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向初学者和决策者展示了如何实施质量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它描述了如何通过新的战略、方法、步骤和协作形式来加深对产品和过程的理解,并展示了这对企业意味着哪些潜力。因此,本书为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使其能够在更复杂的产品和动态需求下长期立足于市场。 
本书采用具体、面向实践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根据公司规模、行业和数字化成熟度制定和实施数字化战略。以解决方案为导向,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评估质量数据和信息,更好地认识和避免错误,评估公司质量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并挖掘潜力,认识数字化为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带来的机遇。 
本书适合从事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阅读。
                                                    
目录
                                                        译者序 
第1章这本书传达了什么内容1 
第2章质量管理的挑战10 
21质量的定义10 
22什么是质量管理11 
23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11 
24当前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12 
25数字化变革是质量管理的机遇14 
26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15 
27质量管理的目标17 
271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18 
272提高过程质量19 
28数字化应用案例19 
29数字质量管理的九个行动领域22 
第3章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25 
31设计平衡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艺术25 
32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为导向26 
321由粗到细的设计原则28 
322以流程图为基础30 
323确保战略联系30 
324以过程负责人作为成功的关键31 
33现代质量管理体系是数字化的31 
331过程管理系统的交互式数字结构32 
332质量管理软件34 
34BPMN 20作为自动化的基础36 
35数字质量管理体系使“增强型工人”成为可能40 
351为什么是现在40 
352为什么增强功能有用40 
353增强技术41 
354现场实践:变速器装配中的增强型工人43 
36利用数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过程挖掘45 
37利用移动协作平台的数字质量管理体系47 
38现代质量管理体系整合数据质量50 
39小结52 
第4章有质量保证的创新53 
41以客户为导向是成功创新的基础54 
42用户体验和设计思维方法58 
43开发创新商业模式61 
44六西格玛设计64 
45敏捷方法在开发中的应用66 
目录质量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发掘潜力、制定策略、优化质量451敏捷宣言67 
452软件开发方法68 
46软件密集型系统的质量73 
461软件老化74 
462质量模型76 
47工业40解决方案的系统开发79 
471层次结构级别79 
472互操作层80 
473生命周期和价值链81 
48案例研究:电动自行车82 
481业务层82 
482功能层86 
483信息层87 
484通信层87 
485集成层88 
486资产层89 
487小结89 
第5章使用正确数据的艺术90 
51统计学在数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91 
52统计基础:特征类型92 
53收集正确的数据93 
531确认性和探索性数据分析93 
532总体和样本94 
54理解数据95 
541一维数据集的图形描述95 
542离散特征的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95 
543连续特征的描述96 
544定性特征的描述97 
545定量特征的参数98 
546箱线图99 
547具有定性特征的多维数据集的图形描述100 
548具有定量特征的多维数据集的图形描述102 
549二维数据集的相关性103 
5410多维数据集的相关性104 
55数据清理105 
551条目的一致性105 
552缺失条目106 
56特征编码107 
561定量特征编码107 
562定性特征编码109 
57构建数据(特征工程)110 
571删除不相关的特征110 
572生成附加特征111 
573合并稀疏数据112 
58降低维度113 
581主成分分析114 
582示例:异常值检测115 
第6章利用数据做出基于风险的决策117 
61引例和理论基础117 
62进行假设检验120 
63假设检验的安全和风险121 
631第一类误差和第二类误差122 
632质量函数和必要的样本量123 
64方差分析124 
65示例:气流均匀性测试125 
第7章从数据中学习的艺术129 
71质量管理中的回归程序132 
711构建回归函数132 
712回归模型评估135 
713正则化137 
714示例: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过程控制138 
72分类方法145 
721K最近邻分类方法146 
722分类模型的评估147 
723示例:产量预测的分类方法150 
73聚类方法153 
731DBSCAN算法154 
732优化(调整)超参数155 
733评估聚类结果157 
734使用DBSCAN算法检测异常值158 
74通过卷积网络进行自动视觉检测161 
741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162 
742自动视觉检测——数据准备164 
743自动视觉检测——卷积神经网络166 
75时间序列分析170 
751图形表示和数学描述170 
752时间序列的基本运算172 
753重建缺失样本值的估算程序174 
754重采样:下采样和上采样175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