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百灵老师写她与丈夫姬麒麟相识相知相守一生的传记。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韶年芳华”,讲述两个人相识前的成长经历。第二章“爱情婚姻”,讲述两人在“文革”时期的一次偶然邂逅,到相爱成家的曲折过往。第三章“纵横驰骋”,主要是回忆两个人的事业发展,互相鼓励,姬麒麟作为演员一行刻苦练功,从无名小卒到知名演员拍摄了不少获奖的影视剧。张百灵则为了支持丈夫的演戏之路,兼顾家庭事业,调到艺研院从事研究工作,一直到致力于少年儿童戏剧教育事业等。第四章“家风树德”,讲述了两位老师从培育儿子姬晨牧到孙子的点滴以及现在的万年生活,祖孙三代都成了戏剧影视行业中的优秀人才。本书的最后,作者特别撰写“晚霞”独立的一章,讲述当下退休以来惬意的晚年生活。书前有丈夫姬麒麟先生的序言,书后附有儿子姬晨牧、孙子姬九腾所作后记,感情真挚,表达了爷孙三人对作者张百灵的爱与感谢。
精彩书摘
醴陵域内山中流出一条河叫渌水,醴陵人称她为渌江。江面广阔清澈,蜿蜒绕城,当时城南有一座年久而坚固的石桥,站在桥上可望见不远的渌江拐弯处依傍的群山,或是郁郁葱葱,或是被映山红覆盖得姹紫嫣红。山腰中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白塔,在阳光下它会更加炫目。离开故乡后的60多年里几回回梦见:石板路、栀子树、杨婆婆的玫瑰园、小学校、橘子林、渌江塔、渌河桥、映山红、大剧场、照相馆、旧民屋……生我养我的地方多么熟悉、多么亲切!传说用渌江水酿出的酒十分甘甜,因此这片土地被称为“醴陵”。醴,就是甜酒的意思。
近代,醴陵却是以瓷器蜚声中外,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齐名。1915年,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曾与国酒茅台同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最高峰”。
或许是瓷都浓厚的艺术氛围,或许是故乡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从小就熏染出了我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湖南有一种民俗叫作“扎故事”,又称“扎台戏”,一般是庙会节庆的时候,选一些可爱乖巧的童男童女,把他们装扮成如《刘海砍樵》《白蛇传》《西游记》中等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戏剧人物形象,立在倒过来的八仙桌的高台上,然后由四个壮汉抬着沿街表演。后来我在电影《怒潮》中见过此情景,格外亲切。
小时候,我就被扎过故事,不记得是什么节日,醴陵举行扎故事演出,每个单位都要拿出自己的作品。我小时候长得玲珑可爱,尼姑庵的嬢嬢们让我代表她们扎了一个“热爱和平”。
我被“扎”在八仙桌倒过来、四周扎捆着松枝和鲜花的“舞台中央”,我“扎”的形象是和平鸽,身穿白色的百褶罗裙,非常好看。我从小瘦弱,个子矮,撑不起来那么长的裙子,就给我脚下垫了一个小板凳,让我站在上面,裙子直接遮住凳子,垂到小舞台,显得我个子异常高挑。当时我只有6岁,大人怕我站不稳当,小舞台上还竖起一根长竿像柱子一样,我可以靠着扶着,手里还抱着一只白色和平鸽,相映成趣,煞是动人。一路伴随着锣鼓声和欢笑声,“故事”队伍在大街上游行欢庆,年幼的我觉得神气极了。
许是这美丽的装扮和万人瞩目的欢笑,故事散场了,对舞台的向往却扎在了我的心里。
我在醴陵只上了一年学,但校园、老师等诸多细节都镌刻于心。
在我的印象里,南方和北方有很大的不同。北方粗犷爽朗,南方则细腻温婉一些,在学校的格局上就深有体现。在那个年代,我们小学校里,操场上就有雨棚,还有连廊直接通到教学楼,下雨淋不到,太阳也晒不着——也许就是和炎热多雨的天气有关吧。因此,我们有很多室外活动,无论严寒酷暑都拦不住我们出操。
操场一角还有几丛橘子树,被我们叫作“橘园”。出操之余,我们就会在操场旁的橘园下做游戏,表演节目。我最喜欢表演节目,尤其是跳舞。老师经常给我头上扎一个大蝴蝶结,让我美美地在中间跳啊唱啊,同学们就围坐成一个圈子,看着我们轮流表演节目。老师还经常提着一个帆布袋子,到橘园中摘一些成熟的橘子,分给我们吃。演完节目,我们会跑到学校旁边的小河边煞有介事地洗脸“卸妆”。我扎的蝴蝶结特别显眼,老师不在的时候很多调皮的小男孩就会偷偷把我的蝴蝶结抽开,惹得我追着他们打闹。
当时我有个邻居春芳姐姐,她聪慧漂亮,后来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并留校任教。她是我们的孩子头儿,经常组织我们出操、做游戏、评奖。我们整天围着她转,她喜欢跳舞,经常参加学校的表演。每当她有表演活动的时候,就带着我一起去看。我看着她在台上表演,特别漂亮,就懵懵懂懂有个想法,我要能像春芳姐姐一样在舞台上表演多好呀。没想到多年后,这个梦想成了真,长大后我真的登上了舞台,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读完小学一年级,我和婆婆(当地方言,指奶奶)离开了故乡醴陵。在一个星稀月朗的夜晚,我牵着婆婆的手登上了渌江大桥,跨过渌江,离开了给我“扎”下梦想的故乡醴陵,来到了首都北京。
我的命运可以说比一般人都悲惨,也可以说比一般人都幸福。因为,我有三个妈妈。
在我1岁还没有任何记忆时,我的亲生父亲去世了,20多岁的母亲无奈改嫁他乡。爸爸还有一个弟弟,也就是我的叔叔,十几岁参军打仗,多少年杳无音讯。在婆婆看来,我是她唯一的骨血和命根,所以拼死也要把我留下,没让妈妈带走我。
虽然和亲生妈妈相处很少,但是她给了我生命,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才有了我一生的精彩。对于她,我心存感恩;对于她的再婚,我长大后也逐渐理解了。
幼时是姑姑和婆婆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的,没有奶吃,她们就用米浆养活我。姑姑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位妈妈,对我有求必应,让我的童年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一点也不像是没有爸妈的孩子。姑姑自己就爱干净爱漂亮,对我也百般呵护,总是给我梳最漂亮的发型,穿最时髦的衣服,让我从小就埋下“美”的种子,知道怎么打扮、怎么臭美。
P6-8
目录
上篇 艺术人生
韶年芳华
追梦
锤炼
爱情婚姻
初恋
爱巢
纵横驰骋
挑战
触电
求索
圆梦
躬行
家风树德
育儿
接力
下篇 金秋絮语
晚霞醉
昆明行
我的妈妈
我的奶奶
试读
醴陵域内山中流出一条河叫渌水,醴陵人称她为渌江。江面广阔清澈,蜿蜒绕城,当时城南有一座年久而坚固的石桥,站在桥上可望见不远的渌江拐弯处依傍的群山,或是郁郁葱葱,或是被映山红覆盖得姹紫嫣红。山腰中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白塔,在阳光下它会更加炫目。离开故乡后的60多年里几回回梦见:石板路、栀子树、杨婆婆的玫瑰园、小学校、橘子林、渌江塔、渌河桥、映山红、大剧场、照相馆、旧民屋……生我养我的地方多么熟悉、多么亲切!传说用渌江水酿出的酒十分甘甜,因此这片土地被称为“醴陵”。醴,就是甜酒的意思。
近代,醴陵却是以瓷器蜚声中外,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齐名。1915年,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曾与国酒茅台同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最高峰”。
或许是瓷都浓厚的艺术氛围,或许是故乡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从小就熏染出了我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湖南有一种民俗叫作“扎故事”,又称“扎台戏”,一般是庙会节庆的时候,选一些可爱乖巧的童男童女,把他们装扮成如《刘海砍樵》《白蛇传》《西游记》中等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戏剧人物形象,立在倒过来的八仙桌的高台上,然后由四个壮汉抬着沿街表演。后来我在电影《怒潮》中见过此情景,格外亲切。
小时候,我就被扎过故事,不记得是什么节日,醴陵举行扎故事演出,每个单位都要拿出自己的作品。我小时候长得玲珑可爱,尼姑庵的嬢嬢们让我代表她们扎了一个“热爱和平”。
我被“扎”在八仙桌倒过来、四周扎捆着松枝和鲜花的“舞台中央”,我“扎”的形象是和平鸽,身穿白色的百褶罗裙,非常好看。我从小瘦弱,个子矮,撑不起来那么长的裙子,就给我脚下垫了一个小板凳,让我站在上面,裙子直接遮住凳子,垂到小舞台,显得我个子异常高挑。当时我只有6岁,大人怕我站不稳当,小舞台上还竖起一根长竿像柱子一样,我可以靠着扶着,手里还抱着一只白色和平鸽,相映成趣,煞是动人。一路伴随着锣鼓声和欢笑声,“故事”队伍在大街上游行欢庆,年幼的我觉得神气极了。
许是这美丽的装扮和万人瞩目的欢笑,故事散场了,对舞台的向往却扎在了我的心里。
我在醴陵只上了一年学,但校园、老师等诸多细节都镌刻于心。
在我的印象里,南方和北方有很大的不同。北方粗犷爽朗,南方则细腻温婉一些,在学校的格局上就深有体现。在那个年代,我们小学校里,操场上就有雨棚,还有连廊直接通到教学楼,下雨淋不到,太阳也晒不着——也许就是和炎热多雨的天气有关吧。因此,我们有很多室外活动,无论严寒酷暑都拦不住我们出操。
操场一角还有几丛橘子树,被我们叫作“橘园”。出操之余,我们就会在操场旁的橘园下做游戏,表演节目。我最喜欢表演节目,尤其是跳舞。老师经常给我头上扎一个大蝴蝶结,让我美美地在中间跳啊唱啊,同学们就围坐成一个圈子,看着我们轮流表演节目。老师还经常提着一个帆布袋子,到橘园中摘一些成熟的橘子,分给我们吃。演完节目,我们会跑到学校旁边的小河边煞有介事地洗脸“卸妆”。我扎的蝴蝶结特别显眼,老师不在的时候很多调皮的小男孩就会偷偷把我的蝴蝶结抽开,惹得我追着他们打闹。
当时我有个邻居春芳姐姐,她聪慧漂亮,后来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并留校任教。她是我们的孩子头儿,经常组织我们出操、做游戏、评奖。我们整天围着她转,她喜欢跳舞,经常参加学校的表演。每当她有表演活动的时候,就带着我一起去看。我看着她在台上表演,特别漂亮,就懵懵懂懂有个想法,我要能像春芳姐姐一样在舞台上表演多好呀。没想到多年后,这个梦想成了真,长大后我真的登上了舞台,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读完小学一年级,我和婆婆(当地方言,指奶奶)离开了故乡醴陵。在一个星稀月朗的夜晚,我牵着婆婆的手登上了渌江大桥,跨过渌江,离开了给我“扎”下梦想的故乡醴陵,来到了首都北京。
我的命运可以说比一般人都悲惨,也可以说比一般人都幸福。因为,我有三个妈妈。
在我1岁还没有任何记忆时,我的亲生父亲去世了,20多岁的母亲无奈改嫁他乡。爸爸还有一个弟弟,也就是我的叔叔,十几岁参军打仗,多少年杳无音讯。在婆婆看来,我是她唯一的骨血和命根,所以拼死也要把我留下,没让妈妈带走我。
虽然和亲生妈妈相处很少,但是她给了我生命,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才有了我一生的精彩。对于她,我心存感恩;对于她的再婚,我长大后也逐渐理解了。
幼时是姑姑和婆婆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的,没有奶吃,她们就用米浆养活我。姑姑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位妈妈,对我有求必应,让我的童年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一点也不像是没有爸妈的孩子。姑姑自己就爱干净爱漂亮,对我也百般呵护,总是给我梳最漂亮的发型,穿最时髦的衣服,让我从小就埋下“美”的种子,知道怎么打扮、怎么臭美。
P6-8
前言/序言
家·圆——麒麟、百灵的 艺海奇缘 她不仅对我、对儿子、 对儿媳、对孙子,对她自己 的长辈和弟弟妹妹特别关心 、照顾,宁愿自己吃苦吃亏 ,总是把方便和舒适留予对 方,就是对我的父母也特别 尊敬、孝顺,无微不至地照 顾、关心,对我弟弟妹妹也 是坦诚相待,充满爱心,许 多我想不到、做不到的,她 都想到了、做到了。 百灵同我一样酷爱舞台 ,酷爱表演艺术,但她为了 全力支持我,为了全力培养 儿子,她忍痛割舍了自己从 小就万分挚爱的演艺生涯, 承担起家庭里里外外的全部 事务、家务。 我先后从事京剧、舞蹈 舞剧、话剧、电影电视,共 改行四次,每一次改行她都 是我的幕后推手: 她看形势不利于我了, 鼓动我由京剧参军改行舞蹈 ; 改革开放后我看到新希 望了,她全力支持我从部队 转业进入国家剧院闯出新天 地; 我积劳成疾腰腿伤残了 ,她鼓励我,并以一己之力 、行之有效地推动我向影视 界进军; 我排演话剧,包括近期 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大型 文化综艺节目,都与她的热 情鼓励和耐心帮助分不开。 她教育儿子、孙子更是 严谨认真、呕心沥血,培养 孩子热爱生活,与人为善, 以身作则地待人真诚友好、 助人为乐、胸怀坦荡。在艺 术方面,音乐、绘画、形体 、朗诵、鉴赏力等等更是从 小着力培养。 她是好妻子、好女儿、 好儿媳、好姐姐、好大嫂、 好妈妈、好婆婆、好奶奶。 她是典型的中国式贤妻 良母! 百灵在艺术事业的领域 也闯出了一片天地! 她一生涉足了表演艺术 、导演艺术、艺术教育、理 论研究、教育管理、部描写 京剧名家谭鑫培先生生平的 电视剧,让我再次饰演京剧 鼻祖程长庚。我热爱京剧, 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怕力 不从心,给人添麻烦,很是 纠结。空闲时间我倒是喜欢 练习书法,也拜了老师,认 认真真伏案练习。朋友们还 经常邀我参加一些笔会,交 流学习,由此也结交了许多 新的朋友,开阔了新的视野 。 我和百灵又开始新的生 活,生活的重心有所转移, 她看书我写字,我们相互切 磋;她做饭我洗碗,不能累 她一人;她购物我相陪,老 伴老伴不可单放;无论是她 还是我出差,两人总是形影 相随,相互照顾相互关怀, 其乐融融,让多姿多彩的生 活更加浓厚醇香。 这里还要提一句,她认 为吃饭是一种享受,即使到 了老年只有我俩吃饭,她也 要做上四个菜一个汤,她说 花样多才会味道浓。儿孙来 了更是荤素一大桌,吃着美 味,喝着小酒,快乐人生! 我俩可谓两小无猜、青 梅竹马,她小时候“甜”,大 眼睛忽闪忽闪,清澈透明, 率真开朗,一笑俩酒窝甜甜 蜜蜜。 任来路磕磕绊绊,任日 子兜兜转转,任岁月改变了 容颜,相由心生,她现在年 过七旬,就是一个“善”,眼 睛仍是那么清澈明亮,慈眉 善目,清秀温婉。她仍是我 当初心中的百灵,她就是我 的女神。 今年我俩牵手五十载, 隆重的金婚纪念收到了家人 和朋友们的热烈祝福,我激 动万分,无比幸福!我衷心 感谢上苍安排麒麟遇到百灵 ,赐予我美满幸福的婚姻, 是她爱护着我,温暖着我, 激励着我,成就了我! 一生有她相伴,足矣。 有来生,我仍要与她做 夫妻! 姬麒麟 2024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