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4年索契冬奥会夺冠后,羽生结弦在展开了对“羽生结弦的花样滑冰”的极致追求——不仅追求技术上的提升,还深化了对自身表现的探索。而在挑战高难度动作的过程中,羽生结弦经历了严峻的伤病考验。这一切就发生在他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他有望在平昌冬奥会上成为历史上第四位实现奥运连冠的运动员。
在这其间,他不仅要面对伤痛的折磨,还要面对后起之秀带来的压力。《苍炎3:究竟篇》回顾了这段对他具有重要意义的职业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羽生结弦一直秉持挑战精神,不断地寻求突破,在重重压力下,不遗余地追求理想中属于羽生结弦的、最完美的花样滑冰,不仅达成了冬奥会两连冠的壮举,还成为史上第一位赢得超级全满贯的男单选手。
至此,“羽生结弦”四个字已成为传奇。
精彩书摘
序言
2014 年,索契冬奥会上夺冠后,羽生结弦深感作为奥运冠军所肩负的重任,并将此作为动力不断寻求突破。随后的一年里,尽管在大奖赛系列赛中国站上,羽生遭遇了严重的碰撞事故,给他的赛季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他仍在下一赛季的 2015 年大奖赛系列赛上屡创佳绩,多次突破 300 分大关,将男子花样滑冰推向了新的高度。
此后,羽生不仅追求技术上的提升,还深化了对自身表现的探索,致力于打造属于“羽生结弦的花样滑冰”。这一阶段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
在挑战高难度动作的过程中,羽生结弦经历了严峻的伤病考验。这一切发生在他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他有望在平昌冬奥会上成为历史上第四位实现奥运连冠的运动员。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面前,羽生保持冷静,凭借顽强的斗志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奥运连冠。他的精神力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堪称所有运动员的典范,展现了顶尖运动员的非凡魅力。
奥运会后,在享受荣誉的同时,羽生也迈入了滑冰生涯的新阶段,朝着心目中理想的花样滑冰不断探索。然而,这一路并非坦途,他不仅再次遭遇严重伤病,还要面对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在这个过程中,他难免会感到困惑、迷茫和焦虑。
但羽生始终秉持挑战精神,一步步寻求突破,努力塑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羽生结弦。
在上一本书上市后的六年半里,2015—2016 赛季刷新历史纪录后,羽生在2016 年夏天曾感慨:
“现在或许是最让人兴奋的时刻了,感觉就像是重现了我向往的盐湖城时代,男单正处在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阶段。在平昌冬奥会到来之前,我非常期待自己还能有什么样的成长,想想就让人充满干劲儿!”
如今让我们回到那个夏天,跟随羽生结弦一路走来的脚步,见证他的成长和蜕变吧!
Scene 1 寻求突破——2016年休赛期
2016 年 3 月底的波士顿世锦赛,羽生结弦左脚带伤出战。这场战役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赛后检查显示“左脚跗跖关节韧带损伤”,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最初的一个月里,羽生只能静养,日常生活中连走路都受到严格限制。一个月后,他进入了为期一个月的康复训练阶段。谈及那段时期,羽生回忆道:
“在此之前,我一直努力克制住‘无法滑冰’的失落感,试图从其他角度来思考滑冰。因此,一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就满心迫切,恨不得‘立刻上冰’。那段日子可能是最煎熬的时期吧。”
“就连地震导致冰场关闭的时候,我也在大家的帮助下坚持着训练。这还是头一回经历这么长时间的休整。不过,我并不认为这两个月毫无意义。在平衡滑冰和学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倾向。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专注于学习和研究,反而更有助于滑冰训练。这段日子,我得以静下心来思考很多问题:今后该以怎样的心态滑冰,如何兼顾学业和滑冰,如何看待自己和滑冰的关系……这段日子过得也很有意义。”
上赛季大奖赛连创世界纪录后,周围的气氛变了。羽生感到自己仿佛有些脱节,同时也承受着新的压力。因此,休养期对他来说格外重要,是摆脱压力的关键时刻。
不过,恢复训练后,疼痛依然存在。一开始,羽生只能尝试后外结环跳和勾手跳等对左脚负担较小的跳跃。直到 8 月下旬,他才被允许每天尝试一次对左脚冲击较大的后外点冰四周跳。
尽管新赛季的备战进程较晚,但在 9 月 3 日的多伦多公开练习中,羽生展示了他的跳跃组合。无论在短节目还是自由滑中,羽生都加入了富有挑战性的后外结环四周跳。这一大胆的选择引发了外界对他是否过于冒进的质疑。
上个赛季,中国选手金博洋在短节目里完成了勾手四周跳加后外点冰三周跳,在自由滑中成功完成了勾手跳、后内结环跳和两次后外点冰跳的构成。此外,在 4 月的洲际团体挑战杯上,宇野昌磨成功落冰了世界首个后内点冰四周跳。这些都给了羽生很大的刺激。
羽生在 2015 年世界团体锦标赛的表演滑中首次完成后外结环四周跳,并在此后持续练习这一跳跃动作。因为休赛期一开始就尝试,完成度也在提高,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要在自由滑里挑战四个四周跳。
“运动员总是在透支身体,所以多少都会有些伤痛,但必须在权衡受伤风险的同时去挑战极限。我休息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平衡,还有上赛季提高难度后的反思和遇到的问题……可能是训练过度了,或者训练方式有待改
目录
Scene 0 序章
Scene 1 寻求突破 2016年休赛期
Scene 2 后外结环四周跳首次成功2016—2017赛季前半段
Scene 3 大收获 2016—2017赛季后半段
Scene 4 决胜的节目 2017年休赛期
Scene 5 勾手四周跳2017—2018赛季前半段
Scene 6 66年来首次奥运连冠 2018年平昌奥运会
Scene 7 回归初心 2018年休赛期
Scene 8 再燃之火 2018—2019赛季前半段
Scene 9 强大的对手 2019年世界锦标赛
Scene 10 理想的滑冰 2019年休赛期—秋季经典赛
Scene 11 我所信仰的道路 2019—2020赛季大奖赛系列
Scene 12 留下的痕迹 2019年大奖赛总决赛—全日本锦标赛
Scene 13 实现超级大满贯 2020年四大洲锦标赛
试读
序言
2014 年,索契冬奥会上夺冠后,羽生结弦深感作为奥运冠军所肩负的重任,并将此作为动力不断寻求突破。随后的一年里,尽管在大奖赛系列赛中国站上,羽生遭遇了严重的碰撞事故,给他的赛季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他仍在下一赛季的 2015 年大奖赛系列赛上屡创佳绩,多次突破 300 分大关,将男子花样滑冰推向了新的高度。
此后,羽生不仅追求技术上的提升,还深化了对自身表现的探索,致力于打造属于“羽生结弦的花样滑冰”。这一阶段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
在挑战高难度动作的过程中,羽生结弦经历了严峻的伤病考验。这一切发生在他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他有望在平昌冬奥会上成为历史上第四位实现奥运连冠的运动员。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面前,羽生保持冷静,凭借顽强的斗志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奥运连冠。他的精神力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堪称所有运动员的典范,展现了顶尖运动员的非凡魅力。
奥运会后,在享受荣誉的同时,羽生也迈入了滑冰生涯的新阶段,朝着心目中理想的花样滑冰不断探索。然而,这一路并非坦途,他不仅再次遭遇严重伤病,还要面对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在这个过程中,他难免会感到困惑、迷茫和焦虑。
但羽生始终秉持挑战精神,一步步寻求突破,努力塑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羽生结弦。
在上一本书上市后的六年半里,2015—2016 赛季刷新历史纪录后,羽生在2016 年夏天曾感慨:
“现在或许是最让人兴奋的时刻了,感觉就像是重现了我向往的盐湖城时代,男单正处在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阶段。在平昌冬奥会到来之前,我非常期待自己还能有什么样的成长,想想就让人充满干劲儿!”
如今让我们回到那个夏天,跟随羽生结弦一路走来的脚步,见证他的成长和蜕变吧!
Scene 1 寻求突破——2016年休赛期
2016 年 3 月底的波士顿世锦赛,羽生结弦左脚带伤出战。这场战役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赛后检查显示“左脚跗跖关节韧带损伤”,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最初的一个月里,羽生只能静养,日常生活中连走路都受到严格限制。一个月后,他进入了为期一个月的康复训练阶段。谈及那段时期,羽生回忆道:
“在此之前,我一直努力克制住‘无法滑冰’的失落感,试图从其他角度来思考滑冰。因此,一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就满心迫切,恨不得‘立刻上冰’。那段日子可能是最煎熬的时期吧。”
“就连地震导致冰场关闭的时候,我也在大家的帮助下坚持着训练。这还是头一回经历这么长时间的休整。不过,我并不认为这两个月毫无意义。在平衡滑冰和学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倾向。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专注于学习和研究,反而更有助于滑冰训练。这段日子,我得以静下心来思考很多问题:今后该以怎样的心态滑冰,如何兼顾学业和滑冰,如何看待自己和滑冰的关系……这段日子过得也很有意义。”
上赛季大奖赛连创世界纪录后,周围的气氛变了。羽生感到自己仿佛有些脱节,同时也承受着新的压力。因此,休养期对他来说格外重要,是摆脱压力的关键时刻。
不过,恢复训练后,疼痛依然存在。一开始,羽生只能尝试后外结环跳和勾手跳等对左脚负担较小的跳跃。直到 8 月下旬,他才被允许每天尝试一次对左脚冲击较大的后外点冰四周跳。
尽管新赛季的备战进程较晚,但在 9 月 3 日的多伦多公开练习中,羽生展示了他的跳跃组合。无论在短节目还是自由滑中,羽生都加入了富有挑战性的后外结环四周跳。这一大胆的选择引发了外界对他是否过于冒进的质疑。
上个赛季,中国选手金博洋在短节目里完成了勾手四周跳加后外点冰三周跳,在自由滑中成功完成了勾手跳、后内结环跳和两次后外点冰跳的构成。此外,在 4 月的洲际团体挑战杯上,宇野昌磨成功落冰了世界首个后内点冰四周跳。这些都给了羽生很大的刺激。
羽生在 2015 年世界团体锦标赛的表演滑中首次完成后外结环四周跳,并在此后持续练习这一跳跃动作。因为休赛期一开始就尝试,完成度也在提高,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要在自由滑里挑战四个四周跳。
“运动员总是在透支身体,所以多少都会有些伤痛,但必须在权衡受伤风险的同时去挑战极限。我休息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平衡,还有上赛季提高难度后的反思和遇到的问题……可能是训练过度了,或者训练方式有待改
前言/序言
序言
2014 年,索契冬奥会上夺冠后,羽生结弦深感作为奥运冠军所肩负的重任,并将此作为动力不断寻求突破。随后的一年里,尽管在大奖赛系列赛中国站上,羽生遭遇了严重的碰撞事故,给他的赛季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他仍在下一赛季的 2015 年大奖赛系列赛上屡创佳绩,多次突破 300 分大关,将男子花样滑冰推向了新的高度。
此后,羽生不仅追求技术上的提升,还深化了对自身表现的探索,致力于打造属于“羽生结弦的花样滑冰”。这一阶段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
在挑战高难度动作的过程中,羽生结弦经历了严峻的伤病考验。这一切发生在他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他有望在平昌冬奥会上成为历史上第四位实现奥运连冠的运动员。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面前,羽生保持冷静,凭借顽强的斗志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奥运连冠。他的精神力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堪称所有运动员的典范,展现了顶尖运动员的非凡魅力。
奥运会后,在享受荣誉的同时,羽生也迈入了滑冰生涯的新阶段,朝着心目中理想的花样滑冰不断探索。然而,这一路并非坦途,他不仅再次遭遇严重伤病,还要面对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在这个过程中,他难免会感到困惑、迷茫和焦虑。
但羽生始终秉持挑战精神,一步步寻求突破,努力塑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羽生结弦。
在上一本书上市后的六年半里,2015—2016 赛季刷新历史纪录后,羽生在2016 年夏天曾感慨:
“现在或许是最让人兴奋的时刻了,感觉就像是重现了我向往的盐湖城时代,男单正处在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阶段。在平昌冬奥会到来之前,我非常期待自己还能有什么样的成长,想想就让人充满干劲儿!”
如今让我们回到那个夏天,跟随羽生结弦一路走来的脚步,见证他的成长和蜕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