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之一,是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谭文波的个人传记。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主要以时间先后为节点,对谭文波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细腻地呈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世界。
谭文波,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公司高级技师。他立足一线,攻坚克难,解决生产疑难问题30多项,技术转化革新成果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精彩书评
“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讲述的是个人奋斗史,也描绘出大国工匠的群体形象。可以说,这套丛书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众多大国工匠人生轨迹的权威读本,既有对每位大国工匠的整体介绍和事迹梳理,又有具体的事件、案例,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大国工匠各个人生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徐剑
精彩书摘
第二章 爱动手爱“倒腾”的技校生
小小“发明家”
很小的时候,谭文波就表现出了超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对于身边的任何一件器具都有知道原理的渴望,有拆开一看究竟的冲动,有重新安装搭建的思路……
上学时,谭文波的书包里除了书本和笔,还经常装着坏收音机、破马蹄表和小工具等。他因此受到过表扬——在学校要开学前几天,约了几个同学一起把损坏的课桌叮叮当当地维修一遍;他也因此挨过批评——自作主张地拆了学校操场的大喇叭,原想放大一点声音,却弄得没了动静。
手勤爱动脑,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好动不安分,常常不知天高地厚以致损坏一些物品——这是老师同学们对谭文波当年的印象。在家中,少年谭文波拆闹钟、装自行车等技术革新均以失败告终;在学校实验室里,为某种突发奇想而打碎燃烧瓶、弄断支架,也极少有什么让大家喜出望外的成果。高中班主任丁勇老师曾经到他家进行了一次家访,本想着叫谭文波妈妈管管他,别让他在学校惹是生非,但没想到一见谭妈妈,谭妈妈的牢骚比老师还多:不是昨天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装不上,就是今天把邻居的油桶改装成煤油炉子没成功而被人登门索赔……家访的丁老师只能无奈地看着谭妈妈苦笑。
谭世太在家中留下很多的木工、电工、钳工等工具,供家里和邻居们维修家具、家用电器时使用,这为儿子谭文波成为小发明家提供了条件。
谭文波七岁那年,家里的门锁只剩一把钥匙了,万一丢了会有很大麻烦,谭妈妈考虑再去配几把钥匙。他却说:“妈妈,不用去外面配,要花钱的!我来。”说完就拿着钥匙去找父亲的锉刀等工具去了。
对于谭文波的话,谭妈妈并没有当回事。但没想到的是,没到一刻钟,谭文波从外面高高兴兴地跑了进来,高举着两把钥匙:“妈妈你试试,保证管用。”
谭妈妈接过来看了看,还真挺像那么回事,拿到门上一试——嘿,管用。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小学放学早,脖子上挂着钥匙的谭文波常常是一个人在家。谭妈妈说这有点不安全,万一坏人上门怎么办,家中又没有电话什么的。谭文波说自己有办法,他到同学家去玩,看同学家安装一个门铃,一按就来人开门了。他一看,简单得很。他也可以制作一个安在家门上面。他叮嘱谭妈妈说:“你们一回来不要乱按,只按三长一短,我就知道是你们来了。”
“看把你能的,还是等你爸回来做吧。”谭妈妈不屑地说。
“妈妈,你只记住三长一短就好了,否则我不开门的。”谭文波再次叮嘱道。
晚上谭妈妈回家,果然门锁得死死的,敲门也没有人应声,仔细一看就在门上发现了一个小红按钮,想起谭文波说的三长一短,就按了上去。不一会儿,门开了,谭文波出来了。
“行啊儿子,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以后啊,好好跟你爸学点本事。不过可别学这长年不回家,这不是本事。”
有段时间,谭文波还常去长江边的沙泥里寻找古代货船留下的老物件,如果运气好,他会找到残破的钱币、箭镞等。他曾经用一枚较完整的古钱币当模板,翻制出模具,然后将废铜熔化后倒入其中,制作出几枚新铜币。做好了以后,他还在水里泡、在土里埋,做旧出来的钱币让很多外行难辨真假。这几枚仿制的铜币后来被他做成女孩踢的毽子,送给了姐姐。
玩毽子的时候,有人问在哪儿弄的古钱,谭文波的姐姐骄傲地说是他们家的“小发明家”自己造的。
技校里爱“倒腾”的学生
1989 年,谭文波上高中二年级,国家在应届生中招收空军,当时万县参加体检的学生只有 4 个合格,万州一中占了 3 个,其中一个就有他。
谭文波本以为可以穿上从小就喜欢的军装,让自己的人生展翅起飞,但遗憾的是他的年龄超了十几天,复审时被淘汰了。梦断空军路,这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一心想当兵的谭文波学习成绩并不优秀,加之那几年高考招生名额大幅缩减,连年就业形势严峻,考虑到在技校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帮助自己在社会立足,喜欢鼓捣机械工具的谭文波决定报考四川石油管理局技工学校(南充东观)。
当时,高中生进技校学习是两年制,周期较短,最后半学年在校外实习还有实习工资,这对迫切希望生活自立的谭文波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对于谭文波放弃高考去读技校,在国企做工人的父母虽不十分支持,但毕业后能够子承父业,父母多少也有一些安慰。此时,谭文波的哥哥谭文建、姐姐谭文庆都到石油企业去上班了。
两年的技校生活,对谭文波来说,充满了很多快乐。尤其是进入实习阶段,喜欢摆弄机械的谭文波更是兴奋无比。
第一次实习时,实习工厂给每人发了一套工装,鞋子是那种常见的土黄色翻毛皮鞋。从小到大没有正儿八经地穿过一双亮面皮鞋的谭文波买了一盒黑色鞋油,自己动手把它刷成了一双乌黑的皮靴,穿在脚下十分帅气。班中多位同学效仿后,清一色的黑皮靴一齐走在路上,大街上的行人捂着鼻子躲他们的鞋油味。
爱“臭美”并不妨碍谭文波在实习期间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实习时的工
目录
第一章抗美援朝老兵的幺儿谭文波
第二章爱动手爱“倒腾”的技校生
第三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第四章想逃离克拉玛依
第五章克拉玛依之恋
第六章从修电视机开始 谭文波修上瘾了
第七章艰苦的学技术岁月
第八章共和国石油长子 铁军育铁人
第九章务实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第十章把党课搬进劳模创新工作室
第十一章大漠“土专家”故事
第十二章从“破烂王”到“魔术师”
第十三章石油行业一次重大技术革新
第十四章“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第十五章大国工匠的光荣与梦想
试读
第二章 爱动手爱“倒腾”的技校生
小小“发明家”
很小的时候,谭文波就表现出了超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对于身边的任何一件器具都有知道原理的渴望,有拆开一看究竟的冲动,有重新安装搭建的思路……
上学时,谭文波的书包里除了书本和笔,还经常装着坏收音机、破马蹄表和小工具等。他因此受到过表扬——在学校要开学前几天,约了几个同学一起把损坏的课桌叮叮当当地维修一遍;他也因此挨过批评——自作主张地拆了学校操场的大喇叭,原想放大一点声音,却弄得没了动静。
手勤爱动脑,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好动不安分,常常不知天高地厚以致损坏一些物品——这是老师同学们对谭文波当年的印象。在家中,少年谭文波拆闹钟、装自行车等技术革新均以失败告终;在学校实验室里,为某种突发奇想而打碎燃烧瓶、弄断支架,也极少有什么让大家喜出望外的成果。高中班主任丁勇老师曾经到他家进行了一次家访,本想着叫谭文波妈妈管管他,别让他在学校惹是生非,但没想到一见谭妈妈,谭妈妈的牢骚比老师还多:不是昨天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装不上,就是今天把邻居的油桶改装成煤油炉子没成功而被人登门索赔……家访的丁老师只能无奈地看着谭妈妈苦笑。
谭世太在家中留下很多的木工、电工、钳工等工具,供家里和邻居们维修家具、家用电器时使用,这为儿子谭文波成为小发明家提供了条件。
谭文波七岁那年,家里的门锁只剩一把钥匙了,万一丢了会有很大麻烦,谭妈妈考虑再去配几把钥匙。他却说:“妈妈,不用去外面配,要花钱的!我来。”说完就拿着钥匙去找父亲的锉刀等工具去了。
对于谭文波的话,谭妈妈并没有当回事。但没想到的是,没到一刻钟,谭文波从外面高高兴兴地跑了进来,高举着两把钥匙:“妈妈你试试,保证管用。”
谭妈妈接过来看了看,还真挺像那么回事,拿到门上一试——嘿,管用。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小学放学早,脖子上挂着钥匙的谭文波常常是一个人在家。谭妈妈说这有点不安全,万一坏人上门怎么办,家中又没有电话什么的。谭文波说自己有办法,他到同学家去玩,看同学家安装一个门铃,一按就来人开门了。他一看,简单得很。他也可以制作一个安在家门上面。他叮嘱谭妈妈说:“你们一回来不要乱按,只按三长一短,我就知道是你们来了。”
“看把你能的,还是等你爸回来做吧。”谭妈妈不屑地说。
“妈妈,你只记住三长一短就好了,否则我不开门的。”谭文波再次叮嘱道。
晚上谭妈妈回家,果然门锁得死死的,敲门也没有人应声,仔细一看就在门上发现了一个小红按钮,想起谭文波说的三长一短,就按了上去。不一会儿,门开了,谭文波出来了。
“行啊儿子,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以后啊,好好跟你爸学点本事。不过可别学这长年不回家,这不是本事。”
有段时间,谭文波还常去长江边的沙泥里寻找古代货船留下的老物件,如果运气好,他会找到残破的钱币、箭镞等。他曾经用一枚较完整的古钱币当模板,翻制出模具,然后将废铜熔化后倒入其中,制作出几枚新铜币。做好了以后,他还在水里泡、在土里埋,做旧出来的钱币让很多外行难辨真假。这几枚仿制的铜币后来被他做成女孩踢的毽子,送给了姐姐。
玩毽子的时候,有人问在哪儿弄的古钱,谭文波的姐姐骄傲地说是他们家的“小发明家”自己造的。
技校里爱“倒腾”的学生
1989 年,谭文波上高中二年级,国家在应届生中招收空军,当时万县参加体检的学生只有 4 个合格,万州一中占了 3 个,其中一个就有他。
谭文波本以为可以穿上从小就喜欢的军装,让自己的人生展翅起飞,但遗憾的是他的年龄超了十几天,复审时被淘汰了。梦断空军路,这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一心想当兵的谭文波学习成绩并不优秀,加之那几年高考招生名额大幅缩减,连年就业形势严峻,考虑到在技校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帮助自己在社会立足,喜欢鼓捣机械工具的谭文波决定报考四川石油管理局技工学校(南充东观)。
当时,高中生进技校学习是两年制,周期较短,最后半学年在校外实习还有实习工资,这对迫切希望生活自立的谭文波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对于谭文波放弃高考去读技校,在国企做工人的父母虽不十分支持,但毕业后能够子承父业,父母多少也有一些安慰。此时,谭文波的哥哥谭文建、姐姐谭文庆都到石油企业去上班了。
两年的技校生活,对谭文波来说,充满了很多快乐。尤其是进入实习阶段,喜欢摆弄机械的谭文波更是兴奋无比。
第一次实习时,实习工厂给每人发了一套工装,鞋子是那种常见的土黄色翻毛皮鞋。从小到大没有正儿八经地穿过一双亮面皮鞋的谭文波买了一盒黑色鞋油,自己动手把它刷成了一双乌黑的皮靴,穿在脚下十分帅气。班中多位同学效仿后,清一色的黑皮靴一齐走在路上,大街上的行人捂着鼻子躲他们的鞋油味。
爱“臭美”并不妨碍谭文波在实习期间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实习时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