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数字时代,如何打造爆品课?本书深度剖析了商业讲师转型的底层逻辑,构建了从“知识输出者”到“爆品课”传授者跃迁的完整体系。全书围绕五大核心模块——定位、研发、品牌、渠道、交付,打造了“1师1课1生态”爆品课方法论的商业闭环。
书中还邀请了37位讲师分享实践经验,从五大关键环节入手,讲述如何打磨课程,提升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无论你是初入培训领域的新人,还是希望突破瓶颈的从业者,本书都为你提供了实用的方法论和实例,助力你的课程在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实现商业与影响力的双赢。
精彩书摘
读到这里,你或许有些困惑:我说爆品课在远处,也在身边,给了你很大的希望,可我又说打造爆品课困难重重,你究竟该怎么办?
正如有人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那么,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打造爆品课的准备?或许还没有,为什么?因为你尚未看清所有的“真相”。
在访谈了80多位讲师及33位业内从业者后,我们发现当前商业讲师普遍陷入了两种认知误区,这两种误区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正是解决打造爆品课难点的策略来源。
第一种认知误区:会讲的课程越多,赚的钱就越多
许多讲师陷入了“课程认证军备竞赛”的误区。一位受访讲师曾向我们展示其课程清单,包括 MTP(管理者综合技能提升)、教练型领导力、跨部门沟通、目标管理、新生代员工管理等近20门课程。他认为“课程越多,机会越多”。我们曾尝试为某讲师设计“T20甄选”推荐计划,却发现其课程包如同“杂货铺”:既有8天的 MTP 完整版,也有单日的“校园到职场转型课”。我们的产品经理直言:“连宣传标签都难以贴上,既非垂直领域的专家,也未能实现通用领域的全覆盖。”
第二种认知误区:只要把课讲好,其他的不用管
一位专注于“高效会议管理”课程十年的讲师,其课程设计精妙,然而年收入却始终停滞不前。他坚持“专业人只做专业事”的理念,拒绝参与客户调研、品牌包装,甚至将机构反馈视为“商业污染”。最终,他的课程被更懂客户痛点的同行取代。
虽然这位讲师的情况略显极端,但并非个例。在调研中,35%的受访讲师表示“销售运营是机构的事”,22%的讲师认为“做营销推广丢份”。一位年授课100多天的“劳模型”讲师坦言:“我就负责站上讲台,其他的一概不问。”
然而,如果在你的认知中存在上述两种误区中的任何一种,后果都极为严重:你不仅因此难以获得更多收入,还会被客户折磨,耗尽精力,最终被合作伙伴放弃、被市场抛弃。
造成这种结果的表面原因显而易见,即没有定位、没有精品、没有经营。但究其根本,还需从人性入手。那么,这种人性之因主要有3个方面,即“一怕、二懒、三傲”。
目录
第一章 打造爆品课,实现 10 倍收入增长 / 001
第一节 重新定义爆品课——1 师 1 课 1 生态 / 003
第二节 打造爆品课的四大标准 / 006
第三节 讲授多门课程,难以持续增长 / 028
第四节 打造爆品课,收入增长 10 倍 / 032
第二章 打造爆品课的方法:爆品课飞轮模型 / 037
第一节 爆品定位:人课合一,超级单品 / 039
第二节 爆品研发:击穿痛点,一触即爆 / 049
第三节 爆品品牌:借势破圈,高势能人设 / 066
第四节 爆品渠道:自建生态,信任共生 / 073
第五节 爆品交付:全流程挖需求,未交付先复购 / 081
第三章 打造爆品课:我们都在这里 / 091
第一节 我们有爆品定位 / 093
定位与实现:打造爆款课程的心得与经历 / 093
从泛化到聚焦:一位商业讲师的爆品课程的定
位之旅——以打造精品课“关键选择:深度思
考助力经理人做正确的事”为例 / 099
先寻金箍棒,再赴南天门——我的“企业政委”
产品定位心路历程 / 105
从踟蹰到启航:一个准讲师的爆品定位觉醒 / 113
单师单课达百天的管理类版权课程定位历程
——以打造爆品“中流砥柱”版权课程为例 / 121
育人才,创未来:让天下没有难带的团队 / 129
使命驱动、AI 赋能——从企业管理者到 AI 创
新增长专家的探索征程 / 134
一名财务工作者的觉醒之路 / 142
定位生命导航,唤醒个体潜能 / 149
做好人生项目,活出精彩人生——我的项目管
理人生求索路 / 155
教练式高管周例会——让“绿皮火车”变“高铁”,
高管可以拥有的幸福 / 163
I-AWAKE 内驱式教练领导力:点燃人才内驱
引擎,破局存量竞争新时代 / 171
我的坚守:打造房企爆品名师课 / 178
第二节 我们有爆品研发 / 186
试读
读到这里,你或许有些困惑:我说爆品课在远处,也在身边,给了你很大的希望,可我又说打造爆品课困难重重,你究竟该怎么办?
正如有人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那么,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打造爆品课的准备?或许还没有,为什么?因为你尚未看清所有的“真相”。
在访谈了80多位讲师及33位业内从业者后,我们发现当前商业讲师普遍陷入了两种认知误区,这两种误区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正是解决打造爆品课难点的策略来源。
第一种认知误区:会讲的课程越多,赚的钱就越多
许多讲师陷入了“课程认证军备竞赛”的误区。一位受访讲师曾向我们展示其课程清单,包括 MTP(管理者综合技能提升)、教练型领导力、跨部门沟通、目标管理、新生代员工管理等近20门课程。他认为“课程越多,机会越多”。我们曾尝试为某讲师设计“T20甄选”推荐计划,却发现其课程包如同“杂货铺”:既有8天的 MTP 完整版,也有单日的“校园到职场转型课”。我们的产品经理直言:“连宣传标签都难以贴上,既非垂直领域的专家,也未能实现通用领域的全覆盖。”
第二种认知误区:只要把课讲好,其他的不用管
一位专注于“高效会议管理”课程十年的讲师,其课程设计精妙,然而年收入却始终停滞不前。他坚持“专业人只做专业事”的理念,拒绝参与客户调研、品牌包装,甚至将机构反馈视为“商业污染”。最终,他的课程被更懂客户痛点的同行取代。
虽然这位讲师的情况略显极端,但并非个例。在调研中,35%的受访讲师表示“销售运营是机构的事”,22%的讲师认为“做营销推广丢份”。一位年授课100多天的“劳模型”讲师坦言:“我就负责站上讲台,其他的一概不问。”
然而,如果在你的认知中存在上述两种误区中的任何一种,后果都极为严重:你不仅因此难以获得更多收入,还会被客户折磨,耗尽精力,最终被合作伙伴放弃、被市场抛弃。
造成这种结果的表面原因显而易见,即没有定位、没有精品、没有经营。但究其根本,还需从人性入手。那么,这种人性之因主要有3个方面,即“一怕、二懒、三傲”。
前言/序言
前言
你好,我是李忠秋,结构思考力研究中心创始人、董事长,畅销书《结构思考力》的作者,T20培训机构董事长俱乐部创始人。
专注于打磨、深耕一门爆品课,是我近20年在教育培训行业从业经历中最为受益的决策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间,我打造了口碑与收益“双赢”的爆品课“结构思考力”,并构建了一个持续增长的商业生态。
我拥有近20年的授课经验,从一名普通大学老师,到2010年转型为商业讲师,再到2014年自主创业,组建了一支30人的专职讲师团队。从2014年起,我每年出版一本书,累计出版了《结构思考力》《透过结构看世界》等12部结构化思维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得到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得到 App 创始人罗振宇、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等人的联袂推荐。
我拥有超过15年的版权课产品运营经验。我打造的爆品课“结构思考力”,年交付时长达到2000天,单品累计销售额过亿元,累计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过培训服务,其中包含华为、阿里巴巴、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影响了200多万学员。此外,我还建立了覆盖3000多家培训机构的渠道生态,并创办了亿级培训机构联盟——T20培训机构董事长俱乐部。博商、百仕瑞等20位国内顶级培训机构的创始人都是我的合作伙伴,我发起的T20培训行业企业家论坛,每年有1000多位培训机构创始人参加。
当前,中国培训行业正从野蛮生长逐渐走向垂直细分,从过去的泛化时代进入专业化的“精品时代”。在市场竞争中,每一位商业讲师都需要拥有清晰的定位和一门战略级精品课程,才能持续立足。然而,许多商业讲师却常常遭遇以下痛点问题:
1. 能讲的课程种类繁多,但实际授课量却很少;
2. 深陷“知识的诅咒”,难以精准把握市场和客户的真正需求;
3. 不懂如何营销,尽管合作的培训机构众多,但推广效果不佳。
过去两年里,众多商业讲师和培训同行向我咨询如何打造一门爆品课程,并使其能够持续穿越市场周期。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我将其划分为四个思维阶段:讲师思维、产品思维、经营思维、产业思维。这四个阶段见证了我从一名课酬仅800元的小讲师,成长为能够稳定连接3000多家企业培训机构、实现收入10倍增
长的培训公司创始人及产业生态经营者的过程。
一、产品思维帮我从被唱衰的“业余替补”,成为课量超200天的商业讲师
2010年,我从高校离职后,加入了一家企业培训公司的课程研发部门,负责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我开始为产品进行定位、包装、宣传,并陪同销售人员拜访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与痛点,然后根据这些反馈撰写方案。
当时,我年轻且缺乏大企业工作经验,授课机会并不多。只有偶尔有临时需求且其他讲师因故无法授课时,我才有机会“救场”。这些临时需求的课程种类繁杂,我曾讲授过公文写作、情绪压力管理、PPT 设计制作等多种课程。
有一次,我在一家国企研究院授课,学员大多是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管理者。课后评价表中有一句评语:“非常荣幸能给这位李忠秋老师练手。”原本侃侃而谈、以会讲课为荣的我,看到这样的评价后深受打击。
由于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我讲授PPT 课程的机会逐渐增多。凭借产品经理的敏锐洞察力,我发现了企业的一大痛点:许多员工在制作组织汇报 PPT 时,逻辑不清、重点不明、效率低下。基于这一洞察,我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从学员需求出发,将课程重点聚焦于逻辑结构设计,专注于
讲授结构化思考,帮助他们切实解决沟通逻辑不清的问题。学员们对这门课程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说:“李老师,你不是在讲 PPT,而是在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
得到正向反馈后,我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定位,专注于“结构化思考”这一门课程。2012年,我的月工资加上零星课酬,每月收入勉强达到1万元;2013年,我运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打造爆品课程产品,仅靠讲课便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 100万元。许多人对培训行业的产品存在误解,认为一套课程 PPT、一个话筒、一位老师,便构成了一个产品。然而,从产品角度来看,不仅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研发、构建,还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以“结构思考力”课程为例,目前我们已构建了包括线下课、线上课、微项目、企业思维教练服务以及讲师版权认证等在内的完整的、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体系。正因如此,这门课程才能穿越10年的经济周期,至今仍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态势。
二、经营思维让我从普通讲师蜕变为有使命的企业经营者
2013年,我仅讲授一门课程,却影响了近3万人。这一数字让我深受触动,我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不仅仅是讲授一门课程。于是,在2013年末的公众号里,我写下了这样一个目标:2014年要影响10万职业人学会清晰思考。
2014年,我创办了结构思考力学院,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中的基层管理者和员工提供“结构思考力”及相关思维类培训课程,并将全部精力聚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