术理念传播的关键媒介,并为我国知识产权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支持与助力。
在新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中南知识产权学人定当一如既往、踔厉奋发,在知识产权自主学科体系下,发出知识产权新质生产力的中南声音,续写中南知识产权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