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之一,是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胡胜的个人传记。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主要以时间先后为节点,对胡胜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细腻地呈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世界。
胡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班组长。他是我国精密加工制造领域的领军人物,为胡胜新中国新一代预警机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的国产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精彩书评
“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讲述的是个人奋斗史,也描绘出大国工匠的群体形象。可以说,这套丛书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众多大国工匠人生轨迹的权威读本,既有对每位大国工匠的整体介绍和事迹梳理,又有具体的事件、案例,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大国工匠各个人生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徐剑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岂止是幸运
数字,就是游戏。幸运数字,有偶然,也有必然;有掌控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我们不能完全将被很难发生的好事眷顾,都归结为机遇好和运气好,但要信服这样一个道理:大多数幸运的降临,都是天道酬勤的回馈。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数字,比如胡胜逢“9”的年份,都是他的幸运年份。这是笔者从采访前阅看有关胡胜的宣传报道中梳理出来的。
胡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和总结这些。但他心里肯定生出了疑问,难道这个并不熟识自己的作家,比他这个当事人还清楚这些?胡胜对此不以为意,但笔者还是想将这些疑问详解给他,将这些幸运知晓于他。
且以“倒金字塔”的方式由高往低说。
没有逆时针下走动的光阴。但是,重返的记忆需要时光回流。
“2019 年,您被评为‘大国工匠’,算不算自己的幸运年份?”笔者给胡胜列出了第一单。
那肯定算。”胡胜当即认可。
这项评选活动由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每次只评出 10 人,是全国工人的“天花板”。这是这项评选活动的第二届,这无疑是胡胜人生的高光时刻。
2019 年,在胡胜身上还有一件喜事。无论我怎么提示和点拨,胡胜接连吸了几口烟,都想不起来,足见其在这方面的不敏感和不在意。
“您儿子胡瀚文也是 2019 年出生的吧?”笔者不想再让胡胜苦思冥想。
“对呀,这绝对是天大的喜事。我咋把这事给忽略了。”胡胜一拍大腿,大笑着回应。
“这纯粹是个意外。”胡胜紧接着补充。
2016 年 1 月,全国全面放开生育二胎政策,对于渴望再要一个孩子的胡胜夫妇,无异于天大的好消息。尽管胡胜两口子积极备孕,却迟迟没有好消息。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两口子都准备放弃这个念想时,意外之喜却在 2018 年到来——胡胜的老婆怀孕了。儿女双全乃大福。儿子胡瀚文 2019 年 4 月出生时,女儿胡雅璇已经 15 岁了。儿子出生,叠加自己被评为“大国工匠”,2019 年的胡胜可谓双喜临门。
“我顾不了家,让老婆受苦了。儿子呱呱坠地,女儿备战高考,自己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老婆只能辞职当起了全职太太。”胡胜脸上流露出歉意。
翻看着正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读大三的女儿胡雅璇和正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儿子胡瀚文的照片,胡胜的脸上乐开了花。
让时光回流 10 年。
2009 年也是胡胜的幸运年份。
不出意外,胡胜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自己这一年到底幸运在哪里。
“国庆 60 周年阅兵上,‘争气机’带着‘争气雷达’遨游蓝天啊!那上面有您不少心血。2009 年算不算您的幸运年份?”不想折腾胡胜,笔者很快揭开了谜底。
“这更得算。”一语点醒梦中人,胡胜恍然大悟,当即认可。不同的是,他回应的声音小而低沉。
这里所言的“争气机”就是“空警 2000 预警机”。说它是“争气机”,因为它是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高尖端大型预警机,它的问世,当惊世界殊,威震列强。说它是“争气机”上的“争气雷达”,因为机身上安装的新型雷达可以达到 360 度无死角全方位覆盖,一举达到了世界军事预警雷达的领先地位。
“争气雷达”之于胡胜,在于他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带领团队加工生产出了雷达核心零部件的滤波器结构件。
“争气机”搭载“争气雷达”,在国庆 60 周年阅兵时横空出世,作为核心部件生产团队的领军者,2009 年无疑是胡胜的幸运年份。
“2009 年,我还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个算不算?”胡胜反问道。
这么大的好事,能不算吗?
日日夜夜,风风雨雨。个中滋味,不堪回首。其间,面临过无数难题,经历过多次挫败。材料紧缺时,整宿整宿失眠;遭遇技术困难时,不分昼夜加班,不服输的胡胜团队群策群力,团结战斗,终究突出了重围,实现了华丽转身。影子在后,目光在前,胡胜不想搜肠刮肚地浪费有限的记忆储存,更不想在功劳簿上停留的时间太长。
胡胜催笔者继续往下说。
让时光再回流 10 年。
“1999 年到如今的单位,算不算您的幸运年份?”笔者问胡胜。
“可算可不算。”胡胜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突然间冒出的问题有点出乎意料,他需要时间来理解。胡胜还是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
“什么叫‘可算可不算’呢?没到这家军工企业,您还说不准现在是啥模样呢。”笔者心里“咯噔”了一下。
“确实也应该算。没来现在的单位,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胡胜略加思忖后紧接着改口,承认这一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没有 1999 年这个幸运之年,或许就没有现在的‘大国工匠’胡胜,也不会受到我今天的采访。”笔者带有调侃意味地笑着对胡胜说。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选择和被选择。因为,那些如影随形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在十字路口,每个决定都会将你引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而每一次的选择结果,只有两种答案,那就是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
胡
目录
楔子
第一章岂止是幸运
第二章中午从早晨开始
第三章唯一的选择
第四章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第五章“刀王”是这样炼成的
第六章校场遛出千里马
第七章诗外功夫也赋能
第八章国之利器上的雕刻年华
第九章遵从师道不迷津
第十章墙内香,墙外也香
第十一章百花竞艳春满园
第十二章大国工匠:盛名下静水流深
第十三章用好“金字招牌”
第十四章拳拳匠心励后生
第十五章天命之年再出发
后记
试读
第一章 岂止是幸运
数字,就是游戏。幸运数字,有偶然,也有必然;有掌控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我们不能完全将被很难发生的好事眷顾,都归结为机遇好和运气好,但要信服这样一个道理:大多数幸运的降临,都是天道酬勤的回馈。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数字,比如胡胜逢“9”的年份,都是他的幸运年份。这是笔者从采访前阅看有关胡胜的宣传报道中梳理出来的。
胡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和总结这些。但他心里肯定生出了疑问,难道这个并不熟识自己的作家,比他这个当事人还清楚这些?胡胜对此不以为意,但笔者还是想将这些疑问详解给他,将这些幸运知晓于他。
且以“倒金字塔”的方式由高往低说。
没有逆时针下走动的光阴。但是,重返的记忆需要时光回流。
“2019 年,您被评为‘大国工匠’,算不算自己的幸运年份?”笔者给胡胜列出了第一单。
那肯定算。”胡胜当即认可。
这项评选活动由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每次只评出 10 人,是全国工人的“天花板”。这是这项评选活动的第二届,这无疑是胡胜人生的高光时刻。
2019 年,在胡胜身上还有一件喜事。无论我怎么提示和点拨,胡胜接连吸了几口烟,都想不起来,足见其在这方面的不敏感和不在意。
“您儿子胡瀚文也是 2019 年出生的吧?”笔者不想再让胡胜苦思冥想。
“对呀,这绝对是天大的喜事。我咋把这事给忽略了。”胡胜一拍大腿,大笑着回应。
“这纯粹是个意外。”胡胜紧接着补充。
2016 年 1 月,全国全面放开生育二胎政策,对于渴望再要一个孩子的胡胜夫妇,无异于天大的好消息。尽管胡胜两口子积极备孕,却迟迟没有好消息。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两口子都准备放弃这个念想时,意外之喜却在 2018 年到来——胡胜的老婆怀孕了。儿女双全乃大福。儿子胡瀚文 2019 年 4 月出生时,女儿胡雅璇已经 15 岁了。儿子出生,叠加自己被评为“大国工匠”,2019 年的胡胜可谓双喜临门。
“我顾不了家,让老婆受苦了。儿子呱呱坠地,女儿备战高考,自己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老婆只能辞职当起了全职太太。”胡胜脸上流露出歉意。
翻看着正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读大三的女儿胡雅璇和正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儿子胡瀚文的照片,胡胜的脸上乐开了花。
让时光回流 10 年。
2009 年也是胡胜的幸运年份。
不出意外,胡胜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自己这一年到底幸运在哪里。
“国庆 60 周年阅兵上,‘争气机’带着‘争气雷达’遨游蓝天啊!那上面有您不少心血。2009 年算不算您的幸运年份?”不想折腾胡胜,笔者很快揭开了谜底。
“这更得算。”一语点醒梦中人,胡胜恍然大悟,当即认可。不同的是,他回应的声音小而低沉。
这里所言的“争气机”就是“空警 2000 预警机”。说它是“争气机”,因为它是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高尖端大型预警机,它的问世,当惊世界殊,威震列强。说它是“争气机”上的“争气雷达”,因为机身上安装的新型雷达可以达到 360 度无死角全方位覆盖,一举达到了世界军事预警雷达的领先地位。
“争气雷达”之于胡胜,在于他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带领团队加工生产出了雷达核心零部件的滤波器结构件。
“争气机”搭载“争气雷达”,在国庆 60 周年阅兵时横空出世,作为核心部件生产团队的领军者,2009 年无疑是胡胜的幸运年份。
“2009 年,我还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个算不算?”胡胜反问道。
这么大的好事,能不算吗?
日日夜夜,风风雨雨。个中滋味,不堪回首。其间,面临过无数难题,经历过多次挫败。材料紧缺时,整宿整宿失眠;遭遇技术困难时,不分昼夜加班,不服输的胡胜团队群策群力,团结战斗,终究突出了重围,实现了华丽转身。影子在后,目光在前,胡胜不想搜肠刮肚地浪费有限的记忆储存,更不想在功劳簿上停留的时间太长。
胡胜催笔者继续往下说。
让时光再回流 10 年。
“1999 年到如今的单位,算不算您的幸运年份?”笔者问胡胜。
“可算可不算。”胡胜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突然间冒出的问题有点出乎意料,他需要时间来理解。胡胜还是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
“什么叫‘可算可不算’呢?没到这家军工企业,您还说不准现在是啥模样呢。”笔者心里“咯噔”了一下。
“确实也应该算。没来现在的单位,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胡胜略加思忖后紧接着改口,承认这一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没有 1999 年这个幸运之年,或许就没有现在的‘大国工匠’胡胜,也不会受到我今天的采访。”笔者带有调侃意味地笑着对胡胜说。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选择和被选择。因为,那些如影随形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在十字路口,每个决定都会将你引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而每一次的选择结果,只有两种答案,那就是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