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广西全民阅读基本书目”品种之一。本书收录了居里夫人最重要的作品: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丈夫撰写的《居里传》,以及《自传》。其中,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堪称科技论文的写作典范。本书全面反映了居里夫人的科研活动与人生追求。重版数百次,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是青少年读者首选的励志读物。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居里家庭
皮埃尔·居里的父母都受到良好教育,聪明睿智,属于小资产阶级中经济条件较为有限的阶层。他们并不经常参加时尚的社交活动,而仅仅与自己的亲戚和几位亲密朋友交往。
皮埃尔·居里的父亲欧仁·居里,1827年出生于法国米卢斯。他是一位医生,也是医生之子。他对自己家族的亲戚知之甚少,对自己家族的历史也了解不多。他只知道信奉新教的居里家族起源于法国的阿尔萨斯。尽管欧仁·居里的父亲在伦敦定居,但他却在巴黎长大,在那里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并在巴黎博物馆的实验室里做格拉蒂奥莱特的助手。
欧仁·居里非凡的个性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高大,年轻时应该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和一双清澈明亮的蓝眼睛,即使进入垂暮之年依然引人注目。这双眼睛保持一种天真的神情,透出一种睿智。他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极具学者气质。
欧仁·居里曾渴望将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但婚后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家庭责任迫使他放弃了这个梦想,转而投身医学事业。尽管如此,他仍利用有限的经济条件进行实验研究,特别是在当时结核病菌性质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他开展了结核病接种研究。他对科学的热爱让他养成了远足寻找实验所用的动植物的习惯。这种习惯使他更加热爱大自然,对乡村生活十分喜爱。直至生命尽头,他始终热爱科学,只是遗憾未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欧仁·居里的行医生涯虽然平凡,但是却展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1848年法国革命爆发时,他还是一名学生,因在救治伤员中表现出色,被政府授予一枚勋章。同年2月24日,他不幸中弹,子弹打伤了他的下颚。后来,霍乱流行,他毅然前往巴黎的一个流行区,那里的医生全都跑了,唯独他留下来照顾病人。在巴黎公社期间,他将自己的家改为医院,尽管那里靠近街垒,但是他依然坚持在那里照顾伤员。他的这种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加上他的进步思想,让他失去了一部分资产阶级病人的光顾。那时,他担任保护儿童组织的医学检查员。由于工作需要,他搬到了巴黎郊区,那里的环境对他和他的家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利。
欧仁·居里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信仰。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坚决拥护1848年革命家们所倡导的共和主义学说,并与亨利·布里松及其团队成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他们一样,欧仁·居里是一位自由思想者和反教权主义者。他既没有让他的儿子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也没有让他们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
皮埃尔·居里的母亲克莱尔·德波伊利,是巴黎附近普托的一位著名制造商的女儿。她的父亲和兄弟因在染料制造与特殊织物的生产方面有众多发明而颇有名气。她的祖籍在法国萨瓦,但因1848年法国革命对企业造成重创而导致家庭破产。命运的不济,加上欧仁·居里职业生涯的挫折,让他们全家一直生活在拮据中,而且新的困难还不断出现。皮埃尔·居里的母亲虽然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但她却能平静地接受困难。她勤俭持家,倾尽全力让家人生活得更轻松。
尽管雅克·居里和皮埃尔·居里两兄弟的家庭并不富裕,生活也不乏忧虑,但家里总是充满了爱的气息。皮埃尔·居里第一次向我提起他的父母时,曾说他们是“非常优雅的人”。他们的确如此。皮埃尔·居里的父亲性格有些固执,但头脑总是保持清醒,充满活力。他非常无私,从不利用个人关系来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对待家人温柔、体贴,也很乐于帮助他人。皮埃尔·居里的母亲身材纤瘦,性格活泼,虽然生育后身体不太好,但是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
我第一次见到皮埃尔·居里的父母时,他们就住在赛佐的沙布隆街(现皮埃尔·居里街)的一间老旧小屋里。这间小屋半掩在美丽的花园中。他们的生活宁静而祥和。欧仁·居里随时被请去出诊,有时到赛佐,有时到赛佐附近的地方。工作之余,他喜欢打理花园,或沉浸在阅读中。每到周日,亲朋好友来访,打保龄球和下国际象棋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亨利·布里松偶尔也会到这里看望老朋友。整个家庭和花园都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中。
1859年5月15日,皮埃尔·居里出生在居维叶街上正对着植物公园的一间房子里。当时,他们全家都住在那里,他的父亲欧仁·居里在巴黎博物馆的实验室工作。皮埃尔·居里是欧仁·居里的次子,比他的哥哥雅克·居里小三岁半。在后半生中,他对在巴黎度过的童年时光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然而,他向我描述过,巴黎公社时期的日子在他的脑海中记忆犹新,如他家附近街垒上的战斗,父亲开设的临时医院,以及他和哥哥一起去寻找伤员的冒险经历。P3-5
目录
皮埃尔·居里传
第一章 居里家庭
第二章 青春梦想
第三章 实验室工作
第四章 家庭生活
第五章 镭的发现
第六章 名声的重负
第七章 国家的哀恸
第八章 皮埃尔·居里评介文章摘选
居里夫人自传
第一章 少女时期
第二章 婚后时光
第三章 战争岁月
第四章 美国之旅
附录
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节选)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
第一章 居里家庭
皮埃尔·居里的父母都受到良好教育,聪明睿智,属于小资产阶级中经济条件较为有限的阶层。他们并不经常参加时尚的社交活动,而仅仅与自己的亲戚和几位亲密朋友交往。
皮埃尔·居里的父亲欧仁·居里,1827年出生于法国米卢斯。他是一位医生,也是医生之子。他对自己家族的亲戚知之甚少,对自己家族的历史也了解不多。他只知道信奉新教的居里家族起源于法国的阿尔萨斯。尽管欧仁·居里的父亲在伦敦定居,但他却在巴黎长大,在那里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并在巴黎博物馆的实验室里做格拉蒂奥莱特的助手。
欧仁·居里非凡的个性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高大,年轻时应该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和一双清澈明亮的蓝眼睛,即使进入垂暮之年依然引人注目。这双眼睛保持一种天真的神情,透出一种睿智。他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极具学者气质。
欧仁·居里曾渴望将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但婚后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家庭责任迫使他放弃了这个梦想,转而投身医学事业。尽管如此,他仍利用有限的经济条件进行实验研究,特别是在当时结核病菌性质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他开展了结核病接种研究。他对科学的热爱让他养成了远足寻找实验所用的动植物的习惯。这种习惯使他更加热爱大自然,对乡村生活十分喜爱。直至生命尽头,他始终热爱科学,只是遗憾未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欧仁·居里的行医生涯虽然平凡,但是却展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1848年法国革命爆发时,他还是一名学生,因在救治伤员中表现出色,被政府授予一枚勋章。同年2月24日,他不幸中弹,子弹打伤了他的下颚。后来,霍乱流行,他毅然前往巴黎的一个流行区,那里的医生全都跑了,唯独他留下来照顾病人。在巴黎公社期间,他将自己的家改为医院,尽管那里靠近街垒,但是他依然坚持在那里照顾伤员。他的这种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加上他的进步思想,让他失去了一部分资产阶级病人的光顾。那时,他担任保护儿童组织的医学检查员。由于工作需要,他搬到了巴黎郊区,那里的环境对他和他的家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利。
欧仁·居里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信仰。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坚决拥护1848年革命家们所倡导的共和主义学说,并与亨利·布里松及其团队成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他们一样,欧仁·居里是一位自由思想者和反教权主义者。他既没有让他的儿子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也没有让他们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
皮埃尔·居里的母亲克莱尔·德波伊利,是巴黎附近普托的一位著名制造商的女儿。她的父亲和兄弟因在染料制造与特殊织物的生产方面有众多发明而颇有名气。她的祖籍在法国萨瓦,但因1848年法国革命对企业造成重创而导致家庭破产。命运的不济,加上欧仁·居里职业生涯的挫折,让他们全家一直生活在拮据中,而且新的困难还不断出现。皮埃尔·居里的母亲虽然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但她却能平静地接受困难。她勤俭持家,倾尽全力让家人生活得更轻松。
尽管雅克·居里和皮埃尔·居里两兄弟的家庭并不富裕,生活也不乏忧虑,但家里总是充满了爱的气息。皮埃尔·居里第一次向我提起他的父母时,曾说他们是“非常优雅的人”。他们的确如此。皮埃尔·居里的父亲性格有些固执,但头脑总是保持清醒,充满活力。他非常无私,从不利用个人关系来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对待家人温柔、体贴,也很乐于帮助他人。皮埃尔·居里的母亲身材纤瘦,性格活泼,虽然生育后身体不太好,但是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
我第一次见到皮埃尔·居里的父母时,他们就住在赛佐的沙布隆街(现皮埃尔·居里街)的一间老旧小屋里。这间小屋半掩在美丽的花园中。他们的生活宁静而祥和。欧仁·居里随时被请去出诊,有时到赛佐,有时到赛佐附近的地方。工作之余,他喜欢打理花园,或沉浸在阅读中。每到周日,亲朋好友来访,打保龄球和下国际象棋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亨利·布里松偶尔也会到这里看望老朋友。整个家庭和花园都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中。
1859年5月15日,皮埃尔·居里出生在居维叶街上正对着植物公园的一间房子里。当时,他们全家都住在那里,他的父亲欧仁·居里在巴黎博物馆的实验室工作。皮埃尔·居里是欧仁·居里的次子,比他的哥哥雅克·居里小三岁半。在后半生中,他对在巴黎度过的童年时光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然而,他向我描述过,巴黎公社时期的日子在他的脑海中记忆犹新,如他家附近街垒上的战斗,父亲开设的临时医院,以及他和哥哥一起去寻找伤员的冒险经历。P3-5
前言/序言
序言 威廉·布朗·梅洛尼夫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 那么几个瞬间,会出现一些 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人物,玛 丽·居里(居里夫人)就是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 发现的镭元素,不仅减轻了 人类的病痛,推动了科学的 发展,而且让我们的世界变 得更加丰富多彩。她在科研 工作中展现出来的精神,不 仅挑战了传统观念,而且触 动了我们的心灵。 189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 ,当美国正准备与西班牙交 战时,居里夫人从巴黎郊外 一间简陋的实验室走了出来 ,手里紧握着的是这个世纪 最伟大的秘密。 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伟 大时刻。 那天早晨的发现并非偶 然,而是战胜重重困难和不 顾其他人怀疑的成果,是多 年如一日耐心研究的结晶。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 ·居里共同揭开了大自然中 最珍贵的秘密。 我被邀请分享由我发起 的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活 动的缘由,以及我是如何说 服她撰写这本书的。 然而,在为这本书撰写 序言时,我非常犹豫。有一 次,她温和地责备我,因为 我在一篇文章中带着感情叙 述了一些事实,尽管这些事 实赞美了她。“在科学世界 里,”她说,“我们应该关注 的是事物本身,而不是人。 ” 可见,居里夫人非常谦 虚。在经过长时间的劝说之 后,她终于同意在这本书里 留下她的自传笔记。但她还 有许多故事未充分讲述,我 觉得我有责任补充这些内容 ,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 这位伟大而高尚的人物。 1915年,我在编辑意见 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故事— —玛丽·居里,镭的发现者 。”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 长达4年的搜集工作。我几 乎委托过每一位出国的知名 作家,希望他们带回关于居 里夫人的故事。然而,他们 总是空手而归,告诉我“找 不到她”“她总是在前线”或“ 她不见记者”。我写给居里 夫人的信也石沉大海。那时 我并不知情,来自世界各地 的大量信件都堆积在她的实 验室里。实验室里没有秘书 来处理这些信件,而她自己 则带着她的X射线设备奔赴 前线,为了拯救生命而不懈 努力。 1919年5月,我因公事到 巴黎出差,决定无论如何都 要见到居里夫人。我的朋友 巴黎《晨报》总编辑斯特凡 ·洛赞告诉我:“放弃吧,把 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 上。她不会见任何人,只会 全身心投入工作。” 我开始追问。 “她非常简单,而且极其 低调,”斯特凡·洛赞说道, “在她的生活中,很少有事 情比公开露面更让她感到不 适。她的思维清晰,逻辑缜 密,像科学本身一样。她无 法容忍或理解那些夸张和不 准确的引述。她始终不理解 ,为什么媒体关注的焦点总 是科学家个人,而非科学本 身。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家 庭和工作占据着无比重要的 地位。” “皮埃尔·居里逝世之后, 巴黎大学的教师和领导决定 打破以往的先例,授予居里 夫人巴黎大学的教授职位。 居里夫人接受了这一职位。 随后,她的聘任日期正式确 定了下来。” “1906年10月5日下午, 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 。在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 刻,皮埃尔·居里教授曾经 授课的班级成员齐聚一堂。 ” “聘任仪式的场面非常壮 观,政治家、学者以及全体 教师一一列席。突然,一位 身穿黑色服装、双手苍白、 额头高耸的女性,从一扇不 起眼的侧门步入会场。她那 突出的额头首先吸引了所有 人的目光。站在我们面前的 ,不仅仅是一位女性,更是 一个拥有卓越头脑和活跃思 维的人。她的登台引发了观 众长达5分钟的热烈掌声。 当掌声渐渐平息,居里夫人 的身体轻轻前倾,嘴唇微微 颤抖。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好 奇她将要说些什么。这一刻 如此重要,无论她要说哪一 句话,都将注定被记入历史 。” “坐在前面的一位速记员 ,准备捕捉她的每一句话。 她会提到她已故的丈夫吗? 她会向部长和公众表达感谢 吗?不,她的开场白简单直 接:” “‘当我们回顾自19世纪初 以来放射性理论所取得的进 展时……’对于这位伟大的女 性而言,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事情,时间不能在无关紧要 的寒暄中浪费。她抛开了繁 文缛节,继续着自己的演讲 。除了脸色异常苍白、嘴唇 微微颤抖,她的声音清晰, 语调适中,没有流露出任何 让她失控的强烈情感。” “这正是伟大灵魂的典型 特质,她勇敢而坚定不移地 投身于工作女性的深情厚谊 。它不属于我个人,而属于 科学。我身体不好,随时可 能离开人世。我的女儿伊芙 尚未成年,如果我不幸去世 ,这克镭就会成为我的遗产 ,被我的女儿们分割。这并 非我们所愿。这克镭必须永 远为科学服务。你能请律师 起草一份文件,明确这一点 吗?” 我回答说可以,并会在 几天内完成。“不,必须今 晚就办好,”她坚定地说,“ 明天我就要接受镭了,我可 能明天就会去世。这件事情 太紧急了。” 于是,在那个闷热的5月 的夜晚,尽管夜已深,但是 我们还是克服了一些困难, 找到了一位律师,根据居里 夫人自己写的草稿准备了文 件。她在前往华