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戴振涛:航母“心脏”把脉人》是一本介绍大国工匠戴振涛的传记。本书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主要以时间先后为节点,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军品总装二部钳工班长戴振涛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细腻地呈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世界。
戴振涛的成长成才经历是一段不断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自我提升史,也是一段由“不可能”到“可能”的传奇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精彩书评
“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讲述的是个人奋斗史,也描绘出大国工匠的群体形象。可以说,这套丛书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众多大国工匠人生轨迹的权威读本,既有对每位大国工匠的整体介绍和事迹梳理,又有具体的事件、案例,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大国工匠各个人生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徐剑
精彩书摘
第五章 他敢啃硬骨头
看着儿子在船厂越干越出色,父亲戴学华倍感欣慰:“我带了很多徒弟,但带得最严的就是我儿子,每天回家唠的嗑儿也离不开造船,我把我的经验和工作上的心得都告诉了儿子。要想有一手好技术就要善琢磨,更要一丝不苟,振涛都听进去了,特别肯钻研、能吃苦,敢啃硬骨头。”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戴振涛刻苦钻研,边学边干,很快就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2006 年 5 月,大船企业在 4.5 万吨化学品船艏制船的施工中发现,由于发电机调速器工作不稳定,造成发动机轮数异常波动的问题,经过发动机厂家、集团相关技术部门研究分析,仍没有解决。正在大家为不能满足对方要求、耽误节点完成任务而万分焦急的时刻,戴振涛提出检查调速器其中一个关键组件的建议。这是他在得知发电机出现问题后,在发电机前连续观察两天两夜,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设备厂家派来的技术专家半信半疑地看着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他所指的组件进行了检查更换,结果问题迎刃而解,技术专家连竖大拇指称“大船工人,了不起”!
虽然受到了夸赞,但戴振涛觉得这不单是对他一个人的敬佩,更是对大船一线技术工人的褒奖和肯定。后来,他与班组其他成员一道累计攻关发电机问题 36 项,解决调试关键问题 42 项,保证了设备调试和安装的进度,为集团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在工作中,戴振涛越来越感到只有努力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做到取长补短,才能在工作中挖掘潜力,体现自身的价值。
在某工程的舵系分解和调整过程中,因为该舵系体积太大,结构复杂,尤其是舵系的轴承和推力轴承的分解更为复杂,而且在分解过程中既没有图纸也没有详细的说明要求,戴振涛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查阅大量舵系的轴承和推力轴承分解的资料,结合所积累的实践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做了充分的生产准备工作。经过艰苦的摸索攻关,他终于弄清了舵系的结构和安装要点,圆满地完成了舵系的分解和安装任务。
此后,某工程辅助设备的安装,无论是因图纸描绘不清而产生的装配困难问题,还是因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设备与结构不匹配问题,集团都交给戴振涛所带领的团队来承担。自该重点工程开工以来,戴振涛所在的班组在完成本班组生产任务的基础上,解决重点设备难点问题6 个,由此节省资金 28 万元。
作为一名工匠,手艺很重要,精品的打造就靠手与眼的配合,以及经验的积累。在舵系的装配研磨工作,因为舵杆与舵叶需要进行液压装配,舵轴与舵叶的接触面需要进行研配,钢与钢的接触面要能达到密封住压力。在长期的训练后,戴振涛能通过研磨手法把舵轴与舵叶连接的孔,达到舵叶孔内每寸见方有 6 个以上着色点,舵轴与舵叶的接触面保证 0.02 毫米塞尺不入,可以密封住 600 公斤的油压。通过研磨手法的运用,确保了大船的舵系能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安全运行。
因为技术突出,工作责任心强,戴振涛被选入大船集团在全球享有盛名的“VLCC 油船建造团队”,这是大船集团的拳头产品,以极高的生产品质和极低的故障率闻名全球。
目录
第一章 他的父母是工人 / 004
第二章 咱是大船人/ 012
第三章 女儿认不出爸爸/ 021
第四章 不能给“老戴”丢人/ 031
第五章 他最敢啃硬骨头/ 044
第六章 最年轻的班长/ 050
第七章 只有执着,才会成功/ 068
第八章 他生日那天,航母交付海军/ 075
第九章 “跟他在一起,心里就特别踏实”/ 091
第十章 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102
第十一章 评上了大国工匠/ 110
第十二章 工友们如是说/ 120
第十三章 大船,大船/ 131
第十四章 劳动模范的荣耀/ 142
第十五章 何谓工匠精神/ 150
试读
第五章 他敢啃硬骨头
看着儿子在船厂越干越出色,父亲戴学华倍感欣慰:“我带了很多徒弟,但带得最严的就是我儿子,每天回家唠的嗑儿也离不开造船,我把我的经验和工作上的心得都告诉了儿子。要想有一手好技术就要善琢磨,更要一丝不苟,振涛都听进去了,特别肯钻研、能吃苦,敢啃硬骨头。”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戴振涛刻苦钻研,边学边干,很快就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2006 年 5 月,大船企业在 4.5 万吨化学品船艏制船的施工中发现,由于发电机调速器工作不稳定,造成发动机轮数异常波动的问题,经过发动机厂家、集团相关技术部门研究分析,仍没有解决。正在大家为不能满足对方要求、耽误节点完成任务而万分焦急的时刻,戴振涛提出检查调速器其中一个关键组件的建议。这是他在得知发电机出现问题后,在发电机前连续观察两天两夜,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设备厂家派来的技术专家半信半疑地看着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他所指的组件进行了检查更换,结果问题迎刃而解,技术专家连竖大拇指称“大船工人,了不起”!
虽然受到了夸赞,但戴振涛觉得这不单是对他一个人的敬佩,更是对大船一线技术工人的褒奖和肯定。后来,他与班组其他成员一道累计攻关发电机问题 36 项,解决调试关键问题 42 项,保证了设备调试和安装的进度,为集团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在工作中,戴振涛越来越感到只有努力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做到取长补短,才能在工作中挖掘潜力,体现自身的价值。
在某工程的舵系分解和调整过程中,因为该舵系体积太大,结构复杂,尤其是舵系的轴承和推力轴承的分解更为复杂,而且在分解过程中既没有图纸也没有详细的说明要求,戴振涛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查阅大量舵系的轴承和推力轴承分解的资料,结合所积累的实践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做了充分的生产准备工作。经过艰苦的摸索攻关,他终于弄清了舵系的结构和安装要点,圆满地完成了舵系的分解和安装任务。
此后,某工程辅助设备的安装,无论是因图纸描绘不清而产生的装配困难问题,还是因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设备与结构不匹配问题,集团都交给戴振涛所带领的团队来承担。自该重点工程开工以来,戴振涛所在的班组在完成本班组生产任务的基础上,解决重点设备难点问题6 个,由此节省资金 28 万元。
作为一名工匠,手艺很重要,精品的打造就靠手与眼的配合,以及经验的积累。在舵系的装配研磨工作,因为舵杆与舵叶需要进行液压装配,舵轴与舵叶的接触面需要进行研配,钢与钢的接触面要能达到密封住压力。在长期的训练后,戴振涛能通过研磨手法把舵轴与舵叶连接的孔,达到舵叶孔内每寸见方有 6 个以上着色点,舵轴与舵叶的接触面保证 0.02 毫米塞尺不入,可以密封住 600 公斤的油压。通过研磨手法的运用,确保了大船的舵系能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安全运行。
因为技术突出,工作责任心强,戴振涛被选入大船集团在全球享有盛名的“VLCC 油船建造团队”,这是大船集团的拳头产品,以极高的生产品质和极低的故障率闻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