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东西方美术关系论稿》是莫小也多年创作合集,共19篇,围绕四百余年来东西方美术关系展开。本书内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西洋艺术传播与创作、澳门在中外美术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如阐述西方艺术在中土的萌芽、澳门美术的起源与流变等;二是选取代表性专题学术史评述,深入专馆对图像做具体评述,涉及丰子恺、林风眠、席德进等人物。书中详细探讨了不同时期东西方美术交流的表现,如明末清初江南画家对西方艺术的反应、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海西法”、晚清广东关氏家族的肖像画与风俗画等。此外,还对当代澳门水彩画家事迹、高校公共艺术与教育等进行论述。书末附有学术成果和致谢,展现了作者在中外美术关系史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和贡献。
目录
近代西方艺术传入中土的序曲
一、西方来客与中国澳门美术的肇始
二、意大利人利玛窦与艺术传播
三、西洋艺术在中土的萌芽
小结
明末清初江南画家对西方艺术的反应
一、重实用的西化木版插图
二、人物画技法的革新
三、山水画坛的异军突起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与“海西法”
一、将西洋艺术推广于东方
二、研习东方艺术 完善“海西法”
三、“海西法”画家的成熟与评价
晚清广东关氏家族的肖像画与风俗画
一、广东开埠与外销画家
二、关氏家族与外销画的发展
三、外销画的文献价值与研究意义
晚清玻璃画与中外文化交流探微
一、晚清玻璃画的现状与史料
二、玻璃画主要题材分类
三、基本要素与风格特色
四、从玻璃画看晚清中外文化交流
林风眠与丰子恺——以东西方美术融合观为视点
一、时代呼吁对东西方美术的再认识
二、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三、磨砺人生 别开天地
渡海画家席德进的艺术人生
一、海峡两岸的艺术岁月
二、中国台湾乡土艺术的代表
三、林风眠及国立艺专的熏陶
澳门美术的起源与流变
一、考古与石刻遗物时期
二、信仰艺术与地图时期
三、地志画与风情画时期
四、西洋风贸易画时期
五、文人绘画与现代艺术时期
从地志画看澳门城市的变迁
一、澳门城市产生的特殊背景
二、早期澳门城市的形成
三、18世纪澳门城市的发展
四、19世纪以来澳门城市的变迁
英伦画家钱纳利的生活速写
一、《速写澳门》的最初印象
二、1836年之际的澳门风貌
三、挥洒自如的速写技法
结语
澳门写实主义油画发展探微
一、澳门西洋油画的历史基础
二、文化环境的转化与西画振兴
三、丰富多彩的写实主义题材
四、主题多样的绘画创作
当代澳门水彩画家事迹述略
一、三位富有个性的开拓者
二、两位献身事业的水彩画先辈
三、享誉当今画坛的水彩画人才
小结
海上漂来五彩云——“全澳书画联展”三十周年回顾综述
一、东西方艺术交汇之海港城市
二、时代呼唤产生“全澳书画联展”
三、联展的持续与品质的提升
四、中西艺术融会 新人茁壮成长
五、创造美好的澳门城市形象
风雨兼程 美在其中——《文化杂志》艺术类论文及图像印象
一、搭建东西方艺术资讯平台
二、探讨澳门美术的相关人物
三、开拓艺术史研究新领域
四、编辑全彩插图的人文刊物
五、对未来编撰的若干建议
文化交流与人类历史——读日本学者《东西文明的交流》随感
一、六卷本的主题确立
二、榎一雄主编的《西欧与东亚》
三、该书采取的编纂方法
明清西洋风美术研究评述
一、明清西洋风美术研究的初衷
二、欧美学者的开拓及重要专家
三、日本“东西方关系”研究的重要分支
四、中国港澳台地区研究的若干特性
日本东洋文库所藏历史绘画初识
一、关于研究现状与课题
二、关于作品定性与评价
三、关于原图的复制与传播
四、关于英国人钱纳利作品
中外高校公共艺术与教育刍议
一、高校大学城的建设与问题
二、高校的公共艺术与艺术馆
三、我国高等院校公共艺术建设新起点
四、学术研究与生活审美一体化
我与中外美术关系史研究
一、学术的两次起跑
二、坚持重大课题下孕育成果
三、围绕总方向着手新选题
四、治学道路上寻求方法
附录:学术成果
一、专著
二、论文
三、译文
四、部分未刊稿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